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科技大探索(1)
鐘表自己都說出了什么“秘密”?白紙上也能顯出黑字嗎?不平靜的周末里發生了什么事?哈雷識彗星、瓦特發明蒸汽機、伽利略的發現、阿基米德巧移巨船和智燒敵船……這些科學家發明與發現的故事你知道嗎?
科技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推動力。科技進步和科學史上的任何發明與發現都離不開探索。下面這些探索故事在向你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會教你探索的方法。精彩故事等你品讀,科學奧秘等你探索。
月球同地球比本領
陳潔
月球一直繞著地球轉,他感覺很不自在,覺得自己并不比地球差,沒必要跟在他的屁股后面轉。可他想盡辦法,也擺脫不了地球。
這天,月球氣鼓鼓地對地球說:“我雖然必須圍繞你來轉,但我并不比你本領小。你白天有太陽為你照亮,晚上你就得靠我給你照明。”
地球一聽這話,心里不高興了,說:“你知道月食吧。如果太陽和你我轉到一條直線上,我只要擋住太陽光,你就是個瞎子,什么亮光也沒有了。”
月球不服氣地說:“我這上面沒有空氣和水,所以也就沒有風雨了。不像你們地球,經常鬧旱災、水災、臺風什么的。”
“有空氣多好!”地球神氣地說,“有了空氣和水,生物才能生存。你看我這上面多熱鬧,不像你上面一片死寂。”
“那又怎么樣,”月球說,“沒有空氣,外星來的小碎石什么的才能光顧我。”
“碎石、小星體砸過來多痛呀!”地球說,“我有空氣擋著,會把它們變成彗星、流星,什么也不用怕。即使碎石落下來,也不會太大。”
“但我覺得我的身體比你硬朗。”月球接著說,“因為沒有空氣,我們表面白天溫度有2攝氏度,晚上最低時能達零下173攝氏度,平均氣溫只有零下23攝氏度。這么低的溫度我都不怕!”
“那有什么了不起!”地球不屑一顧地說,“我可以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部分,中心的最高溫度達六七千攝氏度,比太陽表面的溫度還要高呢。另外,我總是側著身子繞著太陽公轉,太陽的直射點就不會只在一個地方,一個地方在不同時候接收的陽光就不同,從而有了四季變化——這多奇妙!”
“反正你不要得罪我。”月球不服氣地說,“我的臉會經常變的——我轉到你和太陽的中間,被陽光照亮的一面背對著你,你就看不到我了;慢慢偏離一點時,讓被陽光照亮的一部分對著你,你只能看到我一部分;一個月中,只有農歷十五左右,我的亮面正對著你,你才看到我的整個亮臉。另外,我要是轉到你和太陽正中間,我們成一為條直線時,我會遮住太陽光,形成日食。所以,我有對付你的辦法。”
“你別得意了,你總是繞著我轉的。”地球理直氣壯地說,“我不但會繞著太陽公轉,還會繞著自己的軸自轉。我自轉一圈正好是一天,迎著太陽的位置就是白天,背對太陽的位置就是晚上。”
他倆的爭吵聲驚動了地球的姐姐——金星,因為她離地球最近,是一顆大小和地球最接近的行星,而且上面也有厚厚的云,所以大家都稱她是“地球的姐妹星”。
金星笑著說:“你們都別爭了。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在浩瀚的宇宙中,我們太渺小了。光銀河系里就有約1千億個像太陽那么大甚至比他還大的恒星。你們想,太陽就有130萬個地球那么大。我們算什么?再說了,你們都不會發光,都靠太陽的照耀。太陽內部的氫不斷發生化學變化,釋放熱量,他才那樣光芒四射。太陽公公已經50億歲了,科學家估計他再活50億歲不成問題。想想吧,我們有什么值得驕傲的?”
聽了金星的話,地球和月球都不聲響了。
地球的鏡像
鄭文光
遠遠望去,這個星球是黃色的,就像一只檸檬浮現在紫黑色天鵝絨般的宇宙空間。“探索號”上的宇航員們以為它上面只是一片裸露的沙漠。當飛船接近它時才發覺,這個星球有一層稠密的、黃色的大氣,微微發綠的云塊像一個個島嶼,漂浮在大氣的海洋之中。
宇航員們很快就發現,大氣的主要成分是氧,能供人類呼吸;這兒的河水也能飲用。不過,雖然這里到處是郁郁蔥蔥的植物,卻沒有發現飛禽走獸,更沒有高級文明。只有在攀上了云霞掩映的高山時,他們才發現了隱隱約約露出的宮殿式建筑的飛檐和角塔,這些宮殿建筑全都闃無人跡。
“探索號”飛走了,宇航員們建議,第二批到來者當中,應該有一位宇宙考古學家,并把這個星球稱為“烏伊齊德”。
三年半之后,崔一寧作為考古學家,乘坐“百花號”來到了“烏伊齊德”。同行的共有四人。
“老崔,你知道它為什么叫做烏伊齊德嗎?”“百花號”的船長、年輕的生物物理學家令狐申喊道。崔一寧遲疑地搖了搖頭。
“你把這幾個字母倒過來念——對,—Diqiu,意思很清楚,Uiqid地球的鏡像。”
兩位女宇航員還在舷梯上,東張西望。四周一片無際的草原,草是血紅色的,使得大地像是著了火。遠處,波光粼粼,大概是一個湖泊,湖水卻呈明亮的黃色。另一側,有一片稀疏的林子,一種像楊樹似的喬木長得很高大,樹干卻是棕色的,葉子是紅色的,香山靜宜園的紅葉也絕不如它美麗。
“我可看不出這兒與地球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崔一寧咕噥道。“杜英玲,你看呢?”
被叫做杜英玲的是一位纖瘦、舉止敏捷而秀氣的女人,她的職業是地質學家兼攝影師——宇航員都得受兩個月以上的專業訓練,她是崔一寧的夫人,此刻正站在丈夫身邊激動地看著這片陌生的土地。忽然,她囁嚅道:“補……色……”她迅速地抓起挎在肩上的照相機,也不對準什么目標,立刻撳動了快門,五秒鐘后,沖洗好的照片——彩色負片從暗盒中退出來了。令狐申拎起照片,迎著亮光,剛投上一瞥,便大聲喊了起來:
“可不!就跟在十三陵或西山拍的差不離兒……”
由于光學上的補色原理,在烏伊齊德上用彩色負片拍的照片,竟和地球上用彩色反轉片拍得的照片十分相似。
“真是……鏡像……”崔一寧喘著氣說。
“瞧吧,我們會發現烏伊齊德人的,像你我一樣,只是渾身上下,一片藍色……”令狐申說著,又很快鉆到飛船下面,開出一輛氣墊車來。
“你真相信有藍色的人嗎?”說話的是第二個女宇航員、令狐申的未婚妻古明慧。化學家兼醫生的她,有著一雙嫵媚的大眼睛,年輕漂亮。
“我相信!”令狐申快樂地說,攤開一只手:“請吧,地球使者們,我們是宇宙空間的愛麗絲,對嗎?”他們一個個跨進氣墊車。
杜英玲想,可不,他們就像愛麗絲一樣,來到鏡中世界——不過,這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世界,而不是英國小姑娘愛麗絲的夢境……
氣墊車時速為180千米,他們開上這片不很陡峭的山地,費了四個半小時——當然是按照他們手腕上佩戴的地球上的手表。這期間,烏伊齊德上空的太陽幾乎未移動過,顯然這里的白晝一定很長。他們停下來休息了兩次,吃點東西,拍些照片,采集點巖石和植物標本。但他們一次也沒遇上哪怕一只昆蟲甚至一只昆蟲的軀殼。看來,第一批宇航員們的估計是正確的——烏伊齊德上沒有動物。但是,那些飛檐和角塔又是什么生物建造的呢?
他們按照第一批宇航員繪制的地圖去尋找高大的宮殿,卻什么也沒有找著。地圖沒有錯,山、湖泊、樹林子,方位都對,只是……
“也許,是他們的幻覺,”崔一寧喃喃地說。“就像地球上的海市蜃樓……”
令狐申輕輕搖搖頭。作為生物物理學家,他很清楚,在一個自然條件跟地球如此相似的星球上,生物發展的進程應該是差不多的。烏伊齊德的什么地方,一定有動物,有人——當然,形體、顏色、生活方式都不一樣,但是,一定是有理性、有感情、會創造文明的生物……唯一的解釋是:在這三年半期間,這兒發生了重大的變故。
氣墊車猛烈地噴著氣,一個巨大的火山口張開在他們面前。
“也許是火山爆發,把宮殿摧毀了?”古明慧說,她的聲音像銀鈴一樣悅耳動聽。由于大氣中富含氧氣,她的臉色出奇的紅潤和鮮亮。
地質學家杜英玲搖搖頭,只有三年半的歲月,什么樣的火山爆發,能夠不留一點兒痕跡?崔一寧正在以考古學家的目光觀察著火山口,然后果斷地說:“鉆進去。”
四個人攀著繩索魚貫而下。彎彎曲曲的火山通道提供了天然的階梯。很快他們到了火山口底部。令狐申看了看手表,只花了一小時又十分鐘。
“那兒有亮光。”崔一寧用一種壓抑的激動的聲音說。的確,一種神秘的光從熔巖壁上反映出來,淡淡的,宛如紫色的輕煙,把火山底部照亮了。這是一個奇幻得有如童話般的世界。
“這兒有通道。”崔一寧輕輕地說,“我們進去看看。”
他們又魚貫地穿過那條只能容一個人通過的甬道。10幾分鐘以后,便來到一個很大的洞窟。洞窟的四壁很平滑,好像是人工修整過的,在它的一側,還有幾扇門。
四個人就站在其中一扇門的面前。烏伊齊德上的有理性的生物,是不是就要跟地球使者會面了呢?他們屏息斂氣,用眼神互相商量著,每個人的眼神都是惶惑不安的。門,好像是用一種不透明的黑色的有機玻璃制的。門上,也像中國古代建筑的大門一樣,一排排、一列列嵌鑲著突出的門釘,不過要小一些,密一些。
令狐申伸出手,摸了一個門釘。啊……他驚呆了,張大了嘴。
這一切都是突如其來的:洞窟消失了,面前竟是無邊無際的大海,涌起滔滔白浪;接著,海上出現了巨大的張著滿帆的樓船,一艘,兩艘,三艘……
波浪向宇航員們襲來的一瞬間,古明慧驚叫了一下,令狐申立刻扶住了她。他是首先醒悟過來的人。他用低低的、但是果斷的聲音說:
“別動,這不過是……全息電影!”
真的,十分逼真的圖景,卻沒有聲音:海的吼叫,船上喧鬧的生活——正有一些穿著明代戰士裝束的人在船上走來走去哩。但是宇航員們除了自己的心跳,什么也沒有聽見。
然后,在一艘高大的樓船甲板上,出現了一群人。這艘樓船駛近了——不,不是駛近,是電影鏡頭拉近了。一個高大魁梧、面白無須的人立在船上,離宇航員們似乎只有十步之遙。他的嘴翕張著,在說些什么,卻一句話也聽不見——轉眼間,又都消失了。
“這是……”崔一寧在他妻子耳朵邊上悄悄說。“這是鄭和下西洋……”
大家恍然大悟了:這當然是地球的鏡頭,海水、船、鯨、人物……那個人,就是聲名赫赫的三寶太監鄭和,雖然誰也沒看見過他的照片,但這是毋庸置疑的。為什么反映地球上15世紀的歷史事件的全息電影竟然會在一個陌生的星球上放映出來……
船消失了,海消失了,四面依然是空曠曠的,被淡淡的神秘光源照亮的洞窟。宇航員們這才從白日夢中醒過來,他們誰也不想說話。
“我是不是再撳一下別的門釘?”令狐申怯生生地說,目光從三個伙伴身上掠過。他還是稱之為“門釘”,實際上,他已確鑿無疑地弄明白了:這是放映全息電影的一個個按鈕。
沒有人回答。令狐申把哆哆嗦嗦的手又伸向另一顆“門釘”,他自己立刻又驚得往旁邊一跳。
眼面前是殘酷的戰爭和屠殺。不,不是在戰場上,而是在院落里。全身甲胄的戰士向著宮裝的女子舉起明晃晃的戰刀;血,像噴泉一樣……突然間,什么地方著火了,火勢迅速蔓延,轉眼間就充溢了整個空間。他們沒有聽見喊叫,也不感覺到火的灼熱,但是四個人的心都在戰栗。啊,火光中隱隱約約的,不正是雕梁畫棟、亭臺樓閣?
“火燒……阿房……宮。”崔一寧結結巴巴地說。誰知道他猜得正確不正確呢?不過,作為考古學家,他已經看清楚,甲胄、宮裝、兵器,都是秦代的款式。
現在,每個宇航員心里都明白:這些全息電影,并不是攝影棚里拍攝的,而是歷史的實錄,是在地球上的現場拍下來的!
但是,誰拍下的這些鏡頭?誰又把它們運送到若干光年以外的這個烏伊齊德星球上,貯存在洞窟中呢?而且,而且……
在火燒阿房宮或鄭和下西洋時代,地球上根本還沒有發明電影,更不用說全息電影了。
這些念頭使宇航員們深深感到惶惑而迷亂,他們都是科學家,他們不相信神力,也不相信奇跡,可是……如果不用神力或奇跡,這一切,又該怎樣解釋?
他們面面相覷,呆若木雞。
類星體之謎
李元
類星體是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上的四大發現之一。這是一種類似恒星,但又不是恒星的天體。它們的特征是在照片上像一個光點,但根據光譜研究,它們又都在幾十億光年之外,有的甚至達到100億~200億光年!它們比恒星大得多,但比星系又小得多,所以有了這樣的名字:類星體——類似恒星的天體。現在已經發現了3000多個類星體。根據計算,一般的類星體,一秒鐘發出來的光和熱相當于銀河系總能量的100倍。一些有強烈射電輻射的類星體,一秒鐘發射的射電波的能量超過銀河系的10萬倍,但是它的直徑還不到4光年(銀河系的直徑為10萬光年)。因此,這么小的類星體每秒鐘卻能放出這么大的能量,這是一般熱核反應理論所解釋不了的。
通過觀測和計算還知道,類星體以每秒24萬千米的速度遠離我們,是光速的80%,這樣高的速度也是令人疑惑不解的。
類星體目前仍然是吸引人們去努力解開的一個宇宙之謎!
關于類星體到底是銀河系內的天體,還是銀河系外的遙遠天體,是一個爭論的焦點。不過,大多數天文學家認為它們是銀河系外的遙遠天體。太陽燒的是什么?
郭正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