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27章 回歸禪道:人間禪道是滄桑(2)
- 第26章 回歸禪道:人間禪道是滄桑(1)
- 第25章 禪與現代生活:向上向善(3)
- 第24章 禪與現代生活:向上向善(2)
- 第23章 禪與現代生活:向上向善(1)
- 第22章 心靈的凈化:安心于道,做上等人(2)
第1章 序言
品一杯清茶,聽一聽禪法
無事忙中老,空里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
——圣嚴法師遺偈
2009年2月3日下午四點零四分,圣嚴法師在臺北臺大醫院圓寂,享年80歲。一代高僧就此寂滅,而他所推崇的“人間佛教”的理想卻像是凡塵鬧市中一朵圣潔的蓮花,自在綻放,自在芬芳,蕓蕓眾生每每過路,總會忍不住駐足觀賞。
圣嚴法師常常將自己比作“風雪中的行腳僧”。他少時出家,后經歷了十年軍旅生涯。1959年,他從軍中退役,不久之后,在東初老人座下再次出家,法號“慧空圣嚴”。自此以后的半個世紀里,他把全部心力都放在了參悟佛法禪機、度化世人的工作中。
圣嚴法師以“學問僧”的形象深入人心,曾被譽為“穩定臺灣人心的力量”,又是人間佛教的倡導者和踐行者。他一生忙碌,卻忙得快活,臨終前留下的一首偈語正是他多年修行悟到的禪法真諦:“無事忙中老,空里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世人一晌貪歡,而他卻以寂滅為樂。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可惜虛名浮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一生本無事,忙忙碌碌又為何?浮生若夢,萬事皆空,哭過笑過,人生不過是蹉跎瞬間的百轉千回,隨緣來隨緣去,又有什么悲歡?自性不生不死不來不去,我本不在,何懼生死?
眾生大多懼怕生死,而禪則令我們反觀自照,見微知著,亦可作為一種精神力量穩定人心。
禪也是花花世界中的一株白蓮,開在碧潭,靜靜無聲卻令世人心向往之;開在鬧市,喧囂鼎沸中獨具十足的恬淡風光。涵養一顆清凈淡然的心,目光交匯之處盡是澄明閑雅的心光,如禪之一瞥,眾生皆得大自在;揮灑一腔自度度人的豪情,浮晃交錯間盡是佛光的悲憫與智慧,如禪之一味,于萬般曼妙中盡展個中風情。
本是浮華塵世中的禪學大師,但圣嚴法師卻從未將自己定位于眾生之上;他更像是一位勤勞的匠人,將自己人間佛教的理想當做一件藝術品,精心打磨,細細雕琢。他默默地將凈化人間、普度眾生的重擔負在肩上,剝離了禪的神秘外衣,用平實生動的語言為我們勾畫著衣食住行、悲歡離合中的禪韻,將禪的智慧化為滿天花雨,灑向紅塵眾生。禪深似海,環繞著我們每個人。眾生縱有萬般向往卻依舊只當周身都是苦難,而圣嚴法師輕駕一葉扁舟,帶我們在禪海中輕松暢游。
在圣嚴法師眼中,生活中處處是禪,人人皆有佛緣,禪本就不是深山寺廟中遙不可及的宗教信仰,而是像陽光、空氣和水一樣平凡,與我們每個人生命息息相關,須臾而不可離。所以當我們置身禪海之中時,應該以一顆平常心應對世間無常事,以一種自在快樂的心境感悟人生的美麗。
當禪的智慧滋潤了人間的每一個角落,生命就會在瞬間綻放最美麗的微笑。圣嚴法師的身上有一股仁慈的力量,春風化雨般將禪法的真諦灑向每一個人的心田。他放下了一切執著,于凡塵俗世的忙碌中享受著行云流水般的快樂,放下了俗務的纏繞,行走在竹杖芒鞋的生命驛旅之中。他是風雪中的行腳僧,片片云隨體,稀疏雪滿頭,他以苦為樂,在世人爭相躲避的紛亂中獨享著別樣的輕松;他是普通的修行者,攜一顆無比虔誠的心一步一步走在朝圣的路上。他是蕓蕓眾生中的一位,卻比眾生活得瀟灑;他擁有著無上的智慧,卻比旁人更加謙卑。
倒一杯清茶,掬一捧陽光,聽圣嚴法師講禪,做一個境隨心轉的圣人。無論外境是怎樣嘈雜,不管天氣是如何惡劣,內心都將是一片靜謐。人生的快樂與幸福,請君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