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4評論第1章 這樣做才能有效說話(1)
第一節掌握有效說話方法的捷徑
沒有人天生就是演說家。當眾說話也不是什么難事,只要你能掌握我下面介紹的簡明又重要的方法,你也會成為一個演說家。
1912年,當“泰坦尼克號”沉沒于北大西洋冰冷的海水中時,我于同年創辦了意在指導大家敢于當眾說話的演講訓練班。如今,已有50多萬人從中受益并順利畢業。
像其他“戴爾·卡耐基”訓練班一樣,開課之前,我讓所有報名參加的學員都來說說他們前來上課的原因,以及通過培訓他想獲得哪些技巧。每個人來此學習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他們的愿望及想獲得的技巧卻驚人地相似:“當我在大庭廣眾前講話時,就會很緊張,常常忘了下面一句要說什么,也不記得自己之前說過什么。我想通過培訓,能讓自己輕松地在大眾面前說話,能夠有條理、有邏輯地表達,能夠說服別人。”
對于上面這些話,你是不是也有似曾相識的感觸?你是不是也曾發誓,只要能掌握有效說話的技巧,付出多少學費也心甘情愿呢?既然你已經開始閱讀這本書,就足以證明你有要掌握有效說話方法的決心。
我知道目前你對此還有所懷疑:“卡耐基先生,您認為我真的能有足夠的自信當眾講話、暢所欲言嗎?”
其實,這并不是“我認為”能或者不能的問題。我一生都致力于幫助人們克服恐懼、擁有自信,在我的培訓班上,也確有這樣的奇跡發生。只要你能按照我書中介紹的方法去練習,就一定能收到顯著的效果。
為什么你和家人、朋友聊天時可以談笑風生,而一旦當眾講話就會感到手足無措、笨嘴拙舌?這其中有什么道理可講嗎?任何人都知道這樣的情況可以通過后期的訓練來彌補,此項訓練可以消除人們的恐懼。這本書就要達到以上的目的,它不是一般的教科書,它的內容不會充滿各種規范和條文,它也不會從生理方面進行講話的技巧培訓。這本書要訓練人們有效說話,你需要做的就是和我合作,和這本書合作,將書里的建議應用在各種需要當眾說話的場合。
一、借鑒他人,鼓起勇氣
從古至今,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天生的演說家。在歷史上,當眾演講曾經被當做一門藝術,有嚴格的修辭方法和演說形式,因此要成為技巧嫻熟的演說家更是難上加難。現在的情況和過去相比,已經大不相同了,我把演講擴大成人與人之間的交談,就像是我們和朋友共進晚餐時、看電視節目時希望聽到的率真語言。
很多學校的教科書都認為當眾說話是一門無法輕易掌握的技巧,只有經過多年的聲音、修辭訓練后才能做到有效說話和交流。但是我不這樣認為,我的培訓經歷可以告訴每一個人,只要遵循一些簡單的原則,當眾說話其實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1912年我剛開始在紐約培訓學生時,還沒有明白上面的道理,我的教授方法和大學老師的方法大同小異。沒過多久,我就發現自己犯了個嚴重的錯誤,我竟然把商界中的成年人當成大一新生那樣來教,我讓他們生硬地模仿韋伯斯特等著名演說家,可這絲毫滿足不了他們的要求,他們希望可以在第二天的會議上有足夠的勇氣發言,用清晰的思路闡述問題。于是我索性拋開教科書,只教給大家一些簡單的原則和方法,結果竟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學員們在課程結束后還紛紛要求再次參加更深層次的培訓,因為他們想從中學到更多的技巧。
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希望你可以來我辦公室看看從世界各地寄來的信函,這些來信者有的是華爾街商業界的寵兒,有的是州長、議員及娛樂圈中的名人,還有的是普通的家庭主婦、老師,或者是企業中的主管、技工以及學校中的學生等。這些人都感到自己在當眾講話時遇到了難以克服的困難,同時還欠缺相應的自信。他們在通過培訓實現了自己的需求后,特地來信表示對我的感謝。
有一個例子此刻閃進了我的腦海,它對我的培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許多年前,費城成功的生意人根特和我一起共進午餐時,對我說:“卡耐基先生,我曾極力避免在各種公眾場合講話,可是現在我成了大學董事會主席,有很多會議都需要我主持。您看我這個已經不再年輕的人,還有機會當眾流暢地說話嗎?”
這樣的例子我在培訓班上也遇到過,因此我告訴他一定會有機會的。
大約過了三年,我和根特又一次共進午餐,說到上一次我們聊天的內容,我問他我的允諾是否已經實現了。根特笑著拿出一個小筆記本,給我看他未來幾個月的演講日程安排,他坦誠地告訴我:“有足夠的自信和能力應對這些演講,并且從中收獲快樂,向社會提供工作之外的服務。這些都令我感到滿足。”
根特先生還得意揚揚地告訴我,有一次英國首相要在他所在的教區進行有關宗教方面的演講,當時負責介紹這位知名政治家的不是別人,正是根特先生。
在根特先生身上發生的變化如此巨大,你是不是有點兒不太相信呢?其實類似這樣的例子有成百上千個之多。
幾年前,居住在布魯克林的科蒂斯大夫曾去佛羅里達度假,他住的地方離巨人隊的訓練場地不遠。科蒂斯大夫很喜歡棒球,一來二去就和其中一位球員成了好朋友,還被邀請去參加球隊的宴會。
在大家享受美味的甜點和咖啡時,主辦方邀請幾位嘉賓上臺為大家“講幾句話”。在沒有任何通知和準備的情況下,科蒂斯大夫聽到主持人說:“今天我們很榮幸地邀請來了一位醫學界的朋友參加聚會,下面特別有請科蒂斯大夫和我們談談健康養生問題。”
令眾人尷尬的事情出現了,只見科蒂斯大夫站起身來,一句話都沒說就默默地走開了。
是他對這個問題沒有準備嗎?事實上,他的專業就是從事衛生保健研究。是他不愿意和別人探討這個問題嗎?事實上,他可以坐在椅子上和周圍的朋友就這個問題侃侃而談一個晚上都不覺得累。但是,當需要他站起來在大庭廣眾下談論這個問題時,他就會像個被獵人追逐的小鹿一樣心跳加速,每當這時,他頭腦中想好的思路、打好的腹稿一瞬間都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他曾試圖拒絕,結果卻引來了大家更強烈的反應,掌聲更熱烈,呼聲也更高。他沒有別的辦法,只能選擇在眾人不解的眼神中默默離開。
從佛羅里達回來后,科蒂斯大夫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報名參加演講培訓課程,他不愿意再忍受那樣的恥辱和難堪。
客觀地說,科蒂斯大夫是一個好學生,內心對掌握演講技巧充滿了強烈的渴望,他主動練習,從不漏掉任何一堂課。他的努力換來了顯著的成果。兩個月后,他已經完全克服了緊張心理,開始接受邀請,前往各地演講了。在演講中,他獲得了自信、榮譽和欣喜,更值得珍惜的是他還交到了很多不錯的朋友。
紐約共和黨競選委員會的一名委員在聽了科蒂斯大夫的演講后,專程邀請他為支持共和黨進行演說。這位政治家肯定不知道,一年前科蒂斯大夫還曾經因為害怕當眾演講,滿懷尷尬和羞愧地離開了一個宴會呢。
充滿自信地當眾演講,同時還能保持冷靜、清晰的思考,其實并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至少沒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困難。這就好比打高爾夫,沒有一個人生下來就會打高爾夫,但是只要他想做、他努力做,就可以挖掘自己的內在潛力,成為高爾夫高手。
顧立區公司董事長大衛·顧立區生前曾找到我,對我說:“每次我需要當眾開口說話時,內心都會緊張、惶恐。但我是董事長,必須要主持會議,董事會的董事們我都很熟悉了,大家圍坐在一起說話時,我同他們交流起來沒有任何困難。可是當我必須站起來說話時,我就會感到莫名的恐懼,甚至連一個字都說不出來。我的毛病太厲害了,已經好幾年了,我不太相信你能幫上我。”
既然他不相信我能幫上他,為什么還要來找我呢?對于我的疑問,顧立區先生這樣回答:“我有一個負責處理私人賬目的會計師,他要經過我的辦公室門前才能到他的辦公室。這么多年來,他每次經過都躡手躡腳的,也不敢抬頭看我。不過最近他身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經過我的辦公室時,他總是抬頭挺胸,眼睛里也有了光彩,還主動和我打招呼:‘顧立區先生,早上好。’我驚訝于他的改變,問他是誰有如此大的力量改變了他。他說曾經參加過您的培訓課程,因此我才來找您。如果我也能有這樣的改變,那我真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了。”
我告訴他,只要他按時上課,遵循我們的要求,一定也會看到自己身上的變化。他果然來上課了。
三個月后,我邀請他參加一個三千人的聚會,最好能當眾談談他在培訓中的受益,為此,他推掉了已經定好的約會專程趕來。他對我說:“卡耐基先生,其實我是專門為您而來,我要為您而演講,我覺得這是我欠您的。我要告訴所有的人,您舉辦的培訓對我的幫助有多么大,同時我也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故事激勵過去和我一樣的人,為他們帶來自信。”
本來原定兩分鐘的演講,結果顧立區先生足足講了十多分鐘。
培訓班里的許多人在實現了自己的需求后,通過演講,在事業上、社會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顯赫的地位。正如你所知,有時候一場恰如其分的演講就可以改變人的一生,馬里奧·拉卓的經歷就印證了這一點。
幾年前我收到一封來自古巴的電報,上面寫著:“除非你有理由反對,否則,我這就動身前往紐約參加培訓。”署名是“馬里奧·拉卓”。我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人,既意外又納悶。
直到拉卓先生到紐約后,我才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他說:“哈瓦那鄉村俱樂部創建人五十歲的生日就要到了,在宴會上,我要獻上一個銀杯,同時擔任宴會的主講。雖然我是一名律師,可我從來沒有公開演講過,我很害怕,這可是在公眾場合啊,要是我說砸了,該有多難為情啊,同時這也會讓我的客戶瞧不起我。因此我特地從古巴趕來向您討教,我只有三個星期的時間。”
我充分利用拉卓先生的三個星期,把他的課程安排得滿滿的。三周后,他在哈瓦那鄉村俱樂部進行了一場成功的演說,《時代》雜志還專門在《國外新聞》欄目里進行了報道,贊譽他為“銀舌的雄論家”。
你覺得以上我說的都是奇跡嗎?的確,它們也可以被稱之為奇跡——20世紀克服心理恐懼的奇跡!
二、牢記目標前行
根特先生提到過,他在暢所欲言的交流中享受到了莫大的快樂,這正是我認為他成功的原因,而且在我看來,這個原因比其他任何因素都重要。
根特先生在我們的指導下認真完成功課,我相信這些都是他為自己而做的,他相信自己一定會成為一名成功的演說家。
集中精力想一想,掌握了在公眾場合隨心暢談的能力對你而言將會有多么重要:你會因此結識更多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朋友,他們說不定在什么時候可以幫上你;你還有更多的時間和能力服務社會、服務社區,這一切,都將把你塑造成未來的專業領袖。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席、國家現金注冊公司理事會會長艾林在《演講季刊》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演講與領導在事業上的關系》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他提到:“商業中的成功人士,大多是憑借演講臺上的突出表現成為眾人焦點的。我認識一位青年,許多年前他還是堪薩斯州負責業務拓展的一個小主管,現在,他已經成了我們公司的副總裁。”
自信地從座位上站起來,從容地侃侃而談,都將對你事業的發展起到無法估量的積極作用。我的培訓班里有位叫亨利·柏萊史東的畢業生,其實他是舍弗公司的總裁,他曾告訴我說:“對于員工的晉級標準,我們更看重他與人有效交談的能力,以及與大家共同協作的能力。”
我曾經作過多次環球旅行,但是在旅行中獲得的快樂和我憑借語言的藝術征服了全場聽眾的那種成就感及愉悅感相比,簡直是微乎其微了。演講結束時,我會感到內心燃起一股強大的力量。培訓班有個畢業生這樣描述自己的感受:“開口前的兩分鐘,我寧可被別人揍一頓也不愿意開口,但是在結束前的兩分鐘,我又是那么不情愿停止自己的演講。”
現在你就開始想象,在你面前坐滿了聽眾,你滿懷信心,闊步走上演講臺。在你激昂精彩的演講中,全場聽眾都被你牢牢吸引了,整個會場鴉雀無聲,只有你的激情充斥其中。當你結束演講時,雷鳴般的掌聲再一次驗證了你的演講技巧,各種稱贊不絕于耳。
哈佛大學知名心理學教授威廉·詹姆斯曾寫下了六句話,這六句話對廣大培訓生而言,其重要性不亞于阿里巴巴打開寶藏大門的口訣:
第一句:不管你參加了什么課程,只要你對它充滿了熱情,你就能從課程中滿足自己的需要;
第二句:如果你投入全部精力去做一件事情,那么你一定可以完成;
第三句:如果你認為自己可以做得更好,那么你就會更上一層樓;
第四句:如果你是一個渴望財富的人,那么你一定會通過努力致富的;
第五句:如果你下決心讓自己成為一個博學的人,就一定會看到這樣的結果;
第六句:只有發自內心的愿望,才是你真正企盼的事情,心無旁騖地專注于此,不要再朝三暮四地考慮其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