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深度剖析:硬盤固件級數據恢復
最新章節:
附錄2 三星Burn test完成代碼總表
本書是一本專門為從事數據恢復的技術人員及技術愛好者撰寫的介紹固件級數據恢復原理、實際操作和應用技巧的參考書,其內容包括硬盤固件基礎理論深度揭密、固件級數據恢復流程與方法、恢復實例分析等實用技術。讀者通過對本書的學習,可以系統了解和全面掌握固件級數據恢復技術和實際操作方法。
最新章節
- 附錄2 三星Burn test完成代碼總表
- 附錄1 術語與縮略語
- 12.3.4 Flash數據重組法
- 12.3.3 PC-3000指令修復法
- 12.3.2 主控自修復法
- 12.3.1 Winhex鏡像法
上架時間:2016-05-17 16:09:40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行
- 附錄2 三星Burn test完成代碼總表 更新時間:2018-12-31 14:39:57
- 附錄1 術語與縮略語
- 12.3.4 Flash數據重組法
- 12.3.3 PC-3000指令修復法
- 12.3.2 主控自修復法
- 12.3.1 Winhex鏡像法
- 12.3 固態硬盤固件故障維修
- 12.2.2 主控體系架構
- 12.2.1 固態硬盤主流主控介紹
- 12.2 固態硬盤主控固件
- 12.1.4 Nand Flash存儲管理
- 12.1.3 存儲介質
- 12.1.2 接口類型
- 12.1.1 固態硬盤簡介
- 12.1 固態硬盤物理結構
- 第12章 固態硬盤固件損壞的維修
- 11.6.4 PC-3000中添加新型號
- 11.6.3 電機故障
- 11.6.2 其他電路板故障
- 11.6.1 電路板更換注意事項
- 11.6 東芝硬盤
- 11.5.2 備件板ROM直接能用的情形
- 11.5.1 電路板的選擇
- 11.5 富士通硬盤
- 11.4.1 備件盤的選用原則
- 11.4 三星硬盤
- 11.3.8 ABR錯誤
- 11.3.7 硬盤ID識別故障
- 11.3.6 RAM中磁頭映射圖的編輯
- 11.3.5 ROM中磁頭映射圖的編輯
- 11.3.4 USB接口硬盤的維修
- 11.3.3 電機故障
- 11.3.2 電路板故障
- 11.3.1 磁頭卡死故障
- 11.3 西數硬盤
- 11.2.3 日立硬盤的密碼解鎖
- 11.2.2 不同型號日立硬盤之間的磁頭兼容
- 11.2.1 日立硬盤數據恢復典型故障處理
- 11.2 日立硬盤
- 11.1.2 酷魚11代容量為0的修復
- 11.1.1 希捷酷魚10代校準中途停電的處理
- 11.1 希捷硬盤
- 第11章 硬盤修復進階
- 10.4 熱交換
- 10.3 固件區測試與修復
- 10.2 刷新Flash ROM
- 10.1 清空G表與重置SMART
- 第10章 硬盤固件修復一般方法
- 9.3.2 HRT硬盤修復工具修復案例
- 9.3.1 HRT固件修復工具簡介
- 9.3 HRT固件修復工具
- 9.2.2 PC-3000與效率源固件模塊對照
- 9.2.1 效率源compass套件簡介
- 9.2 效率源compass固件修復工具
- 9.1.4 PC-3000通用工具簡介
- 9.1.3 PC-3000基本使用流程
- 9.1.2 PC-3000主要功能
- 9.1.1 PC-3000工作基本原理
- 9.1 PC-3000固件修復工具
- 第9章 硬盤固件修復工具介紹
- 8.5.2 P表模塊故障修復案例
- 8.5.1 G表錯誤修復案例
- 8.5 東芝硬盤固件維修案例
- 8.4.4 其他固件故障
- 8.4.3 密碼保護故障
- 8.4.2 SMART模塊故障
- 8.4.1 G表故障
- 8.4 東芝硬盤固件故障表現及分析
- 8.3 東芝硬盤終端命令
- 8.2.8 扇區缺陷表
- 8.2.7 S.M.A.R.T表
- 8.2.6 固件區磁道
- 8.2.5 RAM資源
- 8.2.4 配置頁CP
- 8.2.3 區域分配表
- 8.2.2 固件讀取方式
- 8.2.1 固件結構特點
- 8.2 東芝硬盤固件結構及模塊
- 8.1.3 最新型號
- 8.1.2 東芝硬盤命名規則
- 8.1.1 東芝硬盤家族簡介
- 8.1 東芝硬盤基礎知識
- 第8章 東芝硬盤固件特點及其故障分析
- 7.5.2 特殊版本ROM實例
- 7.5.1 硬盤解密實例
- 7.5 富士通硬盤固件維修案例
- 7.4.5 譯碼器故障
- 7.4.4 密碼保護故障
- 7.4.3 SMART模塊故障
- 7.4.2 ROM模塊故障
- 7.4.1 固件區模塊損壞故障
- 7.4 富士通硬盤固件故障表現及分析
- 7.3 富士通硬盤終端命令
- 7.2.6 S.M.A.R.T表
- 7.2.5 適配數據
- 7.2.4 固件區模塊
- 7.2.3 ROM固件
- 7.2.2 硬盤空間組織
- 7.2.1 固件結構特點
- 7.2 富士通硬盤固件結構及模塊
- 7.1.2 富士通硬盤命名規則
- 7.1.1 富士通硬盤家族簡介
- 7.1 富士通硬盤基礎知識
- 第7章 富士通硬盤固件特點及其故障分析
- 6.4.2 ATA overlay與ROM不匹配
- 6.4.1 備件磁頭與ROM不兼容
- 6.4 西數硬盤固件維修案例
- 6.3.8 其他固件故障
- 6.3.7 譯碼器故障
- 6.3.6 密碼保護故障
- 6.3.5 SMART模塊故障
- 6.3.4 P表模塊故障
- 6.3.3 G表模塊故障
- 6.3.2 ROM故障
- 6.3.1 固件區模塊損壞故障
- 6.3 西數硬盤固件故障表現及分析
- 6.2.3 Marvell架構固件
- 6.2.2 經典西數架構固件
- 6.2.1 固件結構特點
- 6.2 西數硬盤固件結構及模塊
- 6.1.2 西數硬盤命名規則
- 6.1.1 西數硬盤家族簡介
- 6.1 西數硬盤基礎知識
- 第6章 西數硬盤固件特點及其故障分析
- 5.3.4 日立硬盤故障修復案例
- 5.3.3 日立(Hitachi)硬盤“C區”介紹
- 5.3.2 Hitachi-IBM硬盤電路板的替換
- 5.3.1 故障判斷
- 5.3 日立硬盤固件故障表現及分析
- 5.2.6 固件數據模塊
- 5.2.5 固件數據的特點
- 5.2.4 NVRAM數據配置
- 5.2.3 硬盤電路板上的ROM種類
- 5.2.2 固件兼容的條件
- 5.2.1 日立(Hitachi-IBM)硬盤固件數據的分布
- 5.2 日立硬盤固件結構及模塊
- 5.1.3 日立硬盤的跳線設置
- 5.1.2 日立硬盤編號
- 5.1.1 日立硬盤系列
- 5.1 日立硬盤基礎知識
- 第5章 日立硬盤固件特點及其故障分析
- 4.7.3 希捷硬盤寫固件
- 4.7.2 希捷硬盤固件備份
- 4.7.1 用指令方式維修希捷硬盤
- 4.7 希捷硬盤維修案例
- 4.6.2 固件故障的處理
- 4.6.1 希捷硬盤常見的硬件故障
- 4.6 希捷硬盤固件故障表現及分析
- 4.5.7 level 7適配數據操作
- 4.5.6 level 2物理參數操作
- 4.5.5 level 1內存管理
- 4.5.4 level F啟動代碼
- 4.5.3 T級(0級),主要測試級
- 4.5.2 公共命令(除8級別以外的所有等級都可以使用)
- 4.5.1 在線命令
- 4.5 希捷硬盤各級指令
- 4.4.1 COM和ATA終端模式間的轉換
- 4.4 終端模式:COM,ATA
- 4.3 工作模式:Normal mode Safe mode
- 4.2.2 裝配串行Serial Flash的希捷硬盤固件結構
- 4.2.1 裝配Parallel flash的硬盤固件結構
- 4.2 希捷硬盤固件結構及模塊
- 4.1.3 希捷U系列
- 4.1.2 Barracuda系列
- 4.1.1 希捷硬盤的編號
- 4.1 希捷硬盤基礎知識
- 第4章 希捷硬盤固件特點及其故障分析
- 3.6.2 SMART出錯實例
- 3.6.1 備件磁頭與固件區不兼容
- 3.6 三星硬盤固件維修案例
- 3.5.4 密碼保護故障
- 3.5.3 SMART模塊故障
- 3.5.2 固件區模塊損壞故障
- 3.5.1 ROM模塊故障
- 3.5 三星硬盤固件故障表現及分析
- 3.4.3 使用HT代碼檢測固件區與磁頭映射圖的修改
- 3.4.2 加載與執行測試
- 3.4.1 選擇必要的資源
- 3.4 Burn Test
- 3.3 三星硬盤終端命令
- 3.2.6 S.M.A.R.T表
- 3.2.5 扇區缺陷表
- 3.2.4 譯碼器模塊
- 3.2.3 固件區模塊
- 3.2.2 硬盤空間組織
- 3.2.1 固件結構特點
- 3.2 三星硬盤固件結構及模塊
- 3.1.1 三星硬盤命名規則
- 3.1 三星硬盤基礎知識
- 第3章 三星硬盤固件特點及其故障分析
- 2.6.3 刷寫邁拓硬盤固件
- 2.6.2 邁拓硬盤的固件備份
- 2.6.1 邁拓硬盤的LDR備份
- 2.6 邁拓硬盤維修案例
- 2.5.2 邁拓硬盤啟動失敗的原因分析
- 2.5.1 邁拓硬盤的啟動狀態
- 2.5 邁拓硬盤固件故障分析
- 2.4.5 譯碼器(Translator)
- 2.4.4 備用固件區(Alternate Service Area)
- 2.4.3 適配數據(Adaptive Data)
- 2.4.2 固件區(Service Area)模塊
- 2.4.1 固件版本定義
- 2.4 邁拓硬盤固件結構及模塊
- 2.3 邁拓硬盤的跳線設置
- 2.2 Maxtor硬盤編號介紹識別方法
- 2.1.5 Atlas家族
- 2.1.4 DiamondMax家族
- 2.1.3 金鉆系列
- 2.1.2 星鉆與美鉆系列
- 2.1.1 邁拓硬盤簡介
- 2.1 邁拓硬盤基礎知識
- 第2章 邁拓硬盤固件特點及其故障分析
- 1.3.3 S.M.A.R.T.技術簡介
- 1.3.2 硬盤固件結構
- 1.3.1 硬盤固件概念
- 1.3 硬盤固件
- 1.2.2 硬盤內部結構
- 1.2.1 硬盤外部結構
- 1.2 硬盤物理結構
- 1.1.7 東芝硬盤
- 1.1.6 富士通硬盤
- 1.1.5 三星硬盤
- 1.1.4 西部數據硬盤
- 1.1.3 邁拓硬盤
- 1.1.2 日立硬盤
- 1.1.1 希捷硬盤
- 1.1 硬盤系列
- 第1章 硬盤基礎知識
- 前言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前言
- 第1章 硬盤基礎知識
- 1.1 硬盤系列
- 1.1.1 希捷硬盤
- 1.1.2 日立硬盤
- 1.1.3 邁拓硬盤
- 1.1.4 西部數據硬盤
- 1.1.5 三星硬盤
- 1.1.6 富士通硬盤
- 1.1.7 東芝硬盤
- 1.2 硬盤物理結構
- 1.2.1 硬盤外部結構
- 1.2.2 硬盤內部結構
- 1.3 硬盤固件
- 1.3.1 硬盤固件概念
- 1.3.2 硬盤固件結構
- 1.3.3 S.M.A.R.T.技術簡介
- 第2章 邁拓硬盤固件特點及其故障分析
- 2.1 邁拓硬盤基礎知識
- 2.1.1 邁拓硬盤簡介
- 2.1.2 星鉆與美鉆系列
- 2.1.3 金鉆系列
- 2.1.4 DiamondMax家族
- 2.1.5 Atlas家族
- 2.2 Maxtor硬盤編號介紹識別方法
- 2.3 邁拓硬盤的跳線設置
- 2.4 邁拓硬盤固件結構及模塊
- 2.4.1 固件版本定義
- 2.4.2 固件區(Service Area)模塊
- 2.4.3 適配數據(Adaptive Data)
- 2.4.4 備用固件區(Alternate Service Area)
- 2.4.5 譯碼器(Translator)
- 2.5 邁拓硬盤固件故障分析
- 2.5.1 邁拓硬盤的啟動狀態
- 2.5.2 邁拓硬盤啟動失敗的原因分析
- 2.6 邁拓硬盤維修案例
- 2.6.1 邁拓硬盤的LDR備份
- 2.6.2 邁拓硬盤的固件備份
- 2.6.3 刷寫邁拓硬盤固件
- 第3章 三星硬盤固件特點及其故障分析
- 3.1 三星硬盤基礎知識
- 3.1.1 三星硬盤命名規則
- 3.2 三星硬盤固件結構及模塊
- 3.2.1 固件結構特點
- 3.2.2 硬盤空間組織
- 3.2.3 固件區模塊
- 3.2.4 譯碼器模塊
- 3.2.5 扇區缺陷表
- 3.2.6 S.M.A.R.T表
- 3.3 三星硬盤終端命令
- 3.4 Burn Test
- 3.4.1 選擇必要的資源
- 3.4.2 加載與執行測試
- 3.4.3 使用HT代碼檢測固件區與磁頭映射圖的修改
- 3.5 三星硬盤固件故障表現及分析
- 3.5.1 ROM模塊故障
- 3.5.2 固件區模塊損壞故障
- 3.5.3 SMART模塊故障
- 3.5.4 密碼保護故障
- 3.6 三星硬盤固件維修案例
- 3.6.1 備件磁頭與固件區不兼容
- 3.6.2 SMART出錯實例
- 第4章 希捷硬盤固件特點及其故障分析
- 4.1 希捷硬盤基礎知識
- 4.1.1 希捷硬盤的編號
- 4.1.2 Barracuda系列
- 4.1.3 希捷U系列
- 4.2 希捷硬盤固件結構及模塊
- 4.2.1 裝配Parallel flash的硬盤固件結構
- 4.2.2 裝配串行Serial Flash的希捷硬盤固件結構
- 4.3 工作模式:Normal mode Safe mode
- 4.4 終端模式:COM,ATA
- 4.4.1 COM和ATA終端模式間的轉換
- 4.5 希捷硬盤各級指令
- 4.5.1 在線命令
- 4.5.2 公共命令(除8級別以外的所有等級都可以使用)
- 4.5.3 T級(0級),主要測試級
- 4.5.4 level F啟動代碼
- 4.5.5 level 1內存管理
- 4.5.6 level 2物理參數操作
- 4.5.7 level 7適配數據操作
- 4.6 希捷硬盤固件故障表現及分析
- 4.6.1 希捷硬盤常見的硬件故障
- 4.6.2 固件故障的處理
- 4.7 希捷硬盤維修案例
- 4.7.1 用指令方式維修希捷硬盤
- 4.7.2 希捷硬盤固件備份
- 4.7.3 希捷硬盤寫固件
- 第5章 日立硬盤固件特點及其故障分析
- 5.1 日立硬盤基礎知識
- 5.1.1 日立硬盤系列
- 5.1.2 日立硬盤編號
- 5.1.3 日立硬盤的跳線設置
- 5.2 日立硬盤固件結構及模塊
- 5.2.1 日立(Hitachi-IBM)硬盤固件數據的分布
- 5.2.2 固件兼容的條件
- 5.2.3 硬盤電路板上的ROM種類
- 5.2.4 NVRAM數據配置
- 5.2.5 固件數據的特點
- 5.2.6 固件數據模塊
- 5.3 日立硬盤固件故障表現及分析
- 5.3.1 故障判斷
- 5.3.2 Hitachi-IBM硬盤電路板的替換
- 5.3.3 日立(Hitachi)硬盤“C區”介紹
- 5.3.4 日立硬盤故障修復案例
- 第6章 西數硬盤固件特點及其故障分析
- 6.1 西數硬盤基礎知識
- 6.1.1 西數硬盤家族簡介
- 6.1.2 西數硬盤命名規則
- 6.2 西數硬盤固件結構及模塊
- 6.2.1 固件結構特點
- 6.2.2 經典西數架構固件
- 6.2.3 Marvell架構固件
- 6.3 西數硬盤固件故障表現及分析
- 6.3.1 固件區模塊損壞故障
- 6.3.2 ROM故障
- 6.3.3 G表模塊故障
- 6.3.4 P表模塊故障
- 6.3.5 SMART模塊故障
- 6.3.6 密碼保護故障
- 6.3.7 譯碼器故障
- 6.3.8 其他固件故障
- 6.4 西數硬盤固件維修案例
- 6.4.1 備件磁頭與ROM不兼容
- 6.4.2 ATA overlay與ROM不匹配
- 第7章 富士通硬盤固件特點及其故障分析
- 7.1 富士通硬盤基礎知識
- 7.1.1 富士通硬盤家族簡介
- 7.1.2 富士通硬盤命名規則
- 7.2 富士通硬盤固件結構及模塊
- 7.2.1 固件結構特點
- 7.2.2 硬盤空間組織
- 7.2.3 ROM固件
- 7.2.4 固件區模塊
- 7.2.5 適配數據
- 7.2.6 S.M.A.R.T表
- 7.3 富士通硬盤終端命令
- 7.4 富士通硬盤固件故障表現及分析
- 7.4.1 固件區模塊損壞故障
- 7.4.2 ROM模塊故障
- 7.4.3 SMART模塊故障
- 7.4.4 密碼保護故障
- 7.4.5 譯碼器故障
- 7.5 富士通硬盤固件維修案例
- 7.5.1 硬盤解密實例
- 7.5.2 特殊版本ROM實例
- 第8章 東芝硬盤固件特點及其故障分析
- 8.1 東芝硬盤基礎知識
- 8.1.1 東芝硬盤家族簡介
- 8.1.2 東芝硬盤命名規則
- 8.1.3 最新型號
- 8.2 東芝硬盤固件結構及模塊
- 8.2.1 固件結構特點
- 8.2.2 固件讀取方式
- 8.2.3 區域分配表
- 8.2.4 配置頁CP
- 8.2.5 RAM資源
- 8.2.6 固件區磁道
- 8.2.7 S.M.A.R.T表
- 8.2.8 扇區缺陷表
- 8.3 東芝硬盤終端命令
- 8.4 東芝硬盤固件故障表現及分析
- 8.4.1 G表故障
- 8.4.2 SMART模塊故障
- 8.4.3 密碼保護故障
- 8.4.4 其他固件故障
- 8.5 東芝硬盤固件維修案例
- 8.5.1 G表錯誤修復案例
- 8.5.2 P表模塊故障修復案例
- 第9章 硬盤固件修復工具介紹
- 9.1 PC-3000固件修復工具
- 9.1.1 PC-3000工作基本原理
- 9.1.2 PC-3000主要功能
- 9.1.3 PC-3000基本使用流程
- 9.1.4 PC-3000通用工具簡介
- 9.2 效率源compass固件修復工具
- 9.2.1 效率源compass套件簡介
- 9.2.2 PC-3000與效率源固件模塊對照
- 9.3 HRT固件修復工具
- 9.3.1 HRT固件修復工具簡介
- 9.3.2 HRT硬盤修復工具修復案例
- 第10章 硬盤固件修復一般方法
- 10.1 清空G表與重置SMART
- 10.2 刷新Flash ROM
- 10.3 固件區測試與修復
- 10.4 熱交換
- 第11章 硬盤修復進階
- 11.1 希捷硬盤
- 11.1.1 希捷酷魚10代校準中途停電的處理
- 11.1.2 酷魚11代容量為0的修復
- 11.2 日立硬盤
- 11.2.1 日立硬盤數據恢復典型故障處理
- 11.2.2 不同型號日立硬盤之間的磁頭兼容
- 11.2.3 日立硬盤的密碼解鎖
- 11.3 西數硬盤
- 11.3.1 磁頭卡死故障
- 11.3.2 電路板故障
- 11.3.3 電機故障
- 11.3.4 USB接口硬盤的維修
- 11.3.5 ROM中磁頭映射圖的編輯
- 11.3.6 RAM中磁頭映射圖的編輯
- 11.3.7 硬盤ID識別故障
- 11.3.8 ABR錯誤
- 11.4 三星硬盤
- 11.4.1 備件盤的選用原則
- 11.5 富士通硬盤
- 11.5.1 電路板的選擇
- 11.5.2 備件板ROM直接能用的情形
- 11.6 東芝硬盤
- 11.6.1 電路板更換注意事項
- 11.6.2 其他電路板故障
- 11.6.3 電機故障
- 11.6.4 PC-3000中添加新型號
- 第12章 固態硬盤固件損壞的維修
- 12.1 固態硬盤物理結構
- 12.1.1 固態硬盤簡介
- 12.1.2 接口類型
- 12.1.3 存儲介質
- 12.1.4 Nand Flash存儲管理
- 12.2 固態硬盤主控固件
- 12.2.1 固態硬盤主流主控介紹
- 12.2.2 主控體系架構
- 12.3 固態硬盤固件故障維修
- 12.3.1 Winhex鏡像法
- 12.3.2 主控自修復法
- 12.3.3 PC-3000指令修復法
- 12.3.4 Flash數據重組法
- 附錄1 術語與縮略語
- 附錄2 三星Burn test完成代碼總表 更新時間:2018-12-31 14:3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