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1 硬盤外部結構

硬盤的外部結構并不復雜,主要由盤體、電源接口、數據接口、控制電路板等幾部分構成。

1. 盤體

硬盤的外殼與底板結合成一個密封的整體,簡稱盤體,如圖1-1所示。

圖1-1 硬盤正面

硬盤正面外殼起到了保證硬盤盤片和機構穩定運行的作用,在其面板上印有產品標簽,標明該產品的廠家信息和產品信息,例如:商標、型號、容量、轉速、序列號、產地及生產日期等信息,這些信息是正確使用硬盤的基本依據。

圖1-1中標示了西部數據WD2500BEVS的產品標簽。從型號上判斷,這是一款容量為250GB,轉速為5400r/min的SATA高速硬盤,產品序列號為WXE408AX7395,產地是泰國,出廠日期是2008年5月3日。

控制電路板位于硬盤的背面,如圖1-2所示。硬盤外部的物理結構總體可以分為外殼和控制電路板兩個部分。

圖1-2 硬盤背面

2. 電源接口

電源接口通過與主機的電源連接,為硬盤工作提供電力支持。對于5.25英寸與3.5英寸的臺式機硬盤,常見的接口類型有兩種:一種是最為常見的4針D形電源接口;另一種為Serial-ATA硬盤使用的SATA專用電源接口,該接口的寬度與以前的電源相當,這種接口有15個插針。在購買SATA硬盤時,廠商一般會在其產品包裝中提供必備的電源轉接線。

對于2.5英寸的PATA硬盤,可直接由數據口取電,不需要額外的電源接口。2.5英寸的移動硬盤,由計算機外部的USB接口提供電力來源,單個USB口供電約為4~5V 500mA,若移動硬盤盒用電需求較高,需要外接電源供電,或接上兩個USB口才能使用。但現今多數新型硬盤盒(使用2.5英寸以下之硬盤)已可方便地使用單個USB口供電。

3. 數據接口

數據接口是硬盤和主板控制器之間進行數據傳輸和信號交換的紐帶,根據連接方式的差異,分為EIDE接口、SCSI接口、SATA串口、光纖通道、SAS和USB等6種。硬盤通過硬盤數據線連接到硬盤數據接口。

老式的IDE硬盤采用的是普通40針數據線,現已不常見,目前IDE硬盤采用的是80針數據線。隨著IDE接口技術不斷發展,性能也在不斷提高,其特點是價格低廉、兼容性強。

SCSI硬盤數據線有68針接口和80針接口兩種。SCSI是一種廣泛應用于小型機上的高速數據傳輸技術。SCSI接口具有應用范圍廣、多任務、帶寬大、CPU占用率低,以及熱插拔等優點,但價格較高,因此SCSI硬盤主要應用于中、高端服務器和高檔工作站中。

SATA硬盤采用7芯數據線、點對點傳輸協議,這樣可以做到在減少數據線內部電纜數目的情況下提高抗干擾能力。每個SATA線纜(或通道)只能連接一塊硬盤,因此也不必考慮主、從跳線的設置。

光纖通道硬盤是為提高多硬盤存儲系統的速度和靈活性才開發的,它的出現大大提高了多硬盤系統的通信速度。光纖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熱插拔性、高速帶寬、遠程連接、連接設備數量大等。

SAS(Serial Attached SCSI)即串行連接SCSI,其技術特點是采用串行技術以獲得更高的傳輸速率,并通過縮短連接線改善內部空間等。是新一代的SCSI技術,和現在流行的Serial ATA(SATA)硬盤相同。SAS是并行SCSI接口之后開發出的全新接口。此接口的設計是為了改善存儲系統的效能、可用性和擴充性,并且提供與SATA硬盤的兼容性。

4. 控制電路板

為加強散熱,控制電路板一般裸露在硬盤下表面,但是也有少數硬盤將其完全封閉以更好地保護各種控制芯片,同時還能降低噪聲。硬盤的控制電路板由主軸調速電路、磁頭驅動與伺服定位電路、高速緩存,讀/寫控制電路、控制與接口電路等構成,如圖1-3所示。

圖1-3 硬盤控制電路板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克苏市| 随州市| 陆丰市| 分宜县| 山丹县| 镶黄旗| 西乌珠穆沁旗| 刚察县| 乾安县| 扎兰屯市| 化州市| 扶风县| 潜山县| 平度市| 九江市| 桐城市| 嘉祥县| 彩票| 陵水| 格尔木市| 新泰市| 手游| 德江县| 五河县| 望谟县| 阜阳市| 甘谷县| 平邑县| 阿巴嘎旗| 五指山市| 东丽区| 米易县| 三门峡市| 丰宁| 长兴县| 曲松县| 新沂市| 沾益县| 鹤岗市| 罗田县| 咸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