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學術史叢書”總序

陳平原

所謂學術史研究,說簡單點,不外“辨章學術,考鏡源流”。通過評判高下、辨別良莠、敘述師承、剖析潮流,讓后學了解一代學術發展的脈絡與走向,鼓勵和引導其盡快進入某一學術傳統,免去許多暗中摸索的工夫——此乃學術史的基本功用。至于壓在紙背的“補偏救弊”、“推陳出新”等良苦用心,反倒不必刻意強調。因為,當你努力體貼、描述和評判某一學術進程時,已有意無意地凸顯了自家的文化理想及學術追求。

其實,此舉并非今人的獨創。起碼黃宗羲的《明儒學案》、江藩的《國朝漢學師承記》已著先鞭,更不要說梁啟超、錢穆各自獨立完成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至于國外,同類著述也并不少見,單以近年譯成中文的為例,便有古奇的《十九世紀歷史學與歷史學家》、丹尼爾的《考古學一百五十年》、尼古拉耶夫等的《俄國文藝學史》、勒高夫等的《新史學》,以及柯文的《在中國發現歷史》等。

即使如此,9年代中國學人之熱中于談論“學術史”,依然大有深意。一如黃宗羲之談“明儒”、梁啟超之談“清學”,今日之大談學術史,也是基于繼往開來的自我定位。意識到學術嬗變的契機,希望借“辨章學術,考鏡源流”來獲得方向感,并解決自身的困惑,這一研究策略,使得首先進入視野的,必定是與之血肉相連的“二十世紀中國學術”。

當初梁啟超撰寫《清代學術概論》,只是其擬想中的《中國學術史》之第五種;今人之談論“學術史”,自然也不會以“二十世紀”自限。本叢書不只要求打通古今,更希望兼及中外——當然,這指的是叢書范圍,而不是著述體例。

無論是追溯學科之形成,分析理論框架之建構,還是評價具體的名家名著、學派體系,都無法脫離其所處時代的思想文化潮流。在這個意義上,學術史與思想史、文化史確實頗多牽連。不只是外部環境的共同制約,更有內在理路的相互交織。想像學術史研究可以關起門來,“就學問談學問”,既不現實,也不可取。

正因如此,本叢書不問“家法”迥異、“門戶”對立,也淡漠“學科”的邊界與“方法”的分歧,只要是眼界開闊且論證嚴密的學術以及思想史、文化史方面的著述,均可入選。也許,話應該倒過來說:歡迎有志于通過觸摸歷史、感受傳統、反省學科進而重建中國學術的學人,加盟此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文化工程”。

1998年8月4日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時間:2015-04-21 21:26:28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栗坡县| 出国| 甘肃省| 莲花县| 上思县| 万盛区| 日喀则市| 乃东县| 南溪县| 酉阳| 望奎县| 沧源| 永平县| 郧西县| 普兰县| 昌宁县| 临汾市| 英吉沙县| 阿拉善右旗| 阿勒泰市| 南溪县| 卢湾区| 丽水市| 平武县| 开平市| 太原市| 抚顺县| 巩义市| 鸡泽县| 溧水县| 台山市| 罗定市| 河北省| 左权县| 中江县| 江津市| 麻城市| 忻城县| 阳东县| 庄浪县| 弥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