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山溶洞探奇后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立志從官的初心
我叫陳振黔,出生在貴州一個寧靜而美麗的侗族小山村。那里的山水孕育了我,鄉親們的淳樸善良也深深扎根在我的心底。從小,我就目睹了村民們為了生活辛勤勞作,卻依然擺脫不了貧困的困擾。
記得八歲那年的深秋,連綿的陰雨天讓山路變得泥濘不堪。我背著用舊布縫的書包,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學校趕。路過村口老王家時,聽到屋里傳來激烈的爭吵聲。我悄悄透過斑駁的木窗縫往里看,只見老王叔滿臉通紅,攥著一張皺巴巴的紙張,聲音哽咽:“這學雜費實在湊不出來,孩子明年咋上學??!”一旁的王嬸抹著眼淚,懷里抱著年幼的妹妹,家里唯一的老母雞在墻角不安地踱步。那一刻,我攥緊了衣角,指甲幾乎掐進掌心。從那以后,每次看到村里的孩子因為沒錢上學,只能背著竹簍跟著大人去山上砍柴、放牛,我心里就像被無數根細針扎著。
村里有個和我同齡的孩子叫阿貴,他特別聰明,上課時眼睛總是亮晶晶地盯著老師,回答問題也又快又準??伤覍嵲谔F了,家里還有個生病的弟弟需要照顧。那年開學,阿貴沒能出現在教室里。我跑到他家,看見他正蹲在院子里劈柴,小臉被柴火熏得黑乎乎的。他抬頭看見我,眼神里滿是羨慕和無奈:“振黔,你要好好讀書,以后幫我們改變這苦日子?!边@句話像一顆種子,深深埋進了我的心里。
村里遭遇嚴重旱災那年,我剛上初中。整整三個月滴雨未落,田里的秧苗卷成了枯草,就連村口那口百年老井也慢慢干涸。鄉親們排著長隊,輪流用扁擔去鄰村挑水。有一次,我跟著父親去挑水,來回要走三個多小時的山路?;貋淼穆飞?,父親累得直不起腰,扁擔在他的肩膀上壓出了深深的血痕。村里的老人們圍坐在祠堂前,望著灰蒙蒙的天空,不停地嘆氣。我看著他們布滿皺紋的臉龐和渾濁的眼睛,暗暗發誓:一定要改變這一切!
旱災最嚴重的時候,村里的牲畜開始陸續死去。張大爺家唯一的耕牛倒下那天,他蹲在牛棚里,一聲不吭地撫摸著牛的身體,淚水吧嗒吧嗒地掉在牛身上。那一幕讓我心如刀絞,我多么希望自己能有能力讓大家不再承受這樣的痛苦。為了找水,村里組織了青壯年去深山里探尋新的水源。父親也去了,整整三天三夜沒有消息。那幾天,母親整天守在村口,望著進山的方向,飯也吃不下。當父親他們疲憊不堪地回來,說沒有找到水源時,整個村子都陷入了絕望。那一刻,我改變家鄉的愿望更加強烈了。
為了實現這個夢想,我開始了漫長而艱辛的求學之路。家里沒有多余的錢買臺燈,我就趁著夏天的傍晚,在院子里借著最后一絲天光看書。蚊子成群結隊地圍著我,在我的胳膊和腿上留下一個個紅疙瘩,但我全然不顧,眼睛緊緊盯著書本。冬天,屋子里冷得像冰窖,我把手放在火爐邊烤一會兒,暖和了就繼續寫字,筆尖在凍僵的手指間顫抖。
有一次冬天的深夜,我在寫作業時,手實在凍得拿不住筆了。我起身想去添些柴火,卻發現家里的柴火已經用完了??粗采鲜焖母改?,我不忍心叫醒他們。于是,我披上破舊的棉襖,拿著手電筒,摸黑去屋后的樹林里撿柴火。寒風吹得我耳朵生疼,樹枝劃破了我的手背,但我顧不上這些,只想快點撿夠柴火,好繼續學習。當我抱著柴火回到家,重新生起爐火,溫暖重新回到身體時,我又充滿了學習的動力。
初中時,我參加了縣里舉辦的作文比賽。為了寫好那篇關于鄉村發展的文章,我走訪了村里十幾戶人家,記錄下他們生活中的困難和對未來的期望。白天,我跟著鄉親們去田間地頭,聽他們講述收成不好的無奈;晚上,我坐在昏暗的油燈下,整理采訪筆記,常常寫到深夜。當我捧著獲獎證書跑回家時,父母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這更加堅定了我要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決心。
在走訪過程中,我遇到了一位退伍老兵李爺爺。他曾經在部隊立過功,回到家鄉后,卻因為村里的貧困,一直過著艱苦的生活。他拉著我的手說:“孩子,咱們村太需要改變了,你一定要有出息,帶著大家過上好日子?!崩顮敔斶€給我講了很多部隊里的故事,那些為了國家和人民英勇奮斗的事跡,讓我深受感動。我把李爺爺的故事寫進了作文里,還提出了很多關于鄉村發展的想法。比賽那天,我站在臺上,緊張又激動地朗讀著自己的文章。當聽到臺下的掌聲時,我知道,我的聲音被大家聽到了,我的想法也得到了認可。
進入高中后,學習任務變得更加繁重,但我依然沒有放棄參加社會實踐。我組織同學們成立了“鄉村幫扶小組”,利用周末和假期,到村里幫助孤寡老人打掃屋子、挑水砍柴。有一次,我們去看望村里一位臥病在床的老奶奶,發現她家里的屋頂漏雨,墻壁也有裂縫。我們幾個同學商量后,用自己平時攢下的零花錢,買來了瓦片和水泥,幫老奶奶修補了房屋??粗夏棠棠樕暇`放出的笑容,我心里充滿了成就感,也更加明白自己肩上的責任。
在幫扶過程中,我們還遇到了很多困難。有一次,我們去幫村里的一位大爺收割稻谷,結果剛到田里,就下起了大雨。我們沒有退縮,冒雨搶收稻谷。雨水和汗水混在一起,打濕了我們的衣服,但我們齊心協力,終于在天黑前把稻谷收完了。大爺感動得直掉眼淚,非要留我們吃飯,我們婉拒了,但心里卻暖暖的。還有一次,我們想幫村里修建一個小廣場,讓大家有個活動的地方。但是資金不夠,我們就挨家挨戶地去宣傳,動員大家捐款。一開始,很多人不理解,覺得這是浪費錢。我們就耐心地給他們解釋,告訴他們廣場建成后能帶來的好處。慢慢地,大家開始支持我們,紛紛捐款捐物。當小廣場終于建成,看到村里的老人在那里曬太陽、孩子們在那里玩耍時,我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我如饑似渴地閱讀著各類書籍。在《貞觀政要》中,我看到了唐太宗李世民虛心納諫、廣施仁政,開創貞觀之治,讓百姓安居樂業;在《資治通鑒》里,我領略到了古代賢相良臣為了國家和人民,不惜犧牲個人利益的高尚品質。這些故事讓我熱血沸騰,我渴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像他們一樣,為百姓謀福祉。同時,我也關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案例。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讓一個個破舊的村莊變成了美麗宜居的新農村;福建晉江通過發展民營經濟,帶動了當地經濟騰飛,讓百姓過上了富足的生活。這些成功經驗,都成為了我心中的榜樣,激勵著我不斷前行。
我還經常和同學們討論這些案例,分析它們成功的原因。我們會假設,如果這些經驗放在我們村里,應該怎么實施,會遇到哪些問題。有一次,我們在討論浙江的農村電商發展模式時,我突然想到,我們村里也有很多特色農產品,為什么不能通過電商賣出去呢?這個想法讓我興奮不已,我開始查閱大量資料,學習電商知識。雖然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比如不懂技術、沒有設備,但我沒有放棄。我向老師請教,在網上找教程自學,還利用假期去鎮上的電商培訓班學習。通過努力,我終于對電商有了一定的了解,還和幾個同學一起制定了一個村里發展電商的初步計劃。
在學校里,我努力學習,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我閱讀了大量關于政治、經濟、歷史的書籍,從古代賢官的事跡中汲取智慧,從現代社會的發展案例中尋找靈感。我渴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像那些為民請命的英雄一樣,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為百姓撐起一片晴朗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