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老板的刀刃上行走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老板難伺候
老板就是老板!你得先認識資本的力量。
老板難伺候,私企老板更難伺候!相信有過私企工作經歷的人,都會有這樣的體會。
多年前,從國營單位出來,我進入的第一家私企是個藝術品公司。老板是個畫家,由于下海早,也就比別人早掙了些錢。進公司后,我發現他整天和員工們談詩論藝,好像視金錢如糞土。我很喜歡這種氛圍,但又覺得哪兒有點兒不對??杉热焕习遄寙T工們都跟著他的感覺走,也就只好隨他去了。
果然,不到三個月,老板對我們的臉色就漸漸變得很冷漠了。忽有一天,全體員工大會上,他慷慨激昂地說:“公司不是請客吃飯的地方,公司是以效益為核心,以金錢為目的的……”接下來,就宣布了一批員工的辭退名單,我也在其中。
一下海,就嗆了一口,心里自然很不是滋味。但自此,我也得到了一個在私企工作的最基本的認知:老板就是老板,企業是他的,他想怎么樣就怎么樣。盡管他可能跟你志趣相投,盡管有時還掏心窩子跟你說心里話,可打工者一定要保持清醒,不要被假象迷惑。
在私人企業里,許多人常常抱怨自己為什么總“不得志”,而且認為自己的智商和能力都不比別人低,怎么就拿不到令人眼熱的薪水。他們始終不明白,老板為什么如此“瞎了眼”?
“咱的命不好吧?”他們開始自怨自艾。
“也許咱天生就不會跟上級搞關系?”
“老板那么刻薄,那么難伺候,誰又能和他們搞好關系?”
這是打工一族的普遍想法。然而,優秀的打工者就不這么看問題。他們不但對老板這一群體有客觀的整體認識,還善于與一個又一個性情迥異的老板打交道。在此后的打工生涯里,我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不妨介紹給大家。
幾經歷練,后來我被一家公司聘為副總,老板常愛晚上下班后和我溝通工作,有時吃過晚飯還要再到“天上人間”坐上一坐,要一個果盤,開一瓶洋酒,在激情震蕩的音樂聲中海闊天空地聊一通兒,這確實是緊張工作之余的一種調劑。但每次從“天上人間”出來,都是深夜,把老板送回家,再開車回到我的住處,沒有不超過凌晨一點的。而我每天早上必須在六點半之前起床,七點鐘離家上班,這樣才能保證八點半之前到公司。
長此以往,我又困又乏,特別是午飯后,上下眼皮一個勁兒打架,但我絕不會因為前一天晚上跟老板“工作”到深夜,就覺得有資格晚一點兒上班。一來老板把公司整個兒交給我打理,我必須對老板負責,一旦有事,我不能不在公司;二來我知道,這位看似瀟灑不羈的老板,其實是個極細心的人,頭天陪他到深夜,第二天早來與晚來,這一進一退之間,老板心里自有天壤之別。
果然,老板曾打電話問過他的司機我每天早晨都是幾點到公司。
司機如實告訴了他,也適時地將老板的過問告訴了我。
遇到這種情況,閱歷不深的人就會認為,我頭天陪老板那么晚,第二天晚來一會兒理所當然。更有浮淺些的還會跟公司的人顯擺,大講他跟老板在一起如何如何,甚至把遲到當成一種特權。他們不知道,老板賞識的,是不找任何理由和借口為他努力工作的人。而如果你覺得這個老板還行,還想繼續跟著他干,那就應該考慮到老板對你的看法,不能因小失大。
一個細節給老板留下好印象,老板會記在心里;一個行為對工作不利,老板也不會放過,只是一般情況老板不說罷了——“別以為過去了,給你攢著呢!”老板在一次喝茶的時候,跟我講過他的心態。
許多所謂“不得志”者,他們大都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兒,不明白自己是為什么“不得志”的,更不知道,在商品經濟尚未發育成熟的社會里,私企老板也要有一個成熟的過程,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樣“高大完美”,所以常常在工作中碰釘子。
前一陣子,有一個公司的老板讓我給他的員工講講課。
講了一節業務課后,我發現這個公司的員工最需要提高的不是業務能力,而是他們的打工意識。
我的這個老板朋友學歷不高,也沒什么家庭背景,多年來憑借自己的勤奮、悟性和人格魅力創造了數千萬資產。他是一個勤儉的人、一個愿意做事的人。在與他交往之中,我看得出來,他不是一個把錢看得很重的人。他不在乎錢財,只求每天都有事干,有新的興奮點,一年下來不掙錢,甚至賠上幾百萬他也不在乎。
可能是這位老板太平易近人了,公司里的員工各個自視甚高,甚至認為自己是來拯救公司的,是公司的棟梁,感覺極好,而且都踴躍“參政議政”,言必談理念,語必論企劃,一張口就是美國通用電器、韓國三星電子、德國西門子的管理模式和案例。然而公司的大小事務亂亂哄哄,各個環節接不上頭,關鍵工作還得老板親自操練。
前一段時間,我的這個老板朋友有點兒煩了,當他的辦公室主任又因什么規則、理念與他爭執時,他勃然大怒,厲聲說:“你可以下崗了!”女主任立刻噤聲。此刻,她一定真正感受到了資本的力量,從“主人翁”的云霧里一下子醒過來,無助而泣。后來她再三表示:“只要不讓我離開公司,干什么都可以……”她不明白為什么老板突然變成這樣,怎么自己一下子就站到了老板的刀刃上?當時她心里一定會發出“天下老板都難伺候”的感嘆。而她不知道,打工者其實天天都站在老板的刀刃上。老板的思維是另一種的,那就是,無論這位老板多么具有人文情懷,他最終關心的還是他的生意,是利潤,而不是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