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導言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根本大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戰略目標。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在開發利用自然的過程中,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之中,將“美麗中國”作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之一,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謀劃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的工作,開創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境界和新局面。在2018年5月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黨中央正式提出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新時代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1]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之一是,“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2]。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3]。隨著生態文明建設在實踐層面的深入開展,對于“為什么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么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集中回答,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從實踐到認識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和全局性變化,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組成部分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闡釋了新時代我國人與自然關系的新形勢、新矛盾、新特征,是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在當代中國的繼承和發展。

本書圍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這一主題,深入學習、研究、闡釋黨的十八大以來尤其是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理論,深入系統地梳理闡釋、概括提煉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內涵、學理基礎、理論體系、實踐模式等,立足中國,放眼世界,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格局,共建全球生態文明的理論體系、價值遵循和實踐指導。筆者以“黨的十八大以來”為重要時間節點,力求做到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忠實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忠實于馬克思恩格斯自然辯證法相關著作,忠實于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實踐。其次,反映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走向新時代的新態勢,反映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新路徑,反映馬克思主義理論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最后,構建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基石的理論體系和實踐體系。

《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理論與實踐》立足于《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學習綱要》《論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文獻,并結合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最新論述及新時代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模式,共分為七章。其中,第一章“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體系”闡釋了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歷經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發展至今的新形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自然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生態智慧相結合的產物,深刻回答了為什么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么樣的生態文明和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形成了科學系統的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體系。第二章“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立足于對習近平總書記“兩山論”的理論闡釋,展示新時代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在國土空間開發布局和經濟布局綠色化、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綠色化、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綠色化方面的積極探索。第三章“系統開展生態保護”闡釋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系統思維,包括生態文化體系、生態經濟體系、目標責任體系、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和生態安全體系,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統籌城鄉規劃建設,推動形成資源節約型社會。第四章“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理念”闡釋了生態環境的治理和保護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優勢的集中體現,包括重視關乎人民健康的生態環境問題,以“城市”和“鄉村”兩位一體的總體戰略建設美麗中國,以及以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推進全社會聯動和協作的污染治理工程。第五章“生態文明的制度化建設”立足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日趨完善的現實,論述完善生態文明的制度體系、構筑生態文明的法治基礎、建立生態文明的綠色發展新秩序等方面的具體內容及其意義。第六章“生態環境保護的公共意識和行動”在明確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基礎上,闡述讓環境保護成為人民群眾的良好風尚、讓綠色生產消費成為社會事業及行動、讓建設美麗中國成為全社會的共同事業等方面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作用和積極意義。第七章“共同推進全球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共同推進全球生態環境治理的重要論述指導下,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是以中國基本國情為現實基礎的生態文明建設,以及以此為出發點,為加強和完善全球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體系提供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等內容及其意義。

本書的導言、前三章及統稿工作由中山大學李珍教授完成,第四章至第七章由中山大學龍其鑫老師完成,謝攀琳、齊康、蔡麗莉三位博士研究生負責了文稿的整理、校對工作。

注釋

[1]參見中共中央宣傳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學習綱要》,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2,第1、9頁。

[2]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第790頁。

[3]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22,第23頁。

上架時間:2025-08-28 11:20:43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英超| 成安县| 仁化县| 彰武县| 伊吾县| 星子县| 泸州市| 澳门| 泊头市| 新密市| 元谋县| 华宁县| 轮台县| 斗六市| 西青区| 逊克县| 河东区| 陆川县| 九台市| 林甸县| 托里县| 柘荣县| 阿鲁科尔沁旗| 怀安县| 铜梁县| 建湖县| 邵阳市| 连山| 龙州县| 科尔| 邵武市| 宁乡县| 丰都县| 城固县| 崇明县| 嵊泗县| 江门市| 昭觉县| 青铜峡市| 嵊州市| 罗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