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掌柜她只想搞錢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賣鋪子
昭國,開隆三年。
深秋,最西邊的縣城狄道。
剛結束了西邊的征戰,整個西部百廢待興。
張瑩瑩醒了,餓醒的,還冷。
陳年柳絮填充的被子,能熱的起來才怪。
她嘆了口氣,無奈爬起來,天才蒙蒙亮,出來院子里,便看到西邊的廚房里已經亮起了燈,還有灶膛的火光印在窗戶上,里面還傳來小聲的說話聲:
“老爺,你今天真的要去賣鋪子嗎?我知道,這可是你的心血。”
“賣啊,什么心血不心血的,阿瑩之前跟咱們鬧,要多點錢辦嫁妝,她想嫁到范家去。
范舉是個規矩的孩子,書也念的好,聽說即有可能中舉了。
咱們要是早點答應她,她也不會生這場大病了,人都差點沒了,我還在乎這鋪子。而且,你看阿軒,也不想當賣貨郎,自己跑去學醫,我以后這鋪子能留給誰?”
“范家孩子是好的,但是范老爺,我覺得不行。”格雅組織語言,想著用什么詞形容。
張瑩瑩這時推開門進去,接話道:“范老爺太迂腐了,他看不上我這商戶的女兒做兒媳了。”
別問她怎么知道,張瑩瑩這腦袋里也是多了一些小姑娘的記憶,她是一周前到這個身體的,作為一個社畜,卷過頭,加班猝死了。
然后,睜開眼,就成了這個狄道縣城里一戶商戶人家的閨女。
名字和之前的自己一樣。
原身愛慕范家的書生兒子,可范家太窮了,在這個世道怕是要餓死。
父母好言相勸,原身聽不進去和家里吵鬧要非要嫁過去,還不惜絕食,結果感染風寒沒熬過去,張瑩瑩便借她的身體活了過來。
她爹張穆南之前是個流民,后面跟著商隊冒險去草原兜售東西積攢了點錢財,便在縣城買了房安家。
她娘叫格雅,是他爹年輕的時候在一個部落遇到的貴族的小姑娘奴隸,快要病死被部落喂鷹,不忍心,便用半批布換下了她。
沒想到小姑娘熬了過來,時間一久,兩人就有了感情,便結為夫妻。
后面有了一女一兒。
范家貪著她家條件好,但是又經常借她的混血身份,商戶身份說事。
而且范家很是歧視異族人,她娘就是異族人。
這些,格雅也能感覺出來,所以怕小姑娘嫁過去受委屈。
格雅聽到張瑩瑩的聲音,回頭一看,高興的說:“阿瑩,你起來啦。”
“趕緊過來灶邊,這里暖和。”說著,把自己的凳子讓了出來,讓女兒坐下。
然后又打開蒸籠,從里面給張瑩瑩拿了一個小麥饅頭。
張瑩瑩接過,便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香是香,但是硬的跟石頭一樣,這里的發酵技術還沒有,都是死面饅頭。
而且這里飯菜實在太素了,沒啥油水,餓的快。
有時候吃了,也感覺跟沒吃一樣。
“慢點吃,慢點吃,鍋里還有。”格雅日常的昭陽話還是說的很流利的。
張穆南看著女兒吃東西的樣子,想起她剛才說的話,有點生氣道:“他還敢看不起你,瞧著,今天爹去找他理論理論,他兒子還沒中舉了,就只考了個秀才,就翹的沒邊了。
我的女兒還是嬌寵長大的了,還有這么豐厚的嫁妝,他家窮的都快揭不開鍋了,還有啥高傲的。”
張瑩瑩感動,努力咽下嘴里的食物:“爹,別去了,我不要嫁他了,您也不要賣鋪子,我今天準備跟你去守鋪子。”
格雅欣慰,但也有點不敢置信,女兒能這么輕易改變主意?
張穆南倒是接受良好:“敢看不起你,那就不嫁。他們若是叫媒人上門,爹可就拒絕了啊!”
“拒絕吧,我都差點因為這個沒命了,現在只想和爹娘還有弟弟好好過日子。”
張穆南點點頭,又說道:
“不過,你現在怎么想著去守鋪子嗎?你不是之前常說女子不能拋頭露面,有傷風化什么的?要不你還是在家吧,爹去就行了。”
這些都是原身因為喜歡范舉,經常接觸他的妹妹范曉蘭,天天之乎者也,被范曉蘭洗腦的,把自己當成大戶人家小姐了。
其實狄道這邊因為挨著蠻族,民風也是比較開放,女子可以和男子一樣正常上街,甚至有些夫亡的,女子還要養家,多的是女子出來。
她還想多了解下這古代,就從守鋪子開始吧。
穿過來后,感受到這么愛自己的爹娘,也想要好好報答他們。
在現代,她就是個父母雙全的“孤兒”,父母都各自組建新家庭,她成了那個多余的人。
聽到她爹的話,搖搖頭,給自己找了一個理由,“之前是之前,我現在變主意了,我又不是大小姐,以后還是要為生計考慮的。”
夫妻兩不會知道,他們那嬌寵的女兒為了那小書生又加上意外早就沒命了。
所以張瑩瑩對著兩張關心的臉,還有點愧疚,心里發誓要讓他們過的好。
從家里的吃食還有這瘦的跟竹竿一樣的父母就知道,即使他們開了一個鋪子,生活也很差。
而且,原身小姑娘有點沒心沒肺,說的不好聽就是自私。
家里的錢幾乎就是緊著小姑娘的花銷,買什么胭脂水粉,筆墨紙硯。
剩下的錢就是剛好夠一家吃飯,還攢著一部分錢進貨。
張穆南是完全支持自己女兒,聽女兒說想去鋪子,便也點點頭:“那趕緊吃,吃完咱們就去前院鋪子。”
這時,張軒也進來了,和眾人打了聲招呼,張瑩瑩看著這個弟弟,邊走邊努力順著頭上微卷的頭發,讓其顯得不那么凌亂。
她這具身體有點混血,深眸高鼻,容貌艷麗,異域風情十足。
她弟弟張軒倒是像漢人多,只是頭發有一點點微卷。
張軒喜歡學醫,也不想看家里的鋪子,瞅了一眼他姐的臉色,看起來不錯,內心松了一口氣,跟格雅拿了兩個饅頭,便出門了。
張軒跟著另一條街的安和堂學醫,現在在那當學徒。
每天必須早早的去,晚上也是回的晚。
他們這是商住一起的,前面是鋪子,后面有一個小院子可以住人,基本這一條街就是這樣的格局。
如果家里人多,就另外買院子住,不過他家人少,院子也基本夠住。
張穆南年輕跟著商隊到處跑,周圍的伙伴也死了很多,他賺了一點錢,便不想跑了,帶著格雅穩定下來。
靠著鋪子,至少一家四口也餓不死,但是多的錢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