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楔子
農歷三月份的琴島是最佳旅游時節的開始,從這時到之后的兩個月里,到處都是露水青山,碧樹紅瓦藍天,美的讓人沉醉。
1987年的1月份,農歷的丙寅年,辛丑月,也是俗稱的臘月,我趕著虎尾巴出生了。小時候,大人們經常調笑說,我是因為饞餃子了,才急著降生,再等等的話,可就是個大生日了。(那會不理解大生日有啥用)
我出生的地方是農村,也是漁村。因為家家戶戶有地,雖然不多,人均1-2分地,但有地就是農民,戶口也是農業戶口,這是事實農民。如果一個地方的農民,才這么點點的地,卻沒有餓死,那么他們一定是有其他討生活的方式,沒錯!我們這里靠海,而且很近很近。記憶最深的一次,在小時候碰見過一會初一十五上大潮,那海水直接進了屋,要不是正房的門口有門檻,估計家里的鍋盆等家伙事就給飄走了。
青黛山,是一座小山丘,連綿很長的一座山丘。山的東側是坡度較陡峭的懸崖,再往下便是大海,不適宜居住,而山的西側則非常的平緩,有空地,空地前方是大片的海灘。
山下的空地上有八個村莊,他們統稱為青黛山,只是后面不知哪年哪月時,又給每個村分了個名字,不過明顯這名字起的有點敷衍,青黛山李家莊,青黛山曹家莊....
我是出生在李家莊的,所以大家都能想到,我姓李,按輩分來說,我的名字里應該有個光字,可是我媽說這個字起名字不好聽,所以就給舍棄掉了,從而一個全國重名率較高的名字--李明,就跟我匹配到了一起。
都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按理說我們這里又靠山又有海的地方,肯定生活的非常好,不缺吃穿。
呵呵!想多了,人們的思想很簡單,不會去索取那么多。既然選擇了出海,自然也就沒人去上山了,除了偶爾有人去撿個柴之外,也就只剩下公墓了。
好了,總結一下,我是一位出生在琴島農村的漁民孩子,1986年,國家放開“二胎政策”,括弧是農業家庭,以育有一女的,可再生一胎,但是頭胎是男孩的,不可以再生,城鎮戶口的,無論生男生女,都只能生一個。
就在此種條件下,我踩著虎尾巴出生了,同年,總共不過150多戶人家的村子里,前后一共降生5男3女。對于一個小村子來說,一年添新丁8人,這可是很少見的景象了,所以我們這一批人,也是在全國所有專家的注視中,慢慢成長(活)的。
那會的我們沒有疫苗,所有孩子都是野蠻生長,每天睜開眼睛就是玩,街上瞎竄,海邊瘋玩,家長除了叮囑孩子:不要到水庫邊玩耍,再無其他的要求。(在漁民的想法里,大海淹不死人,只有水庫才是不可預測的深淵)
大家就在如此寬松的環境中,走過了自己的幼兒時光。在我的印象,或者說是理解里面,幼兒時期,應該是0-4歲,因為不懂事,也不記事,所以這算是個特殊時期,一切的關于自己的事情,都來源自家長的復述,而不是自己腦海里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