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26章 全家去看演出,促進孩子全面發展
- 第25章 多帶孩子出去做客,提高他的社交熱情
- 第24章 讓孩子參加社區活動,學會主動與人協作
- 第23章 帶孩子去父母工作區看看,他會更尊重勞動
- 第22章 《帶孩子去看看世界,讓孩子拓寬眼界》:帶孩子去旅游,讓他學會遵守社會秩序
- 第21章 父母愛讀書,孩子通常也愛閱讀
第1章 前言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孩子不聽話、不自覺。你說東,他往西;你讓他打狗,他一定會去攆雞。在他們看來,學習好像是父母的事,人生好像是別人的事。
我們為孩子思慮的未來是明晰、長遠的宏圖,孩子看到的世界可能只是“讓我自在點兒玩”那方寸天地。
你告訴他:“今天不努力,明天就會很費力。”他把你的話當成耳旁風,吹過就吹過了。反正未來很遠,和他還沒什么相干。那架勢,好像他能做一輩子孩子,才不急著長大。你要是撒手不管他,他可能很快就出溜到陰溝里。
也許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孩子就變成了一株扎手的蒺藜,管又管不得,扔又扔不得。我們信奉了多年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哪里看得慣散漫成性的孩子。為什么有些孩子就是不能自覺、自立?
其實,教育是一門藝術,很多人只知道管教,卻不知道什么時候該管,該怎么管,管到哪一步。
有些父母自稱費盡心力,但也只不過是給孩子買最好的營養品,選最好的學校,規劃自認為最順的那條路罷了,孩子平時卻輕易見不著他們的身影。偶爾閑下來了,或者哪一天心血來潮了,父母就把孩子叫來,問問情況,點評一頓,然后大手一揮,“有事上奏,沒事退朝”,完全把自己當成孩子的領導,高高在上,從沒想過去了解孩子,更沒想過讀懂孩子。他們認為,孩子這類生物會自己長大。
有些父母則全身心撲在孩子身上,吃穿住行要管,學習規劃要管,社交活動要管。他們把孩子當成自己雕琢的作品,一心追求完美、再完美、更完美。他們不允許孩子出一點兒差錯,仿佛孩子睡覺時身上壓出一條紅印子都是天大的罪過。他們關注的重點只有一個,那就是孩子。他們認為,孩子就是兩代人的未來,不能讓他一個人跑偏。
正是這些做法才養出了不自覺、不自立的孩子。前者沒有在該管的時候、該管的地方出現,讓孩子有了心理的缺失,轉頭卻又對孩子要求這個、要求那個。后者又管過了頭,讓孩子失去了自我成長的機會,轉頭卻又抱怨孩子做事無能、遇事無措。
有一種成長叫心力足,孩子的精神動力十足,才能自覺自律。而要想讓孩子心力足,就只需做一件事,那就是“陪”。所謂陪,不是無時無刻地陪在孩子身邊,也不是360度管,而是心在一處。
在孩子建立安全感、秩序感時,讓他聽到父母的聲音,讓他感受到來自世界的溫暖,無條件地向孩子表達愛,讓他專心去提升自己的心力,他就不會因為內耗懷疑自己,或者因為外耗而傷害他人。
在他探索世界的奇妙、感受社會的規矩、摸索人生的路徑時,陪在他的身邊,看他的需求,懂他的興趣,在該引導的時候順勢做事,在該隱身的時候默然離開,把孩子的人生交給孩子。他有心力、有動力、有能力,又怎么會走不好呢?
本書首先探討了如何陪才是最好的陪,然后又從玩、做事、學習、看世界等四個角度深入探討了如何正確地陪孩子。只有走心的陪伴,才是最好的陪伴;只有順勢教育,才能發掘孩子的優點。
在該陪的時候不缺席,在孩子起飛的時候才不用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