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港樂復興計劃
(腦子存放處)
“港島樂壇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沒落的?”
在“解惑”app上一個這樣的問題,在微博熱搜掛了整整一天,引起了全國人民的討論,但一天下來,見得最多的言論,無非是幾點:經濟衰退,故人已辭,青黃不接,偶有暴論發表一些類似于“港樂已死”的觀點,但對于曾經深受那些文化影響的70-90年代的互聯網主力軍,面對日漸式微的粵語文化圈,有的只是深深地嘆息。
……
林謙在第一次演出的等待時間里刷著手機,無意間刷到的這些言論更是讓他有些憤慨,尤其是——他也曾是受港島文化滋潤的萬千少年的其中之一,他并非藍星本地人,地球上的林謙因為一次意外事故莫名穿越到了藍星上,成為了港島上一位即將出道的藝人林謙。
如果是前世林謙所處的2025年,有一檔宣傳港島歌曲的音綜已經做了兩季,將港島樂壇輝煌的舊時代和逐漸走向沒落的新時代,又緩慢回春的現狀完整的呈現在觀眾面前,但現在只是2012年,那一切都沒有發生,現在的港島樂壇還處于那個逐漸滑落谷底的陣痛期,還在被人“緬懷”。
這個世界雖然沒有張國榮,沒有譚詠麟,沒有四大天王,卻依然有著相似的歷史進程。
“林謙,你可以登臺了?!?
經紀人夏聰來到后臺休息室,平靜的看著林謙,語氣也是非常平和。
林謙放下手機,跟著夏聰來到電臺的錄音室里,這錄音室里除了錄音師,不遠處還坐著一個打扮得比較知性素雅的中年女子,看起來她并不是什么處理音樂的工作人員。
林謙雖然不解,但什么也沒問。
第一次登臺,林謙要演唱的歌,是港島著名的作曲人賴俊榮和著名詞人羅嘉洋聯合打造的歌《無限次》,這首歌原本是為港島天王歌手關耀麟新專輯量身定制的,后來因為關耀麟看上了其他的作品,專輯收足了十首歌,便將這首歌會放棄了,恰逢此時星耀娛樂簽約了新人林謙,這才讓他有了一出道就能與名家合作的機會。
“碎光攀上玻璃樽倒映滿室星輝”
……
“無限次墮進深淵又重生追逐你眼中未熄的余燼”
……
一曲唱畢,林謙等來的并不是小說里那樣的喝彩,只是完成了一項應該完成的任務。
林謙第一天出道,第一首單曲的首發便放在了這家規模并不算小的興盛電臺,這并不是公司對他的偏愛,而是星耀公司在港島的排面。
林謙本以為唱完了歌就完成了任務,已經開始準備回家,這時候卻被夏聰一眼看穿,他有些不滿地問道:“你以前是不是沒看過電臺節目?”
“?。课摇催^啊?!?
林謙不知夏聰為何突然這樣問,明顯有些不知所措。
“你看過,難道不知做完節目之后是要做訪談的嗎?我看你好像很著急回家啊?!毕穆敍]好氣回了一句。
林謙有些尷尬的笑了笑:“聰哥……我以前看的電臺都是譚……啊不是,是關耀麟,吳靄琳這樣的,我以為是只有大牌明星才有訪談的待遇吶。”
林謙有些緊張地呼出一口氣,心里想著:好險,差點就叫成譚詠麟了……然而藍星并沒有這號人物。
“好了,夏生,林謙也只是第一天出道的后生,懂得不多也是正常的,慢慢來嘛!”
坐在一旁吧臺椅上的中年女性適時站起身朝著兩人走來,語氣溫柔地過來替林謙解了圍,隨后又笑著向林謙做了自我介紹:“我是《今日音樂》的主持人,唐雅雯?!?
“唐老師,你好,我是……”
唐雅雯微笑著將林謙打斷:“你的自我介紹就留給電臺的觀眾朋友吧。”
林謙感覺這時候他就像一塊被擺在砧板上的肉,隨時等待處刑,哪怕是兩分鐘的等待都格外漫長。
兩分鐘后,電臺重新開播,唐雅雯再一次向觀眾做完自我介紹之后,將話題拋給了林謙。
“我是這一期《今日音樂》的嘉賓林謙,今天是我第一天出道,剛入行就能夠來到唐老師的節目做客是我的榮幸?!?
港島的訪談一向不給接受訪談的對象發臺本,但是會對主持人有一些提示和限制以保證節目的質量和效果,這也是為什么港島的訪談節目或是雜志專欄總是時不時出現一些用詞犀利,語言辛辣的內容的緣故。
而最恐怖的是,《今日音樂》這檔節目,電臺為了保證收聽率,請來了最懂音樂的娛樂記者做節目,既能保證話題不會跑的太偏,又能保證節目質量。
哪怕唐雅雯的第一個問題都還沒有問出來,林謙就感受到了很大的壓力。
“歡迎林謙來到我們的節目做客,既然你今天是第一天出道,為什么會來我們的電臺做單曲首發,而不是選擇更傳統的發唱片做宣傳的路徑呢?”
訪談開始前,夏聰只說讓林謙實話實說,但并沒有具體的話術,前世在內地的娛樂圈打拼時,那些采訪和接受采訪的話術全部都是給你安排的死死的,根本不可能自由的暢所欲言,這反倒讓林謙更緊張了。
“呃……因為是公司和經紀人安排的,我只是照做。”林謙硬著頭皮回答道。
聽著林謙老實到絲毫不加修飾的回答,唐雅雯隱藏在端莊得體的微笑之下嘴角勾起了一絲真實的幅度,雖然她感覺面前這個男孩挺有趣的,但不妨礙她問出來的問題一個比一個辛辣。
“你知道這首歌是被關天王退貨的嗎?”
“你覺得要是他來唱,會比你唱的好嗎?”
……
這些問題讓林謙從難以招架到漸漸熟悉了這一套模式,直到讓他明白:敞開了說就行,至少是個正常人能說出來的話就行。
在訪談即將結束之際,唐雅雯也問出了最后一個問題:“前段時間,大陸有一個很火的視頻是1992年的粵語歌和2012年的粵語歌pk,最后的結果是,1992年的粵語歌大家耳熟能詳,2012年的粵語歌大家聽過的卻沒有幾首,由此引申出了一個幾乎全華夏愛聽音樂的人都在討論的問題——港樂是如何從輝煌走向沒落的?你對此有什么看法?”
“嗯……”林謙推了下眼鏡,先給自己疊了一層保護:“唐老師,我接下來要說的話,僅代表我個人的見解,并非出于公司和經紀人的看法哈。”
唐雅雯坐在面前點了點頭,靜靜聽著面前的年輕人將會給出怎樣的一個答案。
“首先,我認為某種文化的衰落是經濟衰退的體現,如果現在在港島做音樂能夠賺大錢,那么港島音樂為什么會衰落呢,難道是和錢過不去嗎?
我也在網上看過,說是語言壁壘導致的粵語歌曲在廣大的非粵語區流通困難,這可以是原因之一,但并不是主要原因,畢竟再怎么說粵語也只是華夏的一種方言,英語和法語的歌曲在華夏流行的也不少,莫非華夏語言之間的差異能比普通話和英法語之間的差距還大嗎,這根本說不通。
那些年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大陸的許多人接觸境外文化的窗口就是港島,自然而然港島的文化產業就極為發達,隨著大陸的經濟發展,他們也有了自己的文化產業,目光自然不再趨于一隅,從有著十幾億人的受眾的巨大市場,變成了一個只有一億多人的小市場,那自然是不復往日輝煌了。
但是,我作為一個從小受港島文化熏陶長大的青年人,是不甘心看到今時今日這種境地的。
從今天開始,我想要為港樂獻出一份力量,或許我現在人微言輕,但我的話會放在這里,我想要完成屬于港樂的復興計劃,不求達到往日的輝煌,至少能讓‘港樂已死’這種暴論消失在互聯網上?!?
林謙的眼神和語氣都十分堅定,唐雅雯也聽得十分認真,她看著林謙明明還是一副小孩的模樣,這樣的話明明像是熱血青年的夢想,但不知為何,唐雅雯總有一種相信他能完成的感覺。
“今天的《今日音樂》到這里就結束了,明天下午一點三十分準時開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