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60章 感恩母校,給予往往是相互的
- 第59章 哈佛人很重視培養卓越的領導力
- 第58章 生命是平等的,它需要尊重和理解
- 第57章 成熟是人生的一面旗幟
- 第56章 用理性執掌人生的方向
- 第55章 人際間的和諧可以受用一生
第1章 哈佛人的世界不止一種角度
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一直是哈佛秉持的重要教育理念。哈佛非常重視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時常教導學生要學會突破思維定式,多一些創新思維,獨辟蹊徑,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突破思維定式,從新的視角拍攝生活的棱角
哈佛大學始終堅持創新教育,教授們經常告誡學生不要迷信權威和經驗,也不要被既有的知識和思維束縛住,應該勇敢地思索和創新。正是在這種教育理念的影響下,涌現了許多不走尋常路的優秀哈佛學子。
在哈佛人看來,創新是一種靈動的精神活動,他們最忌諱的就是呆板和教條。只有打破常規的思維定式,破除一些清規戒律和權威的束縛,一個人才能真正在創新的道路上有所作為。不少哈佛人就是以這種觀念指導自己的行動,勇于突破思維定式的。
一位大富豪走進一家銀行,來到貸款部。
他穿著奢華,看起來非常有錢。貸款部營業員熱心地詢問:“請問先生,有什么需要我們效勞的?”
“我想借點錢。”
“完全可以,您想借多少呢?”
“1美元。”
“只借1美元?”貸款部的營業員驚愕得張大了嘴巴,心想,這人穿戴如此闊氣,卻只借1美元,應該是在試探我們的工作質量和服務效率吧。于是營業員裝出高興的樣子說,“當然,只要有擔保,無論借多少,我們都可以照辦。”
“好吧。”富豪從豪華的皮包里取出一大堆股票、債券放在柜臺上,“這些做擔保可以嗎?”
營業員清點了一下:“先生,總共50萬美元,做擔保足夠了。不過先生,您真的只借1美元嗎?”
“是的,我只需要1美元。”
“好吧,請辦理手續,年息為6%,只要您付6%的利息,且在一年后歸還貸款,我們就把這些做擔保的股票和債券還給您……”
一直在一邊旁觀的銀行經理怎么也弄不明白,一個擁有50萬美元的人,怎么會跑到銀行來借1美元呢?
富豪辦完手續正打算走,銀行經理追了上去:“先生,對不起,能問您一個問題嗎?”
“當然可以。”
“我實在弄不懂,您擁有50萬美元的家當,為什么只借1美元呢?”
“好吧!我不妨把實情告訴你。我來這里辦一件事,隨身攜帶這些票券很不方便,問過幾家金庫,要租他們的保險箱租金都很昂貴。所以我就到貴行將這些東西以擔保的形式寄存了,由你們替我保管,況且利息很低,存一年不過6美分……”
這是廣泛流傳于哈佛的一個小故事。哈佛學子們認為這個富豪的做法實在太高明了,他只是打破了思維慣性,將一般人看來應該存放在金庫保險箱里的貴重物品以借貸擔保的形式存進了銀行,不僅省了一大筆寄存費,而且也提高了保險系數。不少哈佛人經常以這個故事自我告誡:有些時候不妨從那些已成定論的事實和經驗中跳出來,換個角度來看問題,這樣也許會有新的發現,看到生活中別樣的風景。
〔哈佛寄語〕
創新思維對于成功有著重要的意義,而突破定式思維則是打開創新之門的鑰匙。掙脫陳舊思維的束縛,才能積極思考、不斷創新,才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成功路,實現成功夢想。
〔哈佛風采〕
哈佛涌現了許多敢于突破思維定式、積極創新的人才,奧本海默就是其中之一。他一直以來都是哈佛人的驕傲,因為他組織研制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當時的人們都認為,原子彈研制成功將是人類的一場災難,可奧本海默并沒有被這種思維所限制,他堅信自己工作的價值,并且不斷摸索和實驗,最終成功了。
獨辟蹊徑的人,才會留下更深的足印
創新是哈佛教育中的重要特色,也是哈佛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和榮譽的重要保證,可以說,不重視創新,就沒有今天的哈佛。哈佛人的骨子里或多或少都流淌著創新的血液,在哈佛人看來,只有那些突破常規思維的束縛,懂得獨辟蹊徑的人,才會在成功的道路上留下更深的足印。
哈佛是一個重視創新教育的學府,在這里,學生們的新點子、新想法會得到重視和支持,學生們的創新意識也能很好地被激發出來。為了說明創新的重要性,一位哈佛教授給自己的學生講了皮爾·卡丹因獨辟蹊徑而收獲成功的故事。
皮爾·卡丹本是法國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但由于獨辟蹊徑,勇于創新,他從服裝業開始起步,逐步建立起了各種規模的商業“帝國”。
1950年,28歲的皮爾·卡丹創建了自己的服裝公司,并決定獨闖巴黎服裝界。剛開始時,他面臨著嚴峻的競爭和諸多困難,盡管如此,皮爾·卡丹個性中的創造性和他那天才的商業眼光,為他找到了正確的定位和很好的出路。當時,各大服裝公司,特別是那些高級時裝公司,都把客戶定位在屬于少數的達官貴族、名門富商等身上。皮爾·卡丹的公司規模很小,資金也比較短缺,所以他并沒有打算與其他商家在富人身上展開競爭,而是決定一改服裝貴族化的老路,獨辟蹊徑,破天荒地在法國提出了“時裝大眾化”的響亮口號。與這種創新精神相適應,皮爾·卡丹在經營上也采取了別人沒有采取過的營銷策略。比如他出售、轉讓自己的商標和品牌,從中獲利,這一方面擴大了皮爾·卡丹及其產品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給他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在公司發展的過程中,皮爾·卡丹始終以創新迎接市場挑戰。從1953年開始,皮爾·卡丹根據女性對時裝的需求,專門為女性設計生產了一系列風格高雅、質量上乘、價格適中的女式服裝,受到了占人口絕大多數的社會中下層女性的歡迎。一時間,他的產品供不應求。
后來,當別的服裝公司都在女裝生產和銷售上激烈競爭的時候,他又一次獨辟蹊徑,將目光轉向了男式服裝領域。皮爾·卡丹再次在法國時裝界制造了前所未有的轟動效應。在那些往日曾經是女裝一統天下的服裝櫥窗里,男式服裝爭得了重要的一席之地,而且“地盤”越來越大,男性服裝的風潮也迅速在世界各地蔓延開來。
正是由于皮爾·卡丹敢于標新立異和獨辟蹊徑,他才能一次又一次地占據市場先機,最終獲得了非凡的成功。在哈佛學子看來,皮爾·卡丹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其中凝聚著創新的智慧和勇于嘗試的精神,也說明了在成功路上獨辟蹊徑的重要意義。
〔哈佛寄語〕
一個人要想取得創造性的成就,首先應該打破常規思維,積極進行創新思索。只有解開心理枷鎖,不被過去的思維所困擾,我們才能獨辟蹊徑,獲得新的認識和方法,走出不一樣的成功之路。
〔哈佛風采〕
哈佛大學在創新方面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自建校以來,哈佛一直以創新為指導,大膽改革。比如,在19世紀末,哈佛大學法學院取消了傳統教學的演講式方法,開始用“蘇格拉底教學方法”,以加強師生間的交流和互動,突出學生的主導地位。這種教學方式在當時可謂獨辟蹊徑,也是如今現代教學方式的先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