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70章 附錄 李家寧詩詞作品獲獎 入刊入書一覽
- 第69章 走進奇秀武夷山(下)——賞鑒王松雄的山水絕句
- 第68章 走進奇秀武夷山(上)——賞鑒王松雄的山水絕句
- 第67章 走進王松雄的秀美家鄉詩
- 第66章 古井里的那一潭幽綠,是此地最迷人的古董——讀自然詩人李少君的詩
- 第65章 賞鑒李少君《在松溪遇見青山》等三首詩
第1章 序一 《初心逐夢》序
王松雄
人生如詩,詩如人生。我每次在報刊雜志上讀家寧的詩歌時,總能感受到與眾不同的情感。他的詩大膽、直白而透徹,傳遞出強烈赤誠的生命力量,只有內心擁有足夠能量,才能像他這樣再現許多人夢想中的稻田、土路、村莊、老屋……
“歲月如歌為誰忙,唯怨鄉愁最牽腸。人生何嘆時光短,又見君詩韻味長。”這本《初心逐夢》約300首詩歌,給我們展示了一個豐富的世界,它們如同陽光和水浸透讀者的生命,滋養豐富讀者的情感。這本詩歌集還處處交織著家寧對南平,對家鄉政和的熱愛。通過百首現代詩,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對人生的體驗和對世界的關照與思考;60首古詩詞表達《紅樓夢》中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詩詞中那種纏綿的愛情、真摯的友情、濃郁的鄉情,無不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詩人余秀華曾經說過:“詩歌是什么,我不知道,也說不出來,不過是當心靈發出呼喚的時候,它以赤子的姿態到來;不過是一個人搖搖晃晃地在人間走動時,它充當了一根拐杖。”家寧的詩正像一根拐杖,讓情緒低迷的人走出困頓,試圖親近大自然,努力走進自己的家鄉的風土人情中。如果一定要推薦一首印象最深刻的詩,那應該是《父母不在,人生歸處在何方》:“有錢沒錢/都會回家過年/把媽媽炒的小菜逐一品嘗/來年再揚起拼搏的風帆/眼巴巴地瞅著村口/等著她打拼在外的兒女/能夠回家/一起吃個團圓飯/兩鬢斑白的父母雙親/腳步蹣跚/天冷不喊冷,如果你愿意/就用蠟梅的火焰取暖。”讀到這樣的詩句,對父母和家鄉的思念情緒剎那間涌上心頭。正值元旦期間,我也回了一趟老家,在即將出發返程時,我的母親已經開始準備家鄉的各種美食和小吃,父親一早就去菜地里將自家種的各種蔬菜整理裝箱。“滿載而歸”的后備廂凝聚的是父母的愛,“父母在,到哪兒都能心安”是當下最真實的情感寫照。
我們都知道,《紅樓夢》是一部百科全書,其中詩詞曲賦、琴棋書畫、茶酒文化、醫療烹飪、服飾收藏、園林建筑等,應有盡有,任何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所以,人人心中都有一個《紅樓夢》。“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只要你認真去品味,那就是屬于你自己的《紅樓夢》。多年前,我認真拜讀了家寧的《紅消鄉斷——李家寧品<紅樓>》,并寫了一首小詩:“遍栽桃李望成林,香溢紅樓覓知音。何時移情風月外,漫向山水借詩心。”至今仍印象深刻。而在這本《初心逐夢》詩歌集中,家寧對《紅樓夢》中的諸多人物賦詩,也是別出心裁、獨具匠心。
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歷史與時代的高度,用世界與發展的眼光,在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作了重要講話,對廣大文藝工作者更好肩負歷史使命寄予了深情厚望。我們文學工作者也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扎根生活,為人民服務。家寧的《初心逐夢》寓意深遠,也道出了我們文學工作者的心聲,不忘初心,繼續奮進。
王松雄,福建省作協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南平市作協主席。詩集《山水閑聆》。主編《神奇洞宮山》《神韻佛子山》《紅色記憶》《建盞百家》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