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順豐領頭人王衛:只有往前飛奔
最新章節
- 第19章 附錄2 王衛首次接受專訪:賺到錢只是因緣際會
- 第18章 附錄1 王衛講話
- 第17章 使命必達,沒有無法完成的訂單
- 第16章 肯定員工的價值,他才會為你創造價值
- 第15章 戰略不能輸,戰術也不能輸
- 第14章 管理透明化,企業才能高效運轉
第1章 序 王衛——馬云最佩服的人
當一個普通的男子收派員背著沉甸甸的快件包往返于深港之間的時候,另一個男子,遠在千里之外的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正給學生們上英語課。誰也不會想到,十幾年后,他們一個成為了快遞行業巨頭“順豐速運”的掌門人——王衛,一個成為了電商龍頭“阿里巴巴”的掌控者——馬云。王衛的深居簡出和馬云的高調布道大不相同,然而物流與電商的水乳交融注定了他們之間不可避免的交鋒。
早在2003年的時候,馬云曾兩次在香港約見王衛,希望順豐能聯手阿里巴巴。但是,當時的王衛忙于和申通、圓通等公司搶奪市場,一心只想在快遞民營企業中殺出重圍,根本無暇理會馬云。所以,王衛拒絕了馬云的邀約。
2008年,順豐的發展勢如破竹,市場份額位居全國第二。為了進一步拓展業務范圍,王衛不得不重視越來越壯大的阿里巴巴。于是,他奔赴馬云的基地杭州,希望能叩響雙方合作的大門。有趣的是,這次,王衛遭到了馬云的拒絕。當然,馬云絕對不是出于對王衛的報復,一方面阿里巴巴的強大讓馬云擁有足夠拒絕王衛的底氣;另一方面,王衛的“順德派”模式并不符合馬云的要求。
從拒絕到被拒絕,王衛和馬云最后走向了競爭擂臺。2011年,王衛開始將業務延伸到電子商務領域,采購、倉儲和配送一網打盡,而馬云則聯合各大物流公司豪擲千金搭建中國智能骨干網(物流地網),成立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企圖統領物流大軍。
兩人的步調似乎驚人地一致。
2013年,馬云將阿里巴巴5%的股份出讓給擁有國資背景的國開金融、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中信資本和博裕資本等。之后,一向“埋頭做事”“不愿上市”的王衛宣布將順豐速運集團不超過25%的股份出讓給同是國企平臺的蘇州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團、中信資本。這似乎與順豐一貫的保守謹慎作風大相徑庭,更是與王衛堅持獨立運營的理念背道而馳。但王衛有自己的態度:“不會為了上市而上市,不會為了圈錢而上市。”在他看來,此次的融資完全是出于戰略性目的,只是為了更好地拓展業務和優化管理模式,并不是為了圈錢。這樣一來,在與馬云的對抗中,王衛無疑擁有了新的籌碼。
商場上的針鋒相對并不妨礙兩人的惺惺相惜。馬云曾在公開場合表示,他最佩服的人是能管理21萬名員工的順豐老板——王衛。事實上,“快遞”遠遠不是收件——派件那么簡單,快遞行業的管理難度是業界公認的。原宅急送總裁陳平說過:“管理快遞這個平臺的難度和復雜性,三天三夜都講不完。”而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更是斷言:“即使拿出三十億,也無法在三年內砸出一個‘順豐’來。”
這個令馬云也佩服的快遞之王,掌控著國內最強、最快、最大的快遞公司。順豐以驚人的速度創造出高達200億的年銷售額,并保持著同行中最低的服務投訴率與人員流動率,這樣的榮耀無疑是王衛管理手段的最佳代言。支撐物流的各種系統、技術以及機器隱于幕后,直面客戶的是不確定性極高的快遞員,因為快遞員一個微小的情緒變化都會改變客戶對整體服務的直觀感受,而管理21萬名學歷較低、社會地位較低的快遞員絕非易事。這就好比是指揮一個看不懂五線譜的龐大交響樂團,稍有差池,便會嘈雜聒噪、不堪入耳。
網上流傳著客戶對快遞員的普遍評價:“遇到一個好的快遞員,那是你賺的;遇到態度惡劣的,請習慣。”或許這有些言過其實,卻折射出整個快遞行業的混亂局面。隨著電子商務和物流的發展,快遞公司紛紛利用“加盟商”來擴張版圖,快遞員的數量持續不斷地增長。由于快遞行業的門檻相對較低,一旦對人員管理不力,必然會造成信用危機。公眾的視線中時常出現諸如此類的新聞報道:某快遞員制造假POS機從而盜取客戶銀行信息,某快遞員利用公司物流運輸假幣……。客戶對快遞員的不滿與日俱增,媒體對快遞員的負面報道層出不窮。此外,快遞員責任感不強、服務意識淡薄、不受社會尊重等因素又加劇了這一惡性循環。
一般來說,一件快件成功抵達收貨人,至少要經過六個人轉手。這就加重了管理的難度。凡客誠品旗下的如風達快遞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紅義花費了足足三年的時間才穩定了1700人的快遞團隊。而王衛將21萬人的順豐軍團管理得井然有序,除了標準化、規范化的制度之外,絕對離不開其強大的掌控能力與領袖風范,難怪連“教父”馬云也不得不佩服了。
面對銷售額高達200億,市場份額僅次于中國郵政的順豐,其掌門人王衛,只是淡淡地回了句:“因緣際會吧。”或許,每一個含辛茹苦的父親,目睹自己的孩子站在聚光燈下熠熠發光的時候,他所能做的便是隱藏于陰影中默默地叫好。但是,王衛顯然是一個更低調的父親,當他入選“2012年中國經濟年度人物”時,他甚至都沒有給媒體提供任何的采訪機會和影像資料。
順豐的低調和王衛如出一轍。當提起EMS,我們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劉翔邁開雙腿奮力奔跑的場景;提起聯邦快遞,中國羽毛球隊的集體出境會立刻浮現在我們的腦海中。但是,提起順豐,大家的反應是腦海一片空白。
縱然如此,卻依然掩蓋不了順豐在物流界的強大氣場。互聯網的繁榮背后,中國民營快遞企業惴惴不安,一面是與日俱減的利潤空間,一面是電商大亨的強勢介入,一面是國際巨頭的蠢蠢欲動。馬云曾公開表示:“十年以后最成功的物流公司一定不是今天排在前十名的。”這似乎預示著物流行業的重新洗牌。而專業人士更是聲稱,根據美國的經驗,未來只會有5家物流公司生存下來。但是,幾乎所有人都深信,順豐一定身在其中。
王衛,一個讓媒體趨之若鶩,卻始終不能窺其全貌的行業舵手,一個一舉一動都會引發同行關注又讓人心存敬意的強大對手,一個在同事眼里始終如一地堅持和專注的領導者,一個讓奮斗中的年輕人能汲取正能量的創業榜樣。他的過去、當下和未來都和外界隔著一層紙,他如同一個武林高手,在有招和無招之間將順豐打造成為一個不可撼動的物流王國,至今他仍在譜寫著物流業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