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18章 寧波:一片湖萃取一座城的溫度
- 第17章 廈門:偶遇,讓疲憊的身心舒展
- 第16章 廣東:大時代歌舞廳
- 第15章 廣西:山歌好比春江水
- 第14章 成都:藏著相聚與分離的密碼
- 第13章 西安:曾讓你我孤獨的城市
第1章 宛如平常一段歌——“華語流行音樂坊”系列叢書總序
主編 金兆鈞
1978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從此,起源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晚期的中國流行音樂,于1949年“隱退”三十余年后再次復蘇。“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就這樣風雨兼程”中,流行音樂伴隨著改革開放,也走出了自己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
改革開放之初,剛剛從“文化大革命”時期“高強硬響”的音樂氛圍中獲得身心解放的詞曲作家們和人民大眾一樣,最先期盼的是恢復“文革”前抒情歌曲的創作傳統。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對實現“四化”的憧憬以及對親情、愛情、鄉情的向往,是人民大眾心底的呼喚,是時代提出的當然主題,更是詞曲作家們自覺的選擇。1980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文藝部與中國音樂家協會《歌曲》雜志編輯部聯合舉辦“聽眾喜愛的廣播歌曲”評選活動,有二十五萬人次參加投票,評選出著名的“十五首抒情歌曲”,成為當時最具代表性的歌曲風向標。
與此同時,伴隨著對外開放,港臺地區的歌曲、港臺地區及外國影視劇中的插曲及流行器樂也經由各種渠道進入內地。鄧麗君、劉文正的作品以及臺灣(地區)校園歌曲深受大眾特別是青少年的喜愛,也給大陸的詞曲作家以很大的沖擊和啟示,他們開始嘗試在創作中加入當代流行音樂的元素。
在這一時期,流行音樂還存在相當大的爭議,但是,隨著思想解放的不斷深入及經濟生活、文化生活的迅速發展,流行音樂創作的探索范圍不斷開拓。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在“回顧與反思”及“文化尋根”的熱潮中,一批年輕的詞曲作家和中老年詞曲作家一道把著力點放在了創作上。同時,新興的音像產業、歌舞廳產業的高速發展及“走穴”式商業演出的興旺,為流行音樂的創作、傳播和表演提供了強勁的市場需求和消費平臺。1986年,中央電視臺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設立了“通俗唱法”,中國音樂家協會舉辦了“民歌通俗歌曲‘孔雀杯’大選賽”,中國錄音錄像出版總社和東方歌舞團聯合舉辦了獻給“世界和平年”的全國百名歌星演唱會“讓世界充滿愛”……一系列舉措標志著內地歌曲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流行音樂開始進入主流文化。此后的創作活動在1988年掀起了史稱“西北風”的流行歌潮。這一階段的創作從題材上進一步強調民族主義、愛國主義和文化批判情懷,在體裁上則不斷吸收來自港臺地區、東南亞地區的流行音樂創作、制作技術,并試圖與傳統歌曲的創作手法和表演方法相結合,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伴隨著廣播電視的進一步普及、卡拉OK的興起、唱片工業的國際化進程及電視劇制作的蓬勃發展,流行歌曲創作呈現更加多元化的局面,尤其是新興的唱片工業開始在學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建立起推出歌星和歌曲的商業化機制,更加注重“都市化”題材的捕捉,注重“時尚性”的藝術追求,搖滾樂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主流文化,產生很大影響。這些成果一方面體現在1994年的“新生代”現象上,一方面則體現在大批晚會歌曲、影視劇插曲的繁榮上。一批作品或為海外歌手訂購,或直接進入國際市場,也標志著中國內地歌曲創作正在邁向國際文化交流和唱片業市場。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互聯網的迅速普及使流行音樂的創作、制作、傳播及形成的文化產品,進入更加多元、多樣化的新階段。這一時期有更講究作品藝術性的包括各種“跨界”在內的新嘗試,也掀起了借助于互聯網傳播特點而出現的多種風格樣式的網絡歌曲創作大潮;晚會歌曲退潮,唱片銷量銳減,音樂劇創作方興未艾,音樂節高速發展,音樂小鎮等產業化建設高歌猛進,“流行音樂+互聯網+文化旅游+新鄉村建設+多種娛樂形式”深度融合;音樂著作權包括音樂表演權法律法規的建設和施行全面加速;流行音樂教育從早期的社會化培訓到普遍進入高校并向學科化建設邁進……凡此種種,既顯示了流行音樂的勃勃生機,也伴生出一定的發展亂象。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藝雙馨的文學藝術家和規模宏大的文化文藝人才隊伍。”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之際,回首四十年來中國流行音樂的往事,展望其作為中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重要組成部分的未來,既是歷史的使命,是中國流行音樂本身繼續發展的需求,也是廣大流行音樂從業人士及千千萬萬流行音樂愛好者的愿望。編撰以“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流行音樂發展歷程”為記錄對象的“華語流行音樂坊”系列叢書,正是當下一代音樂人與出版人的共同責任。
本套叢書的撰寫原則是尊重史實、情文并茂、述評兼顧,既具備學術上的嚴謹性,也保留適當的活潑性。
本套叢書的撰稿者多為文化記者出身,有著多年的采訪經驗,擁有豐富的一手資料,也具備相應的學術研究能力和獨特的寫作風格,相信他們的寫作能夠滿足讀者的閱讀希求。
希望本套叢書能夠給讀者帶去真的歷史、善的感悟和美的享受。畢竟“唯樂不可以為偽”,歌聲永遠為我們記錄著最真實的歷史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