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化龍記(一)
湯湯楚江之尾,灌有一方湖水,因湖邊蘆葦密生,蘆花開時,圍湖而生的潔白蘆花映照澄凈空靈的湖水,好似一樽銀色月環,故得名“月環湖”。
湖雖不大,也育出一處魚米之鎮,鎮有數百人口,人大多自耕自織,在這隔世之處怡然生息。
一日,鎮中一耄耋老者在一高臺眺望,看鎮民男女飲水用渡,皆必先行至湖岸,踩踏蘆叢,令蘆竿伏地隔泥,方好行至近水處,汲得用水,甚是不便,于是心生一念:
何不引水入鎮,化溪繞居,豈不便捷?
翌日清晨,遂召集鎮中主事威望人員,在書堂藏書館講論此事。
堂下有一天井,檐下暗濕處生有郁郁苔蕨,常有蟲鼠出沒,然人多不甚在意。
議論聲止,眾人皆同意引水之計,但唯有一點擔憂:
即鑿渠容易,但水隨溪入,又將引向何方?若水路封閉,困成水潭,水流不動便腐,洗濯臟污滿貫,豈不反而弄巧成拙了?
須得想個萬全之策免除這一禍根才好。
正當議事者紛愁無言之時,堂外傳來朗聲一句:“某愿獻一策,解此紛難。”
眾人隨聲望去,一黑衫書生模樣人物立于檐下,身型玉立,雖僅有十數步之遙,卻面貌朦朧,如隔云霧,不得驗見是男是女,然此人聲語明朗竟如在眾人耳畔。
眾人心下道:怪矣,怎的從未見過此人,鎮中也多年不曾迎有外客而來啊。再者,這人何時悄無聲息地來了此地,我們竟不得知。
正待發問,那人搶先答應道:諸公心內所惑,某知。某今日初次與諸公接語面見,確有唐突,望請海涵,但某并無惡意,某早于諸公近百年居于月環湖內,也算得上是鄰人。”
近百年?!
可這不速之客的身型和聲音如此,看似不過是一個弱冠之年的人而已!
那耄耋老者雖也驚異,畢竟年歲最長,心下當時了然,此乃非凡人,便整頓衣衫,恭謹行合十禮道:
“上仙駕臨,此門榮幸,不知上仙今日前來有何點化?”
“翁公有禮,某今日偶行此處,適才得聽欲引湖水濟鎮民日用之事,諸公又恰為此事惱煩,某有一策可解此愁。”
眾人不知該不該信,皆默聲看向老者,老者雖不敢萬分確信,但數十年風霜閱歷,心下十八九知無不妥,便道:
“得遇上仙親現仙蹤至此點化,老朽攜眾跪謝仙恩。”說著屈膝要跪,其他眾人,也即要隨后效行。
“諸公不可,某愧受不起。”
眾人詫異抬頭望去,
“某僅得日月天地之輝修習百年而已,今日為諸公出策,也是有別事相求。”
可別是什么精怪要吸食人血吧!眾人心下一驚,皆面露窘色。
“諸公放心,某修習是為得道正果,不敢行下殘害人眾此等邪事,自毀修為。”
“那,不知吾等可為上仙敬效何勞?”老者問
“某修習將遇劫難,屆時懇請鎮眾施救于某。”
“上仙自有仙法護體,設若此劫會危及仙體,我等鎮眾皆是凡胎肉體,恐……”
“盡人事聽天命而已。翁公有所不知,某等修習必歷經不同劫數,以為層鍍仙骨,劫數不可猜不可避,若能一一安然得渡,便可得道。”
“即是如此,本鎮民眾一定盡力而為,愿為上仙盡我等微薄功緣。”老者應諾。
“如此,諸公可將湖水引入鎮東北五里外一棵柳樹下,只需撅見三條柳根即可,不必深撅避免傷即柳根,待柳根觸水便可無后顧之憂。”
說完這番話,眾人叩謝還未完畢,那人便不見了影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