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江邊武朝降蛟龍
三十年前,王傳風擊敗天下第一張陵江,問鼎江湖。后憑借獨創“龍虎”功法,將太行、武胡二山合并,王傳風命其名曰:橘子山。再后來,王傳風三行江湖,殺盡天下劫匪,使江湖平靜十五余年。
巫山江,天下第一龍脈。那年,江上有一行船,船上坐的是武朝正一品御象大將軍之妾王氏,面色蒼白,腹部隆起,顯然懷有身孕。在江水的北面,也有一只行舟,上面站的是一位武朝刀客,此人無名,世人稱其為“刀中仙”,只見他單手持刀,輕輕飄起,對著蒼穹大聲喊道:“我愿一人斬龍脈”隨著天地間一聲巨響,乖乖,這是斬斷了天下龍脈,毀了皇家氣運啊!
整個巫山江面剎那間傾斜,此時江水那面的行船也隨之翻倒。天空一道紫光突顯,攔截住了正在翻倒的行船,那穿上妾室王氏也算是動了胎氣,好像要生,可那船上的仆人婢女亂作一團,無人估計到那王氏,這時,船上的一位老女仆讓王氏平躺在一張稍微較大的胡床上,隨之招呼婢女,準備接生!
江水北面的刀中仙,一看天空得知仙人阻攔,于是拼盡全身修為,向巫山江砍去,一刀劈到江水面上,又是一道紫光降臨,只見一位身穿玄黑道袍,身邊仙氣縈繞的人站于巫山江上,手持一把長達七尺的長劍,指著刀中仙說道:“汝若識相,且去!”刀中仙說:“吾乃當今天子所欽派,前往巫山江阻帝星降臨!汝是何人,報上名來!”那仙人揮劍砍去,刀中仙持刀防御,可頃刻間斃命!。
江水南面,王氏面色艱苦,看起來有難產的征兆,這時,那玄衣仙人飄到江水南面,只見他一揮手,三道金光飄到船上,他言道:“我給你三分氣運,至于以后如何,就看你的造化了。”三道金光一瞬間纏繞在王氏身邊,很快隨著一聲嬰兒哭聲,仆女們可算可以休息了,可王氏血流不止,至此逝世。
降世的是一位小公子,按照大將軍的囑咐,孩子出生后,將他送往橘子山并拜于那山主王傳風門下。
玄衣仙人飛升到仙界,大步向前三個時辰,來到一處大殿前,這大殿抬頭望去消失于云煙中,實在是高。殿前有一金匾,上有五個大字,:太微玉清宮。此乃昊天的住所,玄衣仙人跨過門檻,這時那門外的老監提聲大喊:“北極紫微大帝到”原來如此,這氣宇不凡的仙人是那四御中的紫微大帝。紫微來到昊天座前,這時各路神仙一應出現,緊接著一陣陣清風徐來,各路神仙一應跪拜,是昊天。
大堂之上,昊天問道:“紫微,白蛟可臨凡?”紫微對曰:“稟告陛下,那白蛟投胎為今武朝大將軍的庶子,今已前往橘子山,拜于王傳風門下。”昊天說:“王傳風壽元還有多少?”紫微對曰:“四十年。”“減十年!”昊天說道。
昊天微微站起,一個轉身揮袖,消失于大殿之上。“王傳風死后,可封為順天真人,掌管世間江湖大小事宜。”一聲沉穩又帶有沙啞的嗓音掠過。
京城,欽天監。“皇上,欽天監觀天,察帝星已經降世,刀中仙已死。”
坐于龍椅之上的皇帝劉桓道:“那帝星是大將軍的兒子吧!”此時跪在殿前的大將軍陳懷恩一陣打顫,說道:“臣對武朝絕無二心,現已將幼子送往橘子山,命其永不出江湖!”皇帝又是冷笑。
皇帝說:“懷恩啊,你與寡人從小一起長大,你這兒子也算是寡人的侄兒,寡人怎么忍心殺他呀。”
陳懷恩言道:“臣替小兒謝吾皇不殺之恩!”
皇帝一揮手,示意他退下。陳懷恩躬著腰,小步退出大殿。
這大將軍陳懷恩,今年四十二歲,也算是老來得子。想當年,潁川陳氏乃是天下第一門閥,陳懷恩的父親陳希原陳老太公更是前朝宰相,位高權重。當朝皇帝與陳懷恩從小一起長大,皇帝比他年長幾歲,算是兄弟。當年京城十三王奪嫡,陳懷恩力挺劉桓,他這才當了皇帝。
陳懷恩膝下有三子,長子名長文,次子名長武,這小兒子,現已前往橘子山,名字還沒起。
橘子山,此時載有陳家公子和仆從們的船只已經到達。山上站著一位身穿白衣的老翁,頭發已然全白,胡須卻是黑色,出了樣貌老以外,看不出奇特。船上的老仆,抱著小公子,一步一步走上臺階,老翁見狀,一抬手,只見老仆懷中的嬰兒輕輕飄起,飄到老翁的手里。老翁抱著嬰兒,兩腳微微抬起,一把長劍飄來,他踩到劍上,御劍向山巔飛去。“回去告訴你們的大將軍,我替他養兒子,他護我橘子山周全”,老翁的言語聲在山中徘徊。
來到橘子山巔,石碑上刻有四個大字
天地書院
這老翁原來就是那天下第一習武之人,王傳風。
這書院很大,有三座庭院,分別為廣安庭、宋安庭、齊臨閣。書院中央是一座刻有太極圖案的習武臺。書院中種有三棵樹,一棵銀杏,名為江陵杏。一棵柏樹,名為將軍柏。一棵梧桐,名為冠中桐。
這書院里除了王傳風,還有兩個老仆,三個婢女,四個讀書人。四個讀書人中,有兩個在齊臨閣,另外兩個在廣安庭,這四個人分別是:趙甲、錢乙、孫丙、李丁,他們都是王傳風的徒弟。
王傳風抱著嬰兒打開了宋安庭的大門,宋安庭常年無人居住,雜草遍地。只見那王傳風一揮衣袖,雜草瞬間消無。他招呼來兩個老女仆,負責照顧這個襁褓之中的嬰兒,而他則大筆一揮,寫下幾個大字
陳介,字冠中
介乃天地間之意,雖說簡潔,可其深意仍需仔細琢磨。冠,有名冠天下之意,冠中乃天下魁首。
“此子乃帝星降臨,命中氣運不是大富大貴,便是天劫降臨。”王傳風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