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代序 關于小說
所謂小說,其實就是真實人生的寫照,不是復制,是剪輯。
生活是小說的根,情節都是枝葉,在現實生活這個根上長出來的,才有生命。
寫作,無非是以旁觀者的眼光打量著這個世界,看見悲喜,看見榮辱,也看見貧乏和豐盛,就書寫本身而言,不是在描述真實的事件,就是在陳述真實的情感,所有的魔幻和虛構,實際上都是以變形、變態的方式在抒發作者內心真實的感受。
所謂的虛構,無非是把事情一件一件砸碎,再用邏輯這根線去縫接碎片,張三的帽子戴在李四的頭上,春花的禮服穿在秋月的身上,如此而已。為了故事更緊湊,情節更驚心,或者因果更合理,然而最直接的原因,應該是不希望讀者直接去對號入座。怕人對號入座,幾乎是所有作者的忌憚,因此,小說的篇首,經常出現“情節人物純屬虛構”這類字眼。
然而,無論怎么組合、怎么拼接,拼出來的都是那個時代,那個社會,那些尋常日子平凡事件中透露出來的人性。人性的詭異不在于其復雜而在于其多變,所以佛家說“無常”,世事無常的后面其實是人性的無常。而小說,如同畫家的工筆,一根頭發絲上的污垢都可能蘊藏無限的想象力。
這個世界看上去喧囂、熱鬧,但不少人的內心卻非常寒冷,文字是一堆篝火,讓一些人圍著它,彼此取暖。
對于思考者而言,這是一個適合沉默的時代,而小說,正是用別人的嘴說你不敢說的話。
記憶中印象很深的一部小說,是《紅樓夢》。第一次讀它時在上中學,那時候,覺得榮國府、寧國府的生活都超級無聊、沉悶透頂,張愛玲的小說也是陰郁暗淡如上海黃梅天的雨……看完從頭到腳滿身心的憋悶。那時候,看金庸、古龍的武俠覺得很過癮,大學的時候有一陣子還喜歡過瓊瑤……現在回望,才知道張愛玲、曹雪芹是睜著眼睛的旁觀者,以筆為刃,剖析人性如庖丁解牛;而金庸、瓊瑤是閉著眼睛的夢游者,用想象勾兌出來的荷爾蒙喂養那些喜歡白日夢的少年……前者是寫實,寫真實的人生,真實的社會;后者也是寫實,寫真實的情緒,真實的渴望。如同米飯滋養腸胃,酒精滋養情緒。
這是一本小說集,與其說是觀看世道人情的鏡頭,不如說是宣泄內心悲喜的河流。
寫這些文字的時候,有點悲傷。
能在文字里相遇的,多半是有緣的人,你知道嗎?我的悲傷。
我想,你是知道的。
林采宜
2021年7月8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