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始人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互聯網與拉面館
曹原從桌上拿起一次性筷子,用牙把包裝紙撕開,一邊把咬下來的紙屑啐到地上一邊抽出筷子從根部劈開,然后夾在兩只手掌中間來回搓動,以便去掉筷子上的毛刺,他手里發出的響聲驚動了旁邊一桌坐著的幾個民工,都把頭扭過來瞥曹原。“面上得是越來越慢了,”曹原停住手上的動作,心里剛不免生出些怨氣又頓感羨慕,“說明這家拉面館的生意是越來越好了。”
拉面館位于小區門口一排違章建筑的底層,新開張不久,起先是忙進忙出地搞裝修,后來就在某一天曹原忽然看到拉面館的門大開著,里面已坐有幾桌人在吃面了。從那以后曹原不僅經常來這里解決他那非常不規律的飲食需求,還開始密切關注這家同處于創業期的拉面館的發展歷程。“開拉面館真不錯,既不用打廣告,更不用四處發垃圾郵件,門一開自然就有人來,人來了自然就掏錢,更多的人聞到油煙以及辣子和牛肉的香味再看到里面坐著的食客自然也都來了……要是做互聯網也像開拉面館一樣容易該多好啊。”正想著,一碗熱騰騰的牛肉拉面被墩到了桌上,曹原一抬頭,發現如今給客人上面的既不是老板也不是老板娘,看樣子倒像是老板他娘。拉面館初創時只有從大西北來的兩口子,后來隨著業務發展團隊也不斷壯大,身兼CEO和CTO的老板已不再邁出后廚一步,潛心鉆研如何用最先進的技術向客戶提供最豐富的內容,并抽空考慮戰略方向和融資事宜;老板娘則守在柜臺里主抓財務和運營,是當然的CFO加COO;再由兩三個也是從大西北來的妹子負責客戶服務,這位“老板他娘”想必是最新加盟來充實客服團隊的。“老板他娘”看到曹原垂涎欲滴的樣子還以為他饞的是桌上這碗面,卻不知令他艷羨不已的其實是這家拉面館的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這四個字正是曹原六個月來每天苦思冥想的東西。他做的是一家網站,網站對公眾開放比拉面館開張的日子還早些,兩相比較,如今拉面館已經紅紅火火、蒸蒸日上,而他的網站卻冷冷清清、氣息奄奄。曹原每天不斷琢磨、不斷嘗試的就是如何吸引人來他的網站,如何讓人明白他的網站是干什么的,能給人帶來哪些好處、解決哪些需求,如何讓一頭撞進來的人再吸引更多的人也撞進來,以及如何讓撞進來的人掏出錢來或者如何把撞進來的人打個包再賣出去。這六個月里他總盼著有某樣靈感、某個火花、某種頓悟,使他能在電腦前、在睡夢中、在馬桶上、在地鐵里或者就在這家拉面館大喊一聲:“我找到啦!”可惜,他期盼已久的瞬間眼前一亮仍未出現,眼前倒是越來越灰暗,擴散到整個腦門兒都愈發地灰暗。
曹原用毛刺尚存的筷子撥弄著碗里浮現出來的四片牛肉,盤算著他那捉襟見肘的現金流。前一天,也許是前兩天或者前幾天,因為曹原的早餐和他如今零星的收入一樣,都是不定期的,反正前一次他要的面還是大碗的,碗確實大且沉,內容自然也充實一些,有牛肉六片,要價六元。這回決定嘗試一下小碗的,碗果真小而輕,但居然有牛肉四片,要價三元。曹原雖然對數字一向不敏感導致數學成績一向很傷感,但眼前的帳他還是算得過來的,除去大小碗里湯和面的分量差異不計,也除去牛肉片的大小厚薄差異不計,僅就牛肉片的數量而言,小碗的性價比絕對勝出。在得出這一結論之后,曹原下意識地又得出第二條結論:“其實小碗也夠吃了。”人的思維與感官的聯動真很神奇,曹原腦子里剛這么一想,肚子里就已經覺得飽了,雖然這碗面還一口沒動。
創業的光景與先前的想象迥然不同,反差之一就是曹原本以為做老板可以每天盤算掙多少錢,結果輪到他做老板卻是每天盤算剩多少錢。而截至九月底的這個早晨,公司的銀行賬戶里還剩兩萬四千元,曹原的褲兜里還剩不到五百,公司每月全部花銷大約六千元而且九月份的工資等項尚未開支,所以勉強可以支撐到年底,但如果每天都吃大碗的顯然兜里這五百塊錢無法維持一百天。曹原用筷子敲一下碗邊,捫心自問,是要一個月吃得飽還是要三個月有的吃?換句話說,是要活得好還是要活得長?他端起碗先喝了口湯,咂摸一下,熱湯下肚的同時他做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抉擇:寧要持久,不要絢爛。
緣分這東西不能深想,想多了沒準兒會讓你感覺瘆得慌,命中注定有個人將要導致你的人生出現重大轉折,而此人此時此刻也許遠在地球的另一端,也許近在對面的街角。緣分就像是上帝那只無影無形又無處不在的手,正把你和此人引向茫茫時空中的同一個點。
許克在九月底的這個早晨離曹原不算近也不算遠,而且正在和曹原做著同樣的事,他端坐在成都總府皇冠假日酒店二樓的咖啡廳,享用著每位118元的自助餐。正是這位許克讓曹原在三十個月之后徹底告別了三元一碗的小碗拉面,而也正是曹原“害”得許克在兩年多的時間里不得不暫別118元的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