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大廚親傳煲湯秘訣
各行各業都以一個衡量技藝的標準,比如“瓦匠看縫,木匠看凳”。而以烹飪為業的廚師,除了“刀工、火候、調味、翻鍋(翻勺)”四大基本功要掌握好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廚師看湯”這一條,下面是大廚分享的煲湯秘訣。
1、脂溶性維生素原料巧利用
此類原料制湯,需有富含油質的配料(如肉類)進行搭配。
如果制素湯,可以用少量植物油略加煸炒,再向鍋中注入沸水,煮熟即可。這樣可以使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更容易被機體吸收。例如富含維生素A的胡蘿卜、富含維生素E的番茄等就可用此法煮湯。
煮湯最好當天現制現用,不宜隔日食用,以保持湯汁新鮮。選用營養豐富、鮮味充足的原料。
2、焯煮原料巧安排
動物性原料制湯前一般需要進行水焯熱處理加工。方法為:
原料放入沸水鍋中,燒沸后撇掉浮沫,撈出,再放入沸水鍋中,大火燒沸后,轉中小火燉煮。這樣可以使湯汁純潔、無雜質。
3、適時、適當調味
調料入鍋的時機要把握好,有些調料要先入鍋,有些調料要后放。常用調料中花椒、大料、桂皮、肉蔻、姜、蔥等可以先入鍋,以便更好地釋放其本身的香味;鹽、雞精、胡椒粉、花椒粉等調料一般后放,因為這些調料長時間煮制會破壞食材本身的營養素。
調味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調味品的量不要太大,因為調料過多會影響原料本身的鮮味,也會造成味道過濃,影響湯品的口感。
4、煮湯時間不宜過長
煮湯時間太長會導致氨基酸氧化,使蛋白質過分變性,從而產生酰胺堿,使湯的鮮味隨之降低。從健康角度來說,煮湯一般1—2小時,最多4小時。根據入湯材料纖維質的不同,煮制的時間也有區別,如:雞湯1—2小時、牛肉湯3—4小時。
5、巧用基本湯
煮湯過程中經常用到高湯、清湯、奶湯、肉湯等,這些湯就是基本湯。基本湯的主要功能是調味,也可對基本湯進行二次加工,就是加入其他原料煮成湯的方法。一般來說,煮湯講究原湯原味,即雞湯做雞、鴨湯做鴨、魚湯做魚、素湯制素等。也可交叉運用,如素入雞湯、肉入雞湯等。
清湯制作
清水、凈柴雞、鮮豬肘的重量比例依次為8∶1∶0.5。鮮豬肘也可以用棒骨或鮮瘦牛肉、牛骨代替;也可只用一只老母雞,可以放少量姜。將雞去頭,其他肉料用清水洗凈,放入水中,用大火燒開,撇凈浮沫。而后改用小火,使其保持微開,一般煮制1.5—2小時即可。煮制時若添加牛肉或牛骨,時間為3小時左右。
奶白湯制作
所用材料與清湯相同。將原料入水中,用大火燒開,撇凈浮沫。改用中火保持湯汁翻滾,用中火煮制1.5—3小時。根據情況大火、中火交替使用,至湯色乳白濃稠時,將原料從鍋中撈出,將鍋中湯汁過濾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