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楚霸王
項羽小時候其實是個不愛學習的學渣,學寫字識字,也是覺得無聊,就算學劍術,也是很快就堅持不下去。但是項羽卻說:“寫字,能夠用來記姓名就行了;劍術,也只能敵一個人,不值得學。我要學習能敵萬人的本事。”于是項梁就教項羽兵法,項羽非常高興剛開始津津有味,可是過了幾天懂了一點就不愿意學了。還有一件趣事,秦始皇游覽會稽郡渡浙江時,項羽看見了秦始皇威風的樣子就說:“那個人,我可以取代他!”當時差點把他叔父項梁嚇得不輕,不過也讓他叔父覺得,這孩子以后不會是個平凡人,有可能會改變天下大勢。其實吧,要不是我知道歷史去向,我覺得吧這項羽就是干啥啥不行,吃飯第一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好高騖遠,屬實是個鐵憨憨。在楚王手下有個軍師叫宋義,秦國攻打趙國的時候,宋義主張等兩敗俱傷收漁翁之利,項羽則是打算猛沖里外合擊。項羽看不下去了,直接沖到軍帳砍下宋義人頭,號令軍隊。這波先斬后奏,楚王那邊也毫無辦法,總不能把項羽也殺了吧。殺了宋義還不夠,連他兒子也被項羽派人殺掉了。
鴻門宴上面,本來可以殺掉劉邦永絕后患。樊噲三言兩語就把項羽唬住了,加上他又好面子,沒有下手,最后落得自刎烏江。我眼中的項羽,是個鐵錚錚的硬漢子,卻不能算是一個英雄。
他是個適合于馳騁沙場的人,一個能帶領千軍萬馬的人,一個優秀的將領,一個難得的帥才,但他不是那個坐擁天下,帶著百姓過幸福日子的人。
一個人能帶領好千軍萬馬,并不一定能安頓一個國家。在戰場上作戰,憑的是一股狠勁,對自己的狠勁,對別人的狠勁。這股狠勁就是項羽當年破釜沉舟的氣魄,是項羽“吾將取而代之”的膽略。項羽推翻秦王朝,是順隨民心之舉,民皆應之,再加上項羽領兵打仗的天賦,使項羽在此處留下豐功偉績,為后人所贊許。如果項羽一生的經歷就到此結束,那么他是位英雄,一位真英雄,史書上定然留下的都是他的雄壯美。
然,當他的天下之后,他自身的,作為將軍之外的東西開始顯現出來,他的剛愎自用,他的優柔寡斷,他的唯我獨尊,都是他事業江河日下的主要原因,他太自負,以至于不聽信其他人的任何意見,鴻門宴可以說是項羽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點,鴻門宴后他失了范增,試了最后一個為他所出力的智囊團。他太不會用人,他不能像劉邦一樣把人才都吸引到他身上來,還是因為他太自負了,根本不把別人的意見看在眼里,也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這樣的項羽,即使終得天下,天下亦要失其手中。項羽失人心。
項羽太霸道,當年人皆從之是因為他是楚將之后,天下人都同情楚國,可他推翻秦王朝后,竟然暗中殺害其他五國君王,失人心也。當他妄想自立為王,暗殺義帝時,民心皆失。為王者,應順應民心才能長治久安,他這樣嚴酷,殘忍,其與秦王相異乎!
可笑項羽,死前都不肯面對失敗,都認不清自己的過錯,這樣的人,這樣內心怯弱的人,如何稱得上英雄!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曾這樣稱贊他“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用這句話形容他再好不過了!
所有的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項羽也不例外。雖說他勇武無雙,但他頭腦簡單,就因為這一點,他才敗給了劉邦。
在楚漢戰爭中,項羽雖然擁兵40萬,但卻不敵劉邦的10萬兵馬。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當劉邦參加鴻門宴時,項羽的謀士范增勸他殺掉劉邦,但項羽卻不夠果斷,讓劉邦有可乘之機,取得最后的勝利。二是:因為他不會使用計謀。正是因為劉邦懂得收攬民心,知人善任,才大獲全勝,成為“漢高祖”。
其實,項羽的自尊心很強烈,他自感愧對江東父老,才會拔劍自刎!
30歲,風華正茂。項羽的死對于我來說是一個遺憾。
項羽,雖沒能成為一個勝者,但他仍然是一個英雄!
項羽是中華數千年歷史上最勇猛的將領。他是力能扛鼎,氣壓萬夫的一代英雄豪杰,是他鑄就了一段傳奇!“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此詩為唐代詩人杜牧所作,我認為這也是對項羽杯具的高度概括。
項羽遇到挫折便灰心喪氣,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是真正的男兒呢?試著想一下,當年自詡力能拔山,氣可蓋世的西楚霸王到臨死還未找到自己失敗的原因,只是歸咎于“時不利”而羞憤自刎,這也實在是太有愧于他所謂的“英雄”的稱號了吧!歷來人么總是認為項羽的一句“無顏再見江東父老”表現了他的英雄氣概,但我們可曾想過這也恰好反映了他的剛愎自用?他缺乏政治遠見,一味沽名釣譽。項伯說,“今人有大功而殺之,不義也。”他就立即改變了“去沛公軍”的主張;樊噲責他:“欲誅有功之臣,此亡秦之續耳。”語言如此尖銳,項羽卻“沉默是金”。這可見項羽雖然在武力上有著絕對優勢,可心理卻不堪一擊。他欲得天下,又圖虛名;既準備推翻懷王之約又害怕世人指責,他的性格也注定了他的失敗。他不喜用人不善用人更不能用人,他錯過了韓信,氣死了范增。確實可笑。但就算這一切的一切他都是失敗的,重返江東重整旗鼓,則勝負之數,或未易量。可惜的是他始終放不下他所謂的“自尊”而自刎了。對于項羽這樣一個人實在是性格造成的悲劇。
眼前總是一帆風順的人生是不完美的。天有不測風云,人有禍福旦夕。人生的旅途有太多的未知數,在年輕的時候多栽幾個跟頭未必是壞事。
年輕力壯之時骨頭最是硬朗,只要不是致命傷,一般總能痊愈。由于有了經驗,有再遇見坑洼之時,就學會了避讓,不至于載大跟頭。怕的就是年輕時一帆風順,中老年突遭變故,沒有承受挫折的能力,再也爬不起來。閱歷是人生的資本,想做人生大買賣,需要在人生的起伏間積累豐富的閱歷,這就好比項羽和劉邦的失敗與成功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