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宣城公
第1章 宣城公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是李宣最喜歡的一首詞,此刻只能含淚吟誦。
五年前,29歲的李宣成為了北京大學最年輕的歷史學教授,也是在同一年,他砸掉了金飯碗,毅然決然下海經商,成立南唐文化產業集團。
經過一番艱苦卓絕的打拼,四年之后,南唐集團已經成為華夏文化產業巨頭。
然而,一場金融危機不期而至,商業帝國迅速土崩瓦解。
背負著巨額債務的李宣,也從萬眾矚目的年輕企業家,變成了人人喊打的老賴。
一夜之間,恍如隔世。
……
李宣猛地坐起身,冰冷的汗水不斷從額頭滑落。
又是一場噩夢,這段時間同樣的噩夢已經成為李宣的“規定動作”。
“宣城公醒了?”
一個嬌美的聲音傳入耳畔。
“醒了。”
李宣聽到一個“宣”字,以為在叫自己。
“啊!”
然而,就在他回答之后,突然發現自己的聲音不對勁,竟然是一個清脆、稚嫩的童聲。
低頭看看自己的雙手,竟然也是一對白白胖胖的小孩手,而床上的被褥是名貴的蘇繡錦被。
李宣迅速環顧四周,不由得大驚失色。
云頂檀木作梁,水晶玉璧為燈,珍珠為簾幕,范金為柱礎。
這哪還是自己的臥室啊!
“宣城公做噩夢了嗎?”
嬌美的聲音再次響起,這次是嬌美中透出一種憂慮。
那是一個身穿素白色襦裙的美麗少女。
她此刻就站在床前,正用絲帕輕輕的擦拭李宣額頭上的汗水。
李宣徹底傻眼了,難道自己還在夢中,或者自己穿越了?
還穿越成了小朋友?
“這是哪里?”
聲音依然那么稚嫩。
白衣少女略感驚異,淺淺一笑,“這是宣城公的寢宮啊。”
宣城公?李宣聽明白了,自己魂穿的這個孩子就是少女口中的宣城公。
可是宣城公又是誰呢?歷史上的宣城公并不少,可是這么小就做“宣城公”的恐怕只有一位……
李宣感覺自己的汗毛都豎起來了,“這里是大唐?”
白衣少女的表情更加驚異,“當然是大唐,宣城公沒事吧?”
李宣咽了口口水,他猜對了,自己魂穿的這位宣城公叫做李仲宣,與自己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差。
而就在此時他感覺自己得腦袋如同炸裂般疼痛,另一股記憶如同洪水猛獸,嘶吼著沖了進來……
李仲宣乃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二兒子,那個寫下《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的千古詞帝竟然是我爹。
這特么也太詭異了!
按說老天對我不薄,穿越成為皇子,但是李宣作為歷史學者清楚的知道,史書上記載這位“宣城公”四歲就掛了。
“若雪,現在是什么年景?”
雖然是小孩子的記憶,基本不記事,但是人還是記住了一些。
眼前的白衣少女正是照顧自己的貼身宮女,名叫云若雪。
“什么年景?”
若雪感覺今天的宣城公有點奇怪,不僅說話沒頭沒腦,還像個小大人。
“乾德二年。”
“啊!”
李宣下意識的翻了個小白眼,乾德二年也就是公元964年啊。
李仲宣出生在961年,今年正好四歲,這就要掛呀?
Oh,my god!
上帝,真主,圣母瑪利亞。
這個玩笑開大了吧。
李宣還想問什么,結果還沒開口,寢宮的宮門被推開了。
一個宦官打扮的中年人走了進來,他看到坐在床上的李仲宣滿面堆笑,疾走兩步俯身跪拜。
“老奴拜見宣城公。”
李宣看著眼前的人,自己也有印象,他叫呂方,永寧宮總管,唐國后周娥皇的貼身太監。
而這位周娥皇就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大周后,也是李仲宣的親媽。
“呂公公免禮平身。”
“諾。”
“呂公公來本爵府邸所為何事?”
站起身的呂方略感詫異的看了一眼李仲宣。
心說這位四歲的小公子說起話一點也不像小孩子。
“國后宣清源郡公和宣城公去永寧宮。”
說到這,呂方又笑了笑,
“宣城公忘記了嗎?今日是初一,國后要考教二位公爺兒的功課。”
“哦。”
李宣似乎想起了什么,不住點頭,“兒臣遵懿旨。”
……
永寧宮距離李仲宣的寢宮非常近,步行也不過半刻鐘。
平時李仲宣出門都是若雪抱著,然而今天他沒讓抱。
身體雖然只是個四歲的孩童,但是內心可是三十幾歲的大男人,讓小姑娘抱著走,多多少少有些別扭。
就這樣,活力十足的李仲宣跑跑顛顛的進入了宮殿。
“宣兒來了。”
這是一個優美動聽的女聲,如同繞梁三日的天籟一般。
只見一位身穿團花坦領襦裙的絕美少婦迎了過來。
李仲宣不由得瞪大雙眼,那是一種無法言表的美艷,在她面前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這樣的形容都感覺蒼白無力。
雖然這是“親媽”,李仲宣也不由自主的想多看幾眼。
“兒臣拜見阿母。”
李仲宣一邊說一邊跪到地上磕頭。
周娥皇一把抱起他,照著小臉就是溫柔一吻,“宣兒好乖。”
李仲宣被她親的有點懵,畢竟心理上都而立之年了,被這樣的絕色佳人親,雖然沒有生理反應,但是心里防線有點頂不住。
雖然沒照鏡子,估計自己的臉已經成了紅蘋果。
“寓兒,你看弟弟多懂事,你可好,進了永寧宮都不知道給母后行禮。”
這時的周娥皇將目光投向身后的另一個孩子,眼神中透出一種嚴厲。
那孩子個子不小,看起來有七八歲,長的虎頭虎腦很是可愛。
李仲宣認識他,正是自己的大哥:清源郡公李仲寓。
此時的李仲寓撅起了小嘴,顯然對母后周娥皇的批評有些情緒。
“寓兒,宣兒,阿母三日前教你們的《孝經》,背誦的如何了?”
還未等李仲宣回答,李仲寓就搶了先,“阿母,兒臣會背。”
周娥皇轉怒為喜,用期待的目光望著李仲寓。
“那就背給阿母聽。”
“諾!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吾語汝……’”
這李仲寓看起來信心滿滿,結果剛剛幾句就卡殼了。
周娥皇的表情有些嚴肅,顯然對大兒子的表現并不滿意。
“這就背不出了?”
李仲寓不斷撓頭,小嘴撅的可以栓小牛了,但是無論如何都想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