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

第1章 以史為鑒知興替——讀張鴻福《林則徐》有感

為自己編輯的書寫序,總有王婆賣瓜之嫌。但是,我還是愿為張老師的近代系列歷史小說說幾句。

……014年,由我責編的長篇歷史小說《左宗棠》(全二冊)出版,社會反響不錯,隨后又作為我社的“長篇歷史小說經典書系”中的一部再版,張老師因此成為我重點聯系的作者。我感覺他一定還會有新的作品問世,也十分愿意與他交流下一步的創作計劃。他當時列出了三項,我幫他選定的是第三個計劃,創作長篇歷史小說《李鴻章》。主要的原因其他的兩個創作計劃跨越漢代、唐代、宋代和明代,單從準備資料來說,就會特別困難。而近代是他熟悉的領域,除了剛出版的《左宗棠》,在……00……年他還出版過報告文學《末路王朝——中日甲午戰爭報告》。在近代領域創作,他駕輕就熟,更容易出成果。

張老師欣然接受我的建議,隨后我又提出可有計劃地創作幾個近代重要人物,組成一個系列。多年編輯的經驗告訴我,系列化創作更有助于一個作家的成長。幾經討論,我們確定了寫作林則徐、左宗棠、李鴻章、袁世凱的系列創作計劃,這就是張鴻福近代系列歷史小說的由來。接下來的創作、編輯和出版都十分順利?!?16年《李鴻章》(全三冊)出版,……019年《袁世凱》(全三冊)出版,如今《林則徐》(全二冊)又順利出版。

林則徐是近代開眼看世界第一人,也是這個系列小說的開篇,但張老師放在最后創作。他說,他特別尊崇林則徐,先寫完其他三個人物,做好充分準備再寫林則徐更有把握,他希望能夠把林則徐的精彩寫充分。從我個人的感覺和這個系列出版后的社會反響看,豈止林則徐寫得精彩,整個系列作品都擔得起精彩二字。

我感觸最深的是,這個系列歷史小說為我們認識評價近代的人和事提供了一個嶄新而又深刻的視角。我們都知道,工業化在一個國家崛起的過程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整個世界近代史在某種程度上說,就是一部工業化的歷史。英國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因而引領世界一百年;美國相繼完成了第二次、第三次工業革命,因此引領世界二百余年,至今還是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兩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入侵、日本占領東三省、全面侵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中國一直挨打,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工業化程度遠遠落后于世界。列強以工業文明碾壓農耕文明的中國,具有絕對的優勢。小國走向富強可以有多種方式,而大國的崛起,無一例外離不開工業化。這個系列歷史小說,在評價近代人物和事件的時候,把是否促進了中國的工業化作為一個重要的標準,因此張老師對旨在自強圖存、把工業化作為重要手段的洋務運動持贊賞的態度。他認為,推動洋務運動,就是推動中國歷史前進的車輪。因此,在他的筆下,林則徐經歷禁煙斗爭后,與魏源共同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曾國藩與李鴻章創辦江南制造局、派出首批留學生;左宗棠克服重重困難創辦福州船政局;袁世凱推行直隸新政,大興近代工商業,都作為創作的重點,進行濃墨重彩的書寫。尤其是李鴻章堅持了三十年多年,主持或參與創辦中國第一個洋炮局、第一個機器制造局、第一個輪船招商局、第一家電報局、第一條中國人投入運營的鐵路、第一個用近代技術采掘的煤礦、第一支真正意義的近代海軍……《李鴻章》第二卷書名就是《洋務巨擘》,可見洋務運動在作者心中的地位,以及對李鴻章推進洋務運動的肯定。

近代的另一個時代主題就是變革。中國近代是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轉變、專制向民主轉變、農耕向工業化轉變的過程,變革是艱難而又貫穿始終的過程。從手工作坊向蒸汽動力變革,棄刀矛用火器的軍器變革,八旗、綠營向湘軍、淮軍的募兵制再到北洋新軍的兵役制變革,從李鴻章提出改革科舉制度到八股取士完全停止,尤其是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作者都給予了極大關注。制度變革是生產力對生產關系適應性的要求,也是社會向前發展的應有之義。但張老師對這些變革并未像對待洋務運動一樣持贊賞的態度,對變革的局限性及其埋下的隱患進行了客觀批評,尤其是康有為等人在戊戌變法中的急躁、簡單化、理想化,特別是缺乏實踐經驗和對改革利益調整沒有相應的補救和安排,提出了尖銳批評。張老師曾對我說,他經常拿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與近代的歷次變革作對比,其中不難發現近代變革者及時代的局限性,這往往讓他不勝感慨和惋惜。

近代中國留給國人最深切的感覺就是受侵略、被欺侮。近年來有一種觀點,認為近代以來的中外沖突是農耕文明與工業文明的沖突,是中國工業化必須付出的代價,所謂侵略不過是中國人的感受。作者對這一觀點極其反對。張老師曾對我說,這就好像咱們左臉被人打了一巴掌,還連說打得好,把右臉也湊上去!列強強租我們的土地,把租界建成國中之國,我們的行政權、司法權、駐兵權完全被剝奪。他們強割我們的國土,西北、東北丟了幾百萬平方公里,臺灣被日本割占五十年。英法聯軍進北京,火燒圓明園,帝后逃亡熱河;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帝后逃亡西安。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中英《南京條約》中國向英國賠償鴉片煙價、商欠、軍費共……100萬銀元;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中英中法《北京條約》賠償英法1600萬兩白銀;甲午戰敗,中日《馬關條約》中國賠償日本庫平銀……億兩,后來贖回遼東又賠償3000萬兩;八國聯軍入侵,隨后簽定的《辛丑條約》中國賠償白銀4.……億兩海關銀,年息4厘,39年內需付本息銀總計9.8億兩……如果這還不算侵略,那什么是侵略?如果這還不算欺侮,那什么是欺侮?作者認為,傳播文明、傳遞上帝的福音、推廣普世價值,這是西方列強為他們的侵略擴張和干涉他國披上的美麗外衣和堂皇借口,受欺者而不自知,還點頭稱是,不但糊涂,而且可恥。

因為張老師有以上的認識和判斷標準,對近代救亡圖存、抵抗侵略的行動同樣給予了濃墨重彩的書寫?!读謩t徐》上卷用了一多半的篇幅描寫林則徐率領廣東人民及沿海人民的反抗;《左宗棠》對收復新疆、抵抗法國入侵傾注了大量筆墨,劉錦棠大漠鏖戰阿古柏、馮子材鎮南關大捷的細節描寫充滿張力和感染力;《李鴻章》《袁世凱》都對甲午戰爭中我海陸軍的英勇戰斗、八國聯軍入侵時人民群眾的英勇抵抗用了相當的篇幅進行表現。

在人物的塑造上,有仰視,對歷史人物身上的閃光點,予以充分展現;有俯視,對人物的局限也毫不客氣地寫出來;有平視,將作為普通人一面的兒女情長、喜怒哀樂帶進作品。作者極力避免的就是塑造人物中的盲人摸象。因此,在這一系列作品中,很難給作者塑造的人物打上“好人”或“壞人”的標簽,既沒有徹頭徹尾的“賣國賊”,也沒有十全十美的“民族英雄”。即使作者十分尊崇的林則徐,在作者筆下也有挫折中的彷徨,逆境中的迷茫,關鍵時刻的考量權衡。讓筆下人物盡可能地接近真實歷史中的人物,他們的偉大才更顯偉大,他們的悲劇才更能打動人心。

在追求真實上,重視細節上,作者下了很大的功夫,也是這一系列作品的一大亮點。當時的人們見面怎么行禮,怎么稱呼,看到一個人的穿戴舉止,怎么判斷他的身份,太后是怎么垂簾的,皇帝是怎么聽政的,上諭又是怎樣起草的、怎么下發的,京外的官員又是怎么接旨的……作者都有所考察。

小說是可以“編”的,也必須“編”,但在這些細節上作者堅持“不編”。作者為此一直在惡補近代史資料,據不完全統計,為了創作這十卷書,作者翻閱的書籍有400余種,1000余冊,其中反復閱讀的近百冊。這些資料包括清人的筆記、日記、史志以及外國人在中國的見聞錄;還有專家學者的文章、研究生的論文;尤其是清實錄、上諭檔、近代史資料叢刊等大量歷史檔案,更是作者枕邊之寶。重大歷史關頭,重要的歷史事件,都是以史料作支撐,甚至引用了為數不少的奏折、電報、書信。作者的每部作品,信息量都相當大,拋開人物故事不說,就作品展現的近代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及民俗方面的信息,堪稱近代百科全書。

中國近代史是矛盾極其復雜,斗爭極其劇烈的一段歷史。它不同于中國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朝代,不僅有傳統的地主與農民的矛盾,還有資本家與工人的矛盾,更有列強與中國人民的斗爭。作為當時的官員,既要為學習西方、推進工業化而與頑固保守勢力斗爭,又要鎮壓農民起義、設法緩解社會矛盾,更要與咄咄逼人的外國商人傳教士周旋、與船堅炮利的洋人軍隊作戰。他們的知識和經驗不足以應對如此復雜的局面,而中國的歷史典籍也沒有為他們準備現成的經驗。一切都在摸索中,甚至連摸一把的過河石頭也沒有。近代中國是一艘破舊的大木船,突然不得已而沖出內河,漂向波濤洶涌的大海,不但缺乏有經驗的掌舵人,甚至連稱職的水手也難以尋覓!當時,那些站在風口浪尖上的官員,相當一部分已經盡力了,只是因為時代和自身的局限,他們做得還不夠好,甚至是逆潮流而動。那是整個民族都手足無措的時代,那是一個往哪個方向走都埋著兇險的時代。中國近代的苦難絕不是一兩個賣國賊造成的,也并非一兩個奸臣能負起這樣的責任。

近代已完全成為歷史,中國不但已經站起來、富起來,而且正在強起來。我們已有足夠的底氣和心胸,能夠心平氣和地去回顧那段歷史,懷著一份憐憫和寬容去評價那些已經作古的人們。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這正是張老師寫這一系列作品的初衷。能不能達到這一目的,只有交給讀者去評判了。

是為序。

本書編輯

2020年10月

上架時間:2021-02-02 15:44:33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涧| 陇南市| 天祝| 江都市| 策勒县| 信丰县| 德格县| 三门县| 醴陵市| 大足县| 东乡| 克拉玛依市| 黑龙江省| 滁州市| 光山县| 潍坊市| 双城市| 浮梁县| 荆门市| 宁陵县| 泸州市| 南靖县| 思南县| 务川| 榆中县| 绿春县| 平塘县| 吉木乃县| 马关县| 宽城| 滨州市| 临湘市| 东辽县| 独山县| 太原市| 黔西县| 太仆寺旗| 古蔺县| 景泰县| 桑植县| 昌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