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引子
引子
自古以來,世間便有一些仙神的傳說,然而從未有人見過真正的仙神。春夏秋冬,雷鳴電閃,洪災地震,狂風驟雨等自然天降,惹得百姓苦不堪言,生靈涂炭。百姓力所不能及,但也無法解釋清楚。
久而久之,世間便流傳出這些風、雨、雷、電是懂得控制天氣、季節、風、雨、雷、電,的法術之人所為。而這些人便被百姓尊稱為“仙”或者“神”,世間不會異術之人,也成為“凡”。
《周易》云:“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意思是圣明的人能預知后事,窺之天道,得以長生。
而以成“圣”?道家有云:動合無形,贍足萬物。
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知。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無成埶,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不為物先,不為物后,故能為萬物主,成圣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世間凡事都有陰陽兩面,從而維持人天地間的平衡。
有風就有雨、有雷就有電、有夏就有冬、有春就有秋,人有生就有死,所以有天界便有九幽。
天界之地,乃是眾仙居住之所,眾仙居住之所,霞光萬道,祥云瑞氣,瓊樓玉宇,似幻如影。世間所有的風雨雷電,天災人禍,都有天界仙人來掌控,所以世間所有的凡人,才會誠心祭拜,供奉香火,想要得到仙神的庇佑,保一方太平。
九幽之地,是凡人魂歸之地,也是十殿閻羅和眾多陰兵居住之所,世間所有的凡人,生老病死,投胎轉世,都有九幽十殿閻羅掌管。
而人世間還有一類奇人異士,他們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這些人被凡人供奉為“修道者”。
修道者乃是人世間追求得到成仙、長生不死的凡人。他們得以修道之秘術,淬煉得之法寶,從而達到他們所追求的強大力量還有長生之道。
九州浩土, 廣袤無垠。修道者遍布天下,北有野蠻的蠻荒夷族,東有虛無縹緲云仙山,西有萬人供奉的那爛陀佛寺,南有神秘蠱術呢苗疆奇人。
九州大地,東南西北中,分別都有七大修真門派,統領天下正道。
有正亦有邪,一千年前,一些心懷不軌的修道者,利用邪魔歪道,修煉邪功,煉制邪物,更有一些修道者用采補之術,殺害凡人。
據說,邪教鼎盛時期,九州浩土共有八大邪派,邪派之中,人才輩出,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九州百姓橫尸遍野,苦不堪言。
八大邪教聯合,就連當時的七大正派,也畏懼其三分。但是為了天下正道蒼生,后九大門派聯合抵御八大邪教,終于,以八大邪教失敗而告終。
勝者王,敗者寇;一千年前,正邪大戰,正道慘勝,此后八大邪教蹤跡漸滅,消失殆盡,直到現在,最為強大的也僅剩,三生門、靈妖宮、萬鬼宗,尸柩派四宗,剩下的都是一些不入流之派。
千年之后,雖仍有邪魔歪道橫行,但七大修真正派,也是香火延續,日益龐大,其中最為有影響力的當數云仙派。
上古時代有九座圣墟,它們分別是九州境內的九座山丘。九丘以溪水相連,組成了一個神秘無比的騰圖。
它們就是陶唐之丘,叔德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參衛之丘、武夫之丘和神民之丘。
上古九丘昆吾之丘,乃是今昆侖山秘境。
而云仙派,便位于大唐天朝北部的昆山秘境。
昆侖山脈南部千里之外有個小鎮名曰“清水”。
而這個故事便是從“清水鎮”開始。
……
下山那日,天上烏云密布,萬里長空下著稀稀疏疏的小雨。
放眼望去,整片巍峨高聳、連綿起伏的昆侖山脈,都籠罩在煙雨蒙蒙之中,猶如一副精妙絕倫的煙雨畫卷。
千丈高的高山,郁郁蔥蔥,下山的路在雨中似乎沒有盡頭。
暮然回首,通往山上的山路石階后,郁郁蔥蔥的樹木之下,掩蓋住的白玉石砌圍欄,紅墻青瓦,都便的朦朦朧朧,給人一種不真實之感。
天壇,地壇、日壇、月壇,紅墻青瓦的寶塔、觀殿、門樓,鐘鼓樓,偏殿,藏經樓,皆如同煙雨紅塵中的海市蜃樓。
走在下山的羊腸路上,一陣微風吹過,路兩側樹木的枝葉,颯颯作響。
油紙傘下,二人身子一顫,靠近了許多。
她說:“齊聿,當初……你為何上山的?”
齊聿“啊”聲,扭過頭看著她去出水芙蓉般的俏臉,笑著:“我?當然是為了習武,江湖上傳聞,習武的最高境界便是‘入道’。”
她說:“那你為何入道?”
齊聿搖頭,沉思了片刻,隨口說道:“我啊,要成為人人敬仰的大俠。我才不喜歡像我那書呆子老爹一樣呢,整天就知道之乎者也。”
“原來是這樣……”她低聲細語道。
齊聿反問:“那你呢?你為何上山?師傅他老人家說,每個上山的弟子,都有俗世的苦惱,你也有嗎?”
她輕輕搖了搖頭,美目盼兮般的眼神,忽然暗淡了許多,道:“我不知道,打我記事以來,便陪在師傅的身邊。在我眼中,有師傅在,我便沒了苦惱。師傅總是對我說,修行入道,可永生不死,修得成仙,所以從那以后,我便以修行為己任。”
齊聿怔了一下,好奇的說:“世間真的有仙人嗎?”
問這句話時,二人都覺得有些可笑,修道之人,便是為了成仙,又哪能不信世間有仙呢?
她苦笑的搖頭:“誰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