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天兆)
- 九州仙凡錄
- 陳逸在映月塢
- 3556字
- 2020-10-23 16:05:18
第一章(天兆)
這是一片孕育千年朝代之浩土,這是一片歷經滄桑之浩土,這是一片神秘而又富有傳奇之浩土,這是一片震驚四海八荒之浩土,這就是“九州浩土”。
從夏商周孕育仙的誕生,再到曠世盛名的大唐,這片“九州浩土”早就已經成為華夏子孫之驕傲!
隋朝大業六年知世郎王博長白山起義到義寧二年唐國公李淵長安稱帝,一個最為強大強,最為久遠,最讓后人魂牽夢繞的盛世大唐,從此拉開了序幕。
唐上元二年,“天后”(武曌)垂簾聽政,大唐更是達到了最為鼎盛時期,光是疆土便分中土大唐天朝為十五道,三百六十五州,一千五百五十七縣。
十五道為:關內道、河南道、河東道、河北道、山南道、隴右道、淮南道、江南道、 劍南道 和嶺南道。
三百六十五州,一千五百五十七縣……
大唐天朝疆土遼闊,國力雄厚,但邊境卻戰亂頻繁。
因為,蕓蕓天下,不止只有中土大唐天朝。
天朝之北有獨為部落突厥,東北有靺鞨諸部、室韋、契丹、高句麗、新羅、百濟、倭,西部有西突厥、鐵勒、吐蕃帝國,西南有天竺,南部有南詔諸部落、真臘。
而最為繁榮昌盛的當數中土大唐天朝,天下人口,十之八九都居住再此。
在這些國家,雖說有戰亂,但也有文化交流,最為著名的當為趕赴天竺修仙佛寺那爛陀寺求取真經的“玄奘大師”。
天下間,一共有七大修仙門派,它們分別為云仙派、那爛陀寺、正一道、凈名道、千機派、五照山、苗疆派。
七大修仙門派之中,奉信道家、佛家的占其中的七分之五。
所以道家和佛家在中土天朝,頗為受歡迎。
唐太宗貞觀十九年二十五日,遠赴天竺西天取經的玄奘,歷經十五年磨難,終將大乘佛經《瑜伽師地論》、《辯中邊論頌》等傳至大唐,更使得佛家被天下人供奉,達到了鼎盛時期。
然而,其他的修仙門派,一直都被中原大唐天國以及蠻夷小國所排斥,因此,他們也從來不聞天下蒼生之事。
在此期間,佛家和道家的修真者,也皆是以僧人和道士(風水師)的名號,行走人間。
盡管如此,除佛家道家之外的其他五大修仙門派,還是在蕓蕓天下間傳承數千年,沒人知道它們是何時創立,更沒有人知道創立它們的人是誰。
在東土大唐,佛道雖廣為人知,但卻是從天竺流傳而來。
而還有一部分的百姓更加信奉“道”,自古以來,道教在九州浩土便一直源遠流長,無論哪朝哪代,都極得百姓信奉,更有一些百姓傳聞,進了道家修仙門派,就可以修得仙術,得道成仙,永駐青春,長生不死。
當然,百姓甚至帝王,信奉“道”,也不是空穴來風。
因為自古以來,九州一些史籍殘書,便有《洛圖河書》的記載。
《周易》云:“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意思是圣明的人能預知后事,窺之天道,得以長生。
而以成“圣”?道家有云:動合無形,贍足萬物。
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知。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無成埶,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不為物先,不為物后,故能為萬物主,成圣也。
時至今日,蕓蕓眾生,最求“圣”者,多不勝數,而追求成“圣”的門派,亦有卻無人知曉。
亦知亦不知,浩瀚九州,不知何時,派系四起,其中統領天下正道,只有最有名氣的七大門派。
而七大修真門派中,除遠在天竺的“那爛陀寺”以外,最有名氣的當數中原之外,上古昆侖秘境的“云仙派”。
“云仙派”做落于昆侖山山脈,其仙氣繚繞,巍峨高聳,山脈連綿不絕數萬里,猶如一條黑龍,盤踞在大唐疆土之北。
云仙派共有九大主峰,九大主峰分別由九位行高深的長老坐鎮,傳道教業。其中,弟子最多的當數現任掌門李虛玄坐鎮的清虛峰。
九州江湖傳聞,云仙派之所以能夠成為七大宗派之首,還要追溯到一千年以前的一場正邪大戰。
一千年前,邪魔妖道猖獗,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天下百姓,橫尸遍野,苦不堪言。當時,七大修道門派由于個個狂妄自大,而被八大魔教聯合,逐個擊破,從而導致許多修為高深的修道者,寡不敵眾,最后慘死在邪術之下,形神俱滅。
往后五百年中,七大修真門派被八大邪教打壓,逐漸的衰弱,甚至有幾個門派中劫后余生的弟子不足百名。當時天地間一片混亂,九州浩土的正道修真者自顧不暇,普通百姓更是橫尸遍野,苦不堪言。
茍延殘喘的百姓和修真者,都誠心祭拜天界眾仙,希望得到上天的眷顧,逃過這場千年不遇的邪魔大劫。
蒼天不負有心人,在世間凡人的誠心祭拜下,果然這段昏暗的一千年里,云仙派出了一位年不遇的絕世奇才-孟玄。
相傳,孟玄是當日云仙派第二十八代掌門人,在山下救濟百姓時,在一處破廟前發現的孤兒。
后被云仙派現任掌門帶回了云仙山,收做義子,并且取名為“孟玄”。
或許這是命中注定,云仙山必出此絕世之人。后云仙派第二十八代掌門,將此生心血和道法真經都傳給孟玄。
誰知此人乃是人中龍鳳,天資聰穎,堅韌不拔,用了十年的時間,盡數將云仙派峰現任掌門傳授他的劍術道法領悟,在眾多云仙派弟子中,脫穎而出。
后,孟玄潛心修行,不問世事,又過二十年,他修為躍至上三清,被云仙派眾多長老和弟子認定為下一代“掌門”。
往后的五十年中,孟玄將掌門之位傳給了清虛峰一位擁有領袖能力的長老后,便閉關在云仙派的祠堂中。直到有一日云臺山云仙派上空,空烏云密布,雷鳴電閃,震的整座云臺山脈都微微顫動。
云仙派九峰首座以及掌門感知,還以為是邪魔入侵,紛紛現身,騰云駕霧至祠堂上空,九峰數千名弟子卻只見孟玄腳踏白云,懸浮雷云之下。
雷云劫過,云仙派方圓百里之內更是霞光萬道,紫氣東來,孟玄腳踏七彩祥云,仙風道骨,飄然出塵。
掌門站在云山之巔,望著仙骨道風的孟玄,扶手驚呼道:“師叔,孟玄難道成仙也?”
孟玄蒼茫一笑,對著云仙派眾人說:我已參透河圖,領悟大“道”,今成“圣人”,雖從此不再過問紅塵之事。不過今天下遭此大劫,山外之事未能了解,去去就回。”
掌門和眾多云仙派長老弟子都不明為何?半日后只見孟玄圣人腳踏飛劍而歸,云仙山之外,八大邪教教主一一伏誅。
詩云:爛柯真訣妙通神,一局曾經幾度春。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孟玄緊記“道”言,放過了余后妖孽。
第二天,他放下塵世之事,就此參的大“道”,歸隱云仙山之中。
從此云仙派在江湖中名聲大噪,其余六派,紛紛馬首是瞻,云仙派從此也成為了九州七派中,最為強大的門派。失去領袖的八大邪宗從此退出中原,歸隱山林,消聲滅跡。
時至今日,云仙派九峰弟子多達數千名,九峰首座修得中四清,洞察虛空,掌門李虛玄更是領悟大道。
而孟玄圣人,也早在二百歲時,參圣成仙,羽化飛升。
……
九州中原,大唐帝國。
黑壓壓的天空中,一道閃電劃過萬里長空,瞬間將整片中原大地照亮。
“轟隆隆”一道霹靂聲后,整片大地,狂風大作,雷雨交加,豆子大小的雨滴,嘩啦啦的落在了琉璃瓦上。
壓抑的氣氛中,“大唐天朝”的百姓紛紛被驚醒,抬頭仰望,只見一顆火紅的流星猶如一條長虹,穿透厚厚的云層,朝著中原大地的某個地方落去。
大唐天朝,東都洛陽,皇城之內。
一座龐博大氣,浩氣威嚴的宮殿下,一位頭戴紫金龍冕旒,身著紫金龍衣,腳踏龍靴,葉眉挺鼻梁,小嘴杏仁眼,白玉平直形臉,相貌耀如春華卻又有著帝王之氣的絕色婦人,用凝重而又震驚的目光,注視著滑落天際的長虹之光,此人正是當朝天后“武曌”。
武曌瞇著眼睛,盯著天空直直下落的流星,道:“星落天朝,此乃大吉之兆!”
“母后,您為何說這是大吉之兆呢?”
天后身后,一位水靈秀氣,身穿蔥綠撒花軟煙羅裙的嬰兒肥女孩童抬起頭,明亮的大眼睛眨了眨,不解的問。
小女孩約有三四歲的模樣,瓊鼻粉面,一臉茫然的神色煞是可愛,一看便知長大以后定是一位如花似玉的女子。
武曌姑轉過身,身處一只手臂,摸了摸小女童的頭,瑞祥的笑道: “星落天后,亦是文曲星或者太白星下凡。婧兒,你還小,自是不明,等兒長大后,自會明白的。”
“恩。”
小女孩伸出雙臂,抱住武曌另一只手臂,乖巧的點了點頭。
……
中原北邊,一座充滿靈氣的山峰上,一位身穿灰色道袍,道袍上繡著一個道家太極八卦圖,發冠中黑中夾雜著少許發,身材中等的中年人,站在巍峨浩大的宮殿下,瞇著眼睛,眺望遠方煙雨。仔細看,你會發現,他頭發雖是白色,但相貌卻普通中年人一般。
“掌門師兄,星落九州,此乃大吉之兆,山下應該又出了一位千年不遇修道人才。”灰色道袍的中年人身后,一位道袍相仿的年齡的中年男子,也眺望著山下的煙雨,隨口一說。
被稱為掌門師兄男子沒有頭回,只是恍惚的看著遠方,點了一下頭:“恩,一千年前,星落九州,我們云仙派出了一位曠世高人,一千年后再次落星,想必又是一位修真奇才降世。師弟,你派兩名弟子下山察看察看。還有,要特別留意一甲子內,上山拜師的弟子。”
“是,掌門師兄。”說著,男子便要轉身離去。
緊接著,那位掌門師兄盯著遠方,想了想,嘆息的說道: “對了,你下山以后,要留意一下陽師弟,他入魔已深,倘若不肯回頭,就誅殺了吧。以免以后釀成大禍。”
男子頓了一頓,復雜之色一閃而過,咬牙切齒說道: “哎,知道了,掌門師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