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讀《大學》,定其規模讀《中庸》,求古人微妙處
在四書編排的時候,文學界有一個固定的排列,就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這樣的順序。南宋理學家朱熹在《朱子語類》中解釋得很明白:“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立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庇纱丝梢姡洞髮W》是儒學的入門讀物,給我們的人生規劃了一份藍圖;《中庸》是總結性著作,是對儒家思想核心精神的提煉和升華。
自從朱熹為《大學》和《中庸》做了章句,分了段,并加入了標點,然后又將二者和《論語》《孟子》一起做了集注?!洞髮W》《中庸》作為儒家經典中的經典,就成為指導人們日常生活的一種世界觀和行為準則。
在《大學》《中庸》中,處處洋溢著古人對人生的哲學思考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旨在于引導人們修身養性,達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讀者如果經常讀《大學》和《中庸》,每讀一次都會有不同的感悟。比如,“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這句話強調了做好每一件事的基礎,“定、半功倍,游刃有余”?!安W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备嬖V了我們學習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則要求我們在學習和工作中,只有付出努力和汗水,才能“雖愚必明,雖柔必強”。生活中,我們最難把握的恐怕是對人對事的分寸,怎樣才能不偏不倚呢?這就需要我們具備“中庸”的思想,克己、慎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閱讀的時候,初讀《大學》,有很多生僻的古漢字,可是文章意思很容易理解。讀《中庸》卻不一樣,感覺很迷茫,不知所云,不是因為字難認,而是意思很難理解。這也是二者之間最直接的區別。
為了讓讀者更好地理解《大學》《中庸》的原意、思想,并能與現實發生聯想,指導價值判斷與行為準則,本書在引用《大學》《中庸》全文外,還對一些難以理解的詞句逐一進行了注釋,并用白話文譯解全文。在此基礎上,在每一章的末尾采用故事最核心的思想,用一個最具代表性的故事來幫助讀者理解,希望能給讀者帶來輕松愉悅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