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4評論第1章 導讀:青春 戀愛 生活的風雨,都是行腳人生必經的課題
廖秀娟
由鄉下到東京求學,期盼將來能夠成為國家棟梁的知識青年們,是日本明治時期的青年人中最受矚目的類型。他們肩負起家鄉父母對其光宗耀祖的期盼,遠離故鄉來到東京過著疏離的都會生活。夢想能早日衣錦榮歸,小心翼翼地面對東京的傲慢,憂憤與自卑掙扎的青春身影就成了現代文學作品的重要題材,如夏目漱石的《三四郎》、小栗風葉的《青春》、小杉天外的《魔風戀風》。當中最吸引當時讀者的情節,則是《三四郎》中男主角三四郎對知性美女美禰子的愛慕。因為對年輕人而言,學業、出身、財富、感情都是他們在敏感的青春時期最在意和關心的事。在面臨戀愛或結婚對象的選擇時,則是最快將彼此的階級、貧窮、學識差異,赤裸裸反射出的照妖鏡。
才女美禰子可說是完美詮釋明治時期文明開化的理想女性,她擁有高度的學識教養,英語流利,又有些嬌氣。她多變的心總是牽動著木訥的鄉下青年三四郎,讓他因她的一舉一動而產生心理波折。
美禰子不僅牽動著三四郎的心,也緊緊地拉扯著讀者的心。青春時期的少男少女對于戀愛,青澀、敏銳,及浮動的不安透過漱石的文筆被詳實地描繪出來。像三四郎這樣由鄉下入京、個性木訥笨拙的青年,在情場上總是不敵學富才高風采迷人的東京青年,這在詩人中原中也的作品也可看到。
中原中也的作品《我的生活》,也是一篇以描寫青年北上東京求學為背景的隨筆,主人公期盼能功成名就,卻在奮斗的路途中被親友奪走摯愛。中原中也是一位從大正末期到昭和初期活躍于文壇上的詩人,大正十四年(一九二六)三月,中原中也與大他二歲的同居女友——女演員長谷川泰子一同由京都移居到東京。中原中也準備考當時的早稻田高校(現今早稻田大學),卻因遲到與資料不齊的因素而落榜。為了準備重考就留在東京,他一邊發展自己的事業,同時也透過詩人富永太郎的介紹認識了當時就讀東大法文系的小林秀雄,這也成了改變中原中也生命的關鍵事件。他的戀人泰子愛上了他的好友小林秀雄,離開他搬去與小林秀雄同居。作品開頭的第一句就是“我也許真是個傻瓜,自己的女人被別的男人搶走了。特別是,那個男人曾是我的好朋友”。這篇作品忠實地描繪出一位在三角關系中徹底被情人與好友背叛,在情感路上敗北者的懊惱與情傷。
然而,“戀愛”這個概念卻不是自古以來就存在于日本的,它是個嶄新的思潮,讓明治時期的人們滿心憧憬卻又不知所措。日本文學評論家柄谷行人,他受到法國哲學家米歇爾·傅柯理論的影響,于一九八〇年在其著作《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中論述了日本戀愛的起源,他指出現今普遍所認知的“戀愛”這個概念,始于十二世紀的西歐,之后日本明治時期因文明開化積極引進西方思潮,“戀愛”思潮也隨之進入日本。然而對于明治時期的文學家來說,西方文字中的LOVE是個極為難以表達的字眼,因為在江戶時期以前的日本,表達男女之愛,并不是以“愛”,主要是以“色”“情”等字眼來形容。
有關明治青年面對“戀愛”思潮的困惑與欣喜,也引發了眾多人發表戀愛觀的論述。在本書收錄的作品中,《戀愛論》是一篇著名的論述。作家坂口安吾在《戀愛論》中寫道:“在人的一生中,最可以安慰人的是什么呢?痛苦、悲哀、傷心?!薄肮陋毷侨说臍w宿,戀愛是人生之花朵,即使它有多么無聊,但是,除此之外,別無花朵?!边@是現今人人能夠朗朗上口的戀愛金句。
而戀愛大師太宰治在《作家的形象》中酒醉后高喊:“愛是什么?你懂嗎?所謂愛就是完成一種義務而已,真悲哀?。∫部梢哉f愛是一種道德的堅守。說得再直白一點,愛就是肉體的擁抱。可是,應該還有一個,還有一個,聽著,所謂愛——我也不懂。我要是懂了,就好了?!笨此普J同愛的務實性卻也不諱言地指出愛的難以捉摸。
話說明治時期的青年少女們接受到這股時代的訊息,他們排斥過往在花柳界活躍的藝伎、花魁來代言他們的愛情,他們追求柏拉圖式的潔白清純的精神戀愛,而戀愛的完美終點則是邁入婚姻。然而當時的婚姻大多是透過媒妁之言,由父母或親戚做主,但是明治時期的年輕人,他們夢想能夠打破古老的婚姻傳統,期望能夠與自己選擇的伴侶在經歷戀愛后結婚。而父母做主的婚姻被稱為“強迫結婚”,自己決定對象的婚姻則稱作“自由結婚”。
新舊思潮的對立之中也引發了文豪們對于婚姻方式的論辯,例如芥川龍之介在作品《不可將戀愛與夫妻之愛混為一談》中,說道“奉媒妁之言結婚足已”,極力維護傳統的婚姻方式。
另一方面,作家宮本百合子是日本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代表,是日本文學評論家宮本顯治之妻。然而,宮本百合子在嫁給宮本顯治之前曾經有過一段婚姻。她于一九一八年與父親一同赴美游學,在哥倫比亞大學當旁聽生時認識了大她十五歲的第一任丈夫。兩人的夫妻關系如她在本書收錄作品《青春》中所言:“生活在一個屋檐下才看到,自己想飛翔,日夜掙扎搏擊,而那個人卻不想飛,只愿意在小小的向陽處把頭插入羽毛中,而在我的腳上不知不覺地套上了溫柔的短鎖鏈,還安慰我,這樣的鎖鏈,你馬上會習慣的喲。習慣!這是一個多么可怕的詞語。習慣!人類無論是什么樣的生活都會習慣的嗎?我討厭,我討厭習慣?!泵鎸Ψ蚱奚钅繕巳找嫦嘧?,她勇敢揮劍斬斷婚姻,重新追求理念信念合一的人生伴侶。她在《青春》與《熱愛我們的生活吧》中,大力鼓勵當時的少女們突破限制,不要畏懼,勇敢追求愛。
當人生的階段由少年步入青年時,會有種宛如生命被顛倒轉化般的驚慌,例如月事的來潮或是無預警的夢遺,少男少女們不論在精神或官能上都被迫迎接這個生命的轉變。然后某日,人們又會突然察覺到青春遠離自己。那就像潮汐退去般的寂寥,由絢爛歸于平淡,由光環焦點轉化為平凡,年輕時因夢想而無限膨脹的權力欲望,到了老年則多能在欲望與可能之間取得平衡,也甚少感受到挫折或被生命背叛。在本書收錄的作品《老年與人生》中,萩原朔太郎說:“沒有苦惱只是一個方面,經常會與沒有快樂相抵消。年老之后的快樂人生,從另一個側面去觀察,也正說明了老年時期有著無法排遣的寂寞。”而他也力勸老年人盡早從愚蠢的妄想及熱情的執念中掙脫出來,才能享受晚年之樂。
最后,美食評論家北大路魯山人則是在《美食與人生》及《我的日常生活》中,透過飲食、擺盤、餐具來闡述人生的哲理。北大路魯山人除了是一位集篆刻、書畫、陶藝、漆藝于一身的藝術全才之外,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美食家和料理家,據傳也是人氣美食漫畫《美味大挑戰》中,美食家海原雄山的原型。他標榜“器皿即是料理的衣裳”,講究器皿與料理之間相互協調美感,更在作品中直言:“餐具的生產者不分食物的雅俗,烹飪之人分不清餐具的好壞,這樣,菜肴與餐具失去了合理的搭配,與貓犬同樣,令人非常遺憾?!备舐暭埠?,人若是要將被授予的生命活出美麗堅韌與自由,那就應當嘗盡美食,吃盡偏愛的料理,一日三餐持續盡享酣暢淋漓之感,再搭配對食器之美的鑒賞,必能活出有意義的人生。
本書透過青春、戀愛、情傷、婚姻、衰老、美食來品味生命的萬般滋味,不安、懷疑、愧疚、堅持與勇敢——文豪們的人生經驗讓我們能一窺生命從絢爛到平淡間,這段人生路途上的幻化美景!
作者廖秀娟,日本大阪大學文學博士,元智大學應用外語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