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教師禮儀:為師者的必修課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文明的建設者,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從古至今,人們始終都在贊美教師,歌頌教師。因為教師就像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教師就是園丁,精耕細作,培育桃李;教師就如春蠶,無私奉獻,溫暖人間。教師榜樣的力量,是教育對象成才的保證。教師禮儀,是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活動,履行職務時所遵守的行為規范與行為模式,所表現的道德情操與文明修養。

一 教師應是講師德、講禮儀的典范

教師是平凡而偉大的,是人之楷模、人之師表,應該處處為人樹立師道風范。所以,教師禮儀是行為世范的內在要求。古人言:“禮者,人道之極也。”“不學禮,無以立。”育人就要講禮儀。從孔子開始,禮儀就被列入必修的“六藝”之中。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教師更應當成為講究禮儀的典范。

01 教師禮儀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禮儀之邦。制禮、行禮和守禮,作為一種社會儀制和倫理觀念,傳承已久。教師禮儀因此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并受到歷朝歷代的重視。

中國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師道尊嚴。古人歷來都嚴格要求從師學習的學生要隆師、言師、近師、尊師、忠師。教師在教學育人中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教師應是禮儀的化身,具有絕對的權威性。

古代的賢明君主,著名教育家、學者,無一不尊師重教,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尤其是禮儀要求。私學鼻祖孔子盡管一生失意于政治,然而他一生以“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從事教育工作,與學生結下同生死、共命運的關系,堪稱師禮之典范。

西漢著名教育家揚雄說:“師者,人之楷模也。”因此,要求教師既要學不厭,誨不倦,又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所謂“先自治而后治人之謂大器”(《法言·先知》),即教師的一言一行,即使不是有意的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師必須嚴格要求自己,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要做學生的表率。

唐代韓愈認為師生之間應是相互學習的關系。在《師說》中,他既肯定了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方面的主導作用,又強調了教師要尊重學生,要向學生學習,所謂“圣人無常師”;既要求學生要虛心向老師學習,又鼓勵學生敢于超過老師,所謂“師不必賢于弟子”;既提倡樂為人師,勇于為人師,又宣傳不恥下問,虛心拜人為師。

近代的一些教育家,如清代的龔自珍、魏源,維新運動時期的康有為、梁啟超、嚴復、王國維,以及辛亥革命時期的蔡元培等,盡管其教育思想、內容、方法等隨著時代的變革與以前時期有著根本的不同,但對于教師的禮儀規范要求,幾乎是一脈相承的。

由此可見,古人尚能把禮儀修養提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高度,作為21世紀的教師,更要認識到講究禮儀和宣傳禮儀的重要性。強調教師的禮儀規范,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有十分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大的現實意義。

Tips

學校是培養、教育人的場所,是老師“傳道、授業、解惑”的地方,是文明禮儀的發源地。教師在校園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注意個人的言行舉止,遵守禮儀規范,這與個人事業的成敗、家與國的興衰密切相關。

02 教師禮儀的基本含義和內容

教師禮儀,指教育從業者應具有的職業道德和以美的儀態、美的語言、美的行為去感染教育對象、培養教育對象的基本行為規范。教師禮儀的根本含義是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成為學生、社會得以效仿的楷模。現代教師禮儀,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內容。

教師的形象禮儀

教師形象禮儀要求教師必須講究儀表禮儀、形態禮儀、語言禮儀。

現代社會非常關注教師形象,而教師禮儀對于規范教師形象有著重要的作用。形象從傳播學的角度來講,就是外界對教師的印象和評價。印象是內在的感覺,而評價是外在的表述。形象對一個教師來說,是其綜合素質的最初體現,它對學生具有強烈的心理暗示功能。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師的榜樣作用對學生的影響力是極大的,從幼兒園兒童到大學生都有模仿教師行為的傾向。特別是中小學,學生最崇拜的便是老師,老師在學生面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對他們的精神世界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而,教師必須講究禮節風度,時時謹慎,處處垂范,從點點滴滴熏陶。耳濡目染,學生自會受到教育,成長為社會所需要的棟梁之才。

教師的教學活動禮儀

教師的教學活動禮儀,指教師在教育和教學過程中的教育藝術性、科學性和方法性。它是以文明用語為中心,以師生情感為前提而創設的一種“知識技能性與人文性”珠聯璧合的行為規范。教學活動禮儀包括課堂教學禮儀、課外講評禮儀、校園活動禮儀。

教學活動禮儀是師生情感融洽的表現,是師生平等對話、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做到嚴而有理,嚴而有度,嚴而有方,嚴而有恒,真正使中小學的教育教學活動從外在走向內在,從抽象走向具體,從知識走向情感,從觀念走向體驗,從形式走向心靈,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活動過程中,學有所樂,學有所得。

教師的社會交往禮儀

教師社交禮儀,即教師的日常社會交往禮儀。

教師是社會中的一分子,在現代生活中,同樣要和社會的各個層面打交道,要面臨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亞里士多德說過:“一個人不和他人、不和社會打交道,不是一個神,就是一個獸。”因此教師的社交禮儀活動是教師禮儀的一個重要內容。

作為教師,需要懂得基本的社會交往禮儀。如師生禮儀、家長禮儀、同事禮儀、上下級禮儀,以及會客禮儀、文娛禮儀、通信禮儀,等等。融于社會,多交朋友,廣結善緣,處理好人際關系,有助于教師更好地工作,更好地生活。教師注重社交禮儀,能體現自身的文明修養,另外也是教師不斷增長社會知識、豐富提高自我素質的重要方面。

Tips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短短15個字,對今天的教師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仍有他山之石的警示意義。

03 禮儀修養塑造教師良好的職業形象

教師的職業形象是指教師在職業活動中,為完成教育任務、達到教育目的所遵循的社會規范、生活準則以及表現行為方式的總和,包括儀表、語言、風度等方面的內容。它要求教師在職業活動中做到衣著整潔、儀表端莊、語言規范、談吐文雅、態度和藹、舉止得體等等。

而教師的這些職業要求,不能只停留在紙上或腦海里。教師只有把它們外化為自己的禮儀行為,充分表現在教育、教學以及和學生、社會的交往過程中,表現在自身的儀表裝扮、言談舉止等方面,才能讓學生與社會對你有深切的感受,才能在學生與社會中樹立起自己良好的教師職業形象。

禮儀可以幫助教師塑造一個總體的職業形象,包括外在形象和內在形象。外在形象是教師所表現出來的言談舉止、行為服飾等視覺形象,內在形象則是教師人品、格調、氣質、風度等人格形象。前者是表現性的,后者則是意象(描述)性的。前者表現后者,而后者更能夠深刻地影響前者。

大方得體的衣著、親切和藹的談吐等符合教師職業要求和禮儀規范的行為舉止,既能塑造教師端莊、自信的魅力,又能體現教師勤奮、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而衣著隨便、不修邊幅,甚至在講課時把手插在衣兜里,語言粗俗,批評學生時不注意場合等,則很難使學生產生好感。這樣的教師即使很有才華,也很難獲得學生的尊重和認可。

在現代生活中,每個社會成員的外在形象都在傳遞著一定的信息,這些信息或反映社會的風尚、民族的傳統習俗,或體現內在的情感世界、文化審美素養。教師重視禮儀修養,注意選擇與交往環境、社交場合相適應,與自己地位、身份相符合且與交往對象相稱的服飾衣著,既是對自己形象美的塑造,也是對別人尊重的表現。得體的儀表服飾既能充分顯示教師的外表風度美,同時又能表明教師對交往活動的重視,這一切非常有利于教師形象的建立。

Tips

只有當教師把對學生的尊重、關愛轉化為具體的禮儀行為,表現在教學以及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時,才能在學生的心目中樹立起良好形象。

良好的姿態是教師禮儀形象塑造功能的又一項重要內容。有關經驗證明,即使一位教師長得很美,但姿態若不好,其外在美也會受到破壞。對教師姿態美的總體要求是古人形容的“站如松、行如風、坐如鐘”。除了站、行、坐的姿態要養成規范的習慣外,手的動作也要注意。談話時,用手指向對方指指點點是不禮貌的舉動;在與人交往的場合,輕易地打響指會使人覺得缺乏教養。神態方面,眼神是神態的重要內容。在與學生交往中,教師的眼神應該自然、溫和、穩重,使學生感到親切而易信賴。

禮儀對于教師形象的塑造功能還表現在良好的氣質對教師精神風貌的影響。氣質和風度不是靠一身華貴的服裝就能夠打扮出來的。而主要取決于教師廣博的學識和豐富的閱歷,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教師要在與他人的交往中表現出開朗、達觀、尊重、謙遜、友好、體諒、機敏、聰慧的精神風貌,這樣的人格形象才富有魅力。外表舉止文雅、態度端莊、表情自然、微帶笑容,是通常情況下都受歡迎的形象。

張伯苓戒煙

著名現代教育家張伯苓,1919年之后相繼創辦南開大學、南開女中、南開小學。他十分注意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并且身體力行。他曾在南開中學校門內側的大穿衣鏡鏡框上題詞:“面必凈,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暴,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莊。”

有一次,他看見一名學生抽煙,便勸這名學生戒掉。學生問:“您不也吸煙嗎?”張伯苓聽后便把自己的煙桿折斷,將自己的呂宋煙全部當眾銷毀,并從此終身不再吸煙。

04 講究禮儀有益于教師提升人格魅力

人格是個人相對穩定的比較重要的心理特征的總和。這些心理特征包括個人的能力、氣質、性格、愛好、傾向性等。它們是在一定生理素質的基礎上,通過社會實踐逐步形成和鞏固的。個人具有的高尚人格會在社會實踐中散發出巨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使周圍的人不知不覺地自愿地被其吸引,受其影響,這就是所謂的人格魅力。

禮儀對于教師人格的完善具有重要作用。健康的人格標準和現代禮儀要求有許多一致的地方,或者說良好的禮儀教育和禮儀修養將有助于教師達到健康人格標準。

得體的儀表、優雅的舉止、和藹的態度,不僅能夠充分展示教師的個性風采,有助于教師才能的發揮和獲得學生的尊重和好評,而且能夠增強教師的人格魅力。

有位學生在評價自己的老師時是這樣說的:“老師著裝得體,舉止言談大方、合宜,性格開朗、熱情,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走上講臺帶著真誠的微笑,吐字清晰,用詞準確,且嗓音洪亮、鏗鏘抑揚,使我們聽得真真切切。我深深地為您的談吐和學識所折服。作為一名優秀教師,您已超越了職業限制,已完全把教學作為人生的一大樂事,不只是傳道、授業、解惑了。在教學中您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名高尚、完善的人。我喜歡上您這樣的課。”

可見,良好的禮儀修養有助于教師人格的完善和教育目標的達成。

教師良好的禮儀行為,不僅有利于教師獲得學生的好感和尊敬,而且能夠展示和提升教師的人格魅力,使學生如沐春風,給學生以積極的影響。陶行知、徐特立等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就以他們高尚的師德風范和無與倫比的人格魅力影響了一大批當代的人杰志士,從而成為后世教師的楷模。

05 教師禮儀要充分發揮示范作用

教師禮儀的示范性,指教師的榜樣作用。它是由教師職業的社會功能決定的。禮儀本身就具有文化性、審美性、教育性。教師不但是禮儀文化的傳播者,而且還是禮儀文明的倡導者、實踐者。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希望年輕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努力做到;他處處在教育人,又好像處處在教育自己。”這種以身立教的精神,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社會生活中同樣也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教師禮儀的示范性,體現在教育活動的各個方面。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起著主導作用,對學生的影響是最直接、最強烈的。社會對受教育者的期望,要首先經過教師自身的內化,然后再由教師運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影響和感染教育對象,從而形成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示范性。同時,因為教與學過程中的雙邊作用,教師的思想品德、個性語言、行為習慣都將受到學生的監督和模仿。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得好:“教師本人是學校里最重要的師表,是最直觀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學生活生生的榜樣。”他還說:“要是自己還沒有培養和教育好,他就不能發展、培養和教育別人。”因此教師的禮儀示范作用,是強有力的教育因素,其影響力廣大而深遠。不僅伴隨著學生在校的學習與生活,而且會一直延續到他們長大成人,踏入社會,走進家庭,乃至畢生。

教師是學生最親最敬的人,學生具有天然的“向師性”。教師的禮儀行為是學生最直接的榜樣。“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良好的禮儀風范可以把自己的品德修養、文化素養、行為作風乃至氣質、性格、習慣等都外化為學生看得見的榜樣,在點點滴滴中熏陶和感染,從而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學生在觀察教師時,常常產生一種“放大效應”。教師的一點兒善舉,會使他們感到無比的崇敬;教師的一點兒瑕疵,則會使他們產生莫大的失望。

教師遵守禮儀規范能有效地使學生在心理上產生一種被尊重、被理解的良好情感體驗,使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系變成帶有心理親和力的友誼交往,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教師符合禮儀要求的行為舉止,常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教育著每一個學生,使他們在無意識模仿之中逐步形成尊重他人、與人為善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講課面帶微笑,衣著整潔,姿態優雅有風度,語言舉止文明有禮,與學生說話時親切和藹,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教學的熱情。反之,會使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教師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影響著他們的處世態度和人生觀。許多學生說,自己現在具有的一些禮儀常識,除了來自于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外,主要來自于教師的言傳身教。教師要有人格魅力,語言、心靈、儀表、行為都要美,通過身體力行去影響和熏陶學生。

06 培養教師禮儀需要內外雙修

所謂“內外雙修”,是指教師禮儀是心靈美和儀表美的完美結合,因此對教師的禮儀要求應該是兩方面的:其一是對教師的內在素質要求,其二是外在的儀表要求。相比之下,內在的素質要求更高。

內在素質要求

內在素質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要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孔子認為,政治是道德化的,道德是政治化的,即所謂德政,教育則是德政教化的手段。因此,以符合時代精神的正確的政治觀點去影響、教育、引導學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現在看來仍是十分必需的。二是要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這不僅要求教師做到紀律嚴明,作風正派,同時要求教師具有在逆境中堅忍不拔、精神振奮的意志修養。三是要具備廣博的知識,嚴謹的治學態度。“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不具備廣博的知識,何以授業,何以解惑?四是要誨人不倦,不恥下問。這里強調的主要是兩層意思,既要毫無保留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同時又要虛心與學生互相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系。

外在儀表要求

外在儀容儀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一個人的社會地位、身份、職業、收入、愛好、個性、文化素養和審美品位,是一種特殊的“身份證”。同時它還體現著民族的習俗和社會的風尚。

教師儀表的基本要求是:具有職業美,即衣著、發式都要整潔、大方;還應有風度美,即氣質、舉止穩重、端莊,姿態落落大方。

所謂整潔,即教師的衣服不論其質量好差,新舊如何,都要做到端正、妥帖、清潔。即使衣著樸素、款式陳舊、質料一般,但仍會給人以清新、高雅之感,會使學生感到可敬可親,無形中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如果衣冠不整,不修邊幅,就會給學生形成修養素質差的印象。

所謂大方,就是服飾、發式方面不要過分追求時髦華美。一般說來,教師的服裝式樣宜莊重、明快和自然。衣服色彩不宜太鮮明,太刺眼,應以素雅、含蓄為好。

所謂風度,是指一個人的精神氣質,舉止行為和姿態等方面的外在表現,即美好的舉止、姿態。教師的舉止姿態,總的要求,應是穩重端莊和落落大方。舉動瀟灑自然,既不拘謹,又不矯揉造作。

作為一位教師,在任何場合,他都應自覺地保持良好的儀表,待人接物嚴肅而溫和,舉止態度謙恭而自信。這樣,方能得到學生的愛戴和尊重。

教師應為人之楷模,因其擔負著教育、培養、造就人才,促進人類社會發展前進的重任。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所顯示的自身的禮儀修養是一種“隱性禮儀修養”。這些隱性禮儀修養往往是通過教師的言談舉止、儀表風度體現出來的,學生最易接受這種信息。學生都具有向師性,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就是榜樣,通過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學生便產生一種學習和模仿老師的意向。因此,教師的素質、品格與教學工作的好壞,可以說對學生的命運起著很大的作用。如果我們的學生有幸遇到一位政治觀點正確、舉止文明端莊、作風正派、知識淵博、風度儒雅的教師,在他的悉心教導和影響下,學生們就能在各個方面得到健康成長。因此,教師遵守自身職業需要的禮儀規范對學生的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禮儀是教師在教學活動及社會交往中應遵循的行為規范。對于教師來說,禮儀不僅是與公眾交往的“身份證”,也是體現其素質的一種標志。

Tips

教師的一言一行,教師的品德情操,知識見解,治學態度,都在影響著學生。教師的責任不僅是“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傳道”。教師的文明禮儀絕不是自己的私事,而是教書和育人的需要。

二 教師禮儀修養的基本要求

教師禮儀不只是外在表現形式的行為規范,更是一種內在的道德修養要求。《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規定的教師職業禮儀素養的基本內容,體現了教師禮儀素養的本質要求。

01 熱愛祖國:教師禮儀修養的首要要求

熱愛祖國,是每個中國公民,也是每個教師的神圣職責和義務。

作為國家的一名公民,教師必須首先熱愛自己的祖國。也就是說,在具體行動上,教師必須全面地貫徹愛國主義的思想。愛國,既是教師禮儀的首要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的政治責任。

愛國主義是人類自古以來就存在的。愛國主義的基本要求是:每一個公民,都要自覺自愿地在自己的思想上、行動上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本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與優良傳統,堅決擁護祖國的統一、獨立、主權和民族尊嚴。

在中國與外國的歷史上,有許許多多的愛國志士,為了自己祖國的獨立自由和繁榮富強不屈不撓,英勇奮斗,甘愿奉獻出自己的一切,甚至包括自己寶貴的生命。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他們的實際行動,為當代人民教師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Tips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熱愛祖國,這是一種最純潔、最敏銳、最高尚、最強烈、最溫柔、最有情、最嚴酷的感情。一個真正熱愛祖國的人,在各個方面都會是一個真正的人。

02 愛崗敬業:教師禮儀修養的本質要求

愛崗敬業,就是要求教師對教育事業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深厚的自豪感。它是教師禮儀素養的本質要求,是決定教師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

教師要始終牢記自己的神圣職責,志存高遠,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會變革和豐富的教育實踐中履行自己的光榮職責。作為教師,只有充分認識教育工作的重要意義和自己作為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才會產生對教育工作真摯、深厚的感情,才會做到以獻身教育事業為榮,以從事教育工作為樂,甘為人梯,樂教勤業,滿腔熱情地積極投身到教育教學過程之中。兢兢業業地工作,潛心探求教育規律和教育對象的身心發展特點,力爭使自己所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成為順應時代潮流、符合社會規律的活動。

在教師崗位上,沒有令人羨慕的地位和權力,沒有顯赫一時的名聲和財富,也沒有悠閑自在的舒適和安逸,這就需要教師要有一種甘于清貧的恬淡情懷。當然,教師合理的個人利益的滿足是其生存和發展的客觀基礎,因此,教師追求自身的正當利益無可非議。但是,教師對利益的追求是以其動機和手段是否符合社會職業素養和道德為取舍標準的。只有教師在心中樹立起甘于清貧的豐碑,才會抵御物欲,嚴守心中的理想,不為名利所累,不為榮辱所動,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為教育事業奉獻。

身為教師要真正做到愛崗敬業,就要努力做到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具體職業,熱愛自己所在的具體工作崗位;維護本職業的榮譽,擔當本崗位的責任;在工作上認真負責,在學術與專業上精益求精,力求掌握最好的職業技能;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始終如一,不計名利,認真做好本職工作。

Tips

每一位教師都必須時刻牢記:做好本職工作,就是自己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所作的最大貢獻。

03 認真執教:教師禮儀的最根本的體現

當代教師職業禮儀規范的根本體現便是認真執教、愛崗敬業,這也是師德建設的核心。教師敬業精神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表現便是認真執教,認真執教體現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每一個環節。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工作中心,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著人才質量的高和低。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很多,有教學手段先進程度問題、實驗儀器設備充裕與否問題、教材選用問題、師資水平問題、教學的組織與管理是否科學問題、教與學的風氣以及教學環境氛圍好壞問題,等等。但最為重要的因素是教師的素質。眾所周知,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師的要求不僅是具有高深淵博的學識,更要求教師要有高度的責任心,認知執教,從嚴執教。知識傳授的效果如何,從教師方面談,與是否認真執教是息息相關的。只有認真執教,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才能促進學生自覺、積極、主動地學習。所以,要將教學質量提高,教師認真執教是一個十分關鍵的因素。

教學工作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知識傳授與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的活動過程。從教師方面來說,教學過程包括備課、授課、批改作業、出題考試、閱卷評分等環節,每個環節緊密相扣,缺一不可。教師的教學唯有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順利通過每一個環節,才能將每一門課程的教授任務圓滿完成。所以,要將所授課程的質量提高,教師就要將認真執教體現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上。

備課必須嚴謹認真

上好課的前提便是備課,教案不僅能將教師的學識水平反映出來,也能反映出教師對教學大綱要求的理解,對教材研究的深度和教學的技巧,等等。知識傳授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備課是否充分,因此,教師一定要對備課嚴謹認真。在備課前,應反復鉆研教材,找準重點、難點,廣泛閱讀有關資料,特別是有關新知識、新科技進展資料,精心設計教學方法,然后寫一份條理清晰、富有新意的講稿。一份能夠反映教師嚴謹治學、認真備課的高質量的講稿,就為高質量的教學效果準備了條件。

授課態度必須嚴肅

課堂之上,教師直接面對學生,是教師傳授知識、學生掌握知識的關鍵環節。因此,它對教師的要求是以十分認真的態度對待課堂教學。

第一,教師需要儀表端莊,舉止大方,態度和藹,在課堂之上給學生嚴肅可親的形象。第二,講解知識邏輯要嚴密,條理要清楚,語言要簡潔通俗。第三,講究教學的方法和教學技巧,板書要工整、規范,實驗要嚴格按規程操作、示范。教學方法運用得體的課堂教學,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而且能給學生以藝術的享受。第四,守信,準時,上課不遲到,下課既不提前也不拖堂,也是教師以嚴肅態度對待課堂教學的表現。

批改作業要認真

不管是課上練習,還是課后的作業,都是幫助學生消化、融會貫通所學知識的一個必要的環節。因此,教師對學生所做的作業,必須認真批改,為學生訂正錯誤,同時自己也能對學生領會、掌握知識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彌補知識上的缺漏。

執行考試紀律要嚴格

考試,也是教學過程當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它是全方位檢查一門課程教師教學的效果、學生知識的掌握的情況重要手段,是對教學質量的高度進行衡量的重要尺度。教師在考試這一環節上,一定要認真做好出題、監考、閱卷三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出題要嚴密。所出試題應難易適中,覆蓋面大,準確清晰而無錯漏,特別是試題出完后,要嚴格保密,任何泄題行為都是不可寬恕的。

第二,要嚴格監考。對考試作弊的行為要嚴肅處理,切不可對作弊者漠然視之。

第三,閱卷要嚴肅、認真、公正。考試分數既是衡量教學效果與質量的尺度,也是影響學生利益的大事。所以,在閱卷的時候教師一定要認真仔細,準確給分,對待每一份試卷都要認真公正。不可以感情用事,隨意扣分或者是送分。

Tips

嚴師出高徒,一個合格、負責任且具有敬業精神和禮儀規范的老師,勢必是對待教學工作嚴肅認真的老師。

04 禮待學生:教師禮儀修養的核心責任

教師禮儀,要求教師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禮待學生,教師要把愛學生作為核心責任。具體來說,就是要求教師在面對學生時,要堅持以禮相待,時時、處處講究文明禮貌。這是教師職業的基本道德要求。教師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要做到禮貌待人,實際上就是要求教師在自己的內心里真正認識到要以學生為本,并且在自己的工作過程中,運用規范得體的語言、動作、神態,“正儀容,齊顏色,修辭令”,以之去表示對學生的尊重與友善。

教師要真正做到禮待學生,就必須努力做到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熱愛學生。教師禮儀的核心是對學生的尊重和關愛,教師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為學生進行服務時,要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采取完全平等的尊重、關愛態度,絕不可厚此薄彼。

在禮待學生的諸多要求之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求教師要真正尊重學生,因為禮儀的本質就在于尊人、敬人。只要學生感受到了教師對其的尊重,禮貌待人的目的就達到了。反之,做不到對學生的尊重,既缺乏應有的師德,也沒有禮貌可言。

人與人之間多有不同,做好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以學生為本。為此每一名教師在與學生打交道時,尤其是當服務對方時,必須主動熱情地接觸對方,必須善于觀察對方、了解對方、體諒對方,必須令自己認真站在對方的位置上來觀察思考問題,從而真正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對方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以求更好地與之進行互動。

長期以來,在教師禮儀的實踐中,對教師職業道德強調得多,對教師起碼的行為規范強調得少。扎扎實實的行為訓練更缺乏,使得一些教師不知道該如何把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轉化為身體力行的職業道德實踐。有的教師在課堂上從未對學生微笑過;有的把訓斥、諷刺、挖苦、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與對學生的嚴格管理等同起來,造成學生身心方面的傷害,甚至造成無法挽回的嚴重后果。

維護和體現人的尊嚴是禮儀的價值所在。關愛是教師向學生表達教師之愛的具體形式,一句親切的話語,一張洋溢著微笑的面孔,對學生都是一種巨大的激勵和鼓舞。

一言以蔽之,禮待學生,從其本質上來講,就是要求教師在為學生進行服務的具體過程中,自始至終認真地遵守教師禮儀,全心全意地為教育事業作奉獻。

Tips

教師禮待學生要做到對待熟悉學生與陌生學生一個樣,對待成年學生與未成年學生一個樣,對待異性學生與同性學生一個樣,對待家境好的學生與家境差的學生一個樣,對待本地學生與外地學生一個樣,對待外國學生與中國學生一個樣。

05 為人師表:教師禮儀修養的特殊要求

為人師表,就是要求教師在各方面都要做到言傳身教,它是教師禮儀素養的優良傳統,是教師在處理個人與學生、個人與事業、個人與社會關系時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也是教師職業的禮儀規范對于教育工作者的特殊要求。

教師為人師表,在學校里能影響學生的發展,能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掌握與人打交道的規則和方法,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教師為人師表,在社會上能為建設一個文明、和諧的國家添磚加瓦。教師的為人師表是一件大事,同時也是一件小事。是大事,因為它直接關系到學生的發展和社會的文明;是小事,因為它需要全體教師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夸美紐斯說:“教師的任務是用自己的榜樣來誘導學生。”

在對思想和意識尚未發展成熟的青少年學生的教育過程中,教師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努力成為學生最良好的榜樣。為此,我們國家根據新時期的歷史使命和教育任務,明確指出教師為人師表的禮儀素養規范是“遵守社會公德,衣著整潔得體,言語規范健康,舉止文明禮貌,嚴于律己,作風正派,以身作則,注意身教”。

所以,禮儀不僅是教師自身良好職業道德修養的表現,更重要的是,禮儀使教師職業道德成為一種重要的教育力量或教育要素。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智慧的代表、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師的言行所傳遞的思想、性格、品德對學生有著熏陶與感染作用。中小學生善于模仿,教師的行為常常直接作用于學生,教師的一言一行無形中都可能為他們所效仿。教師禮儀所具有的榜樣力量,對各年齡、各層次的學生都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和作用。長期工作在學校的人都有這樣一個體會,教師的行為作風,對學生的才識品學、素質風格以及集體面貌影響極為深刻。教師進取心強,受其熏陶,學生也會充滿積極進取的精神;教師對人誠懇,作風民主,和藹可親,能聽取學生意見,學生中也會充滿團結向上的氣氛;教師興趣廣泛,多才多藝,學生也會重視自己興趣、愛好的培養和特長的發展。若教師的素質在某一方面不盡如人意,學生也會無法避免地出現某種相應的遺憾等。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認為,教育者對被教育者的作用首先是教師品格的熏陶、行為的教育,然后是專門知識和技能的訓練。禮儀恰恰是教師把這種“首先”和“然后”連接在一起的橋梁和紐帶。

“師者人之模也,無德者無以為師。”“德高為師,學高為范。”身為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自身行為的榜樣示范作用,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仿效的表率。我國現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把“為人師表”解釋為:要學生做的事,教師要躬身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師要躬身共學;要學生守的規則,教師要躬身共守。著名教育家、文學家葉圣陶先生更是把“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概括為“為人師表”。可見,為人師表是教師禮儀素養的重要內容和顯著標志,它要求教師必須嚴于律己,在各方面做學生的榜樣和世人的楷模。

Tips

為人師表,就是教師要為學生起表率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認真執教,嚴格要求學生,首先就要嚴于律己,以身作則,要時刻以嚴格、嚴謹的態度來規范自己的言行,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樣,教師才能嚴而有威,威而有敬,敬而好學,學而不厭。很難想象一個慵懶、疲沓、行為不端、律己不嚴的教師,能夠教育好學生,抓好教學質量。

上架時間:2019-11-19 18:29:58
出版社:吉林教育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赉特旗| 花莲县| 柘城县| 天津市| 长葛市| 罗定市| 苍溪县| 玉树县| 财经| 晋州市| 潼关县| 洛隆县| 德江县| 旺苍县| 安吉县| 怀宁县| 文成县| 凌源市| 张家川| 昆明市| 鄢陵县| 徐水县| 拜城县| 新丰县| 阿城市| 岐山县| 开封市| 通河县| 清远市| 清苑县| 家居| 乳山市| 读书| 巴林右旗| 沂水县| 班戈县| 体育| 静安区| 东莞市| 文昌市| 潞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