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駙馬
大齊嘉盛朝秣陵城,作為南北水路中南部的轉運中心,六朝古都,雖非現今國朝所在,也是南部郡省中排的上號的富裕府州。
作為歷經四代的嘉盛朝,新皇繼位不過三年,然新政親民,朝野肅然,加之老天賞臉,連年風調雨順,秣陵更顯繁華。茶樓酒肆南來北往的客商絡繹不絕,觥籌交錯間也談論起了秣陵城里最近最大的八卦。
“那駙馬府門前這幾天還這么熱鬧啊。”
“可不是,送拜帖的能從朱雀街排到西大門了。”
“那陳駙馬不是還沒守滿回府呢么?”
“不提前送帖子,回頭豈不是落在后頭了?”
“送了陳駙馬也不一定會回。不若去陳員外家拜訪。”
“陳員外肯定順著駙馬呀,當初陳員外就最心疼這小兒子。更何況現在。”
“這位兄臺,我等外地來的,這陳駙馬是何許人也,如此惹人矚目?”
“哎哎,你們連陳駙馬都不知道?那三年前震動天下的《孝賢策》可知道?就是出自當時僅15歲的陳駙馬之手。”
“兄臺是說新皇被先皇……。”
“噓噓噓,這就不是咱們可以議論,不過確實是陳駙馬一篇《孝賢策》,引得天下學子震動,太學學子在宮前靜坐,為當時還是太子的新皇求情,林丞相更是在朝堂上力諫皇上,終于太子得以昭雪,肅清亂黨,并在之后榮登大寶,天下歸附。”
“既然陳駙馬有此天賜之才,為何還會居駙馬之位?莫不是要效仿那聞人駙馬?”
“哎,這就說來話長了,且聽我細細道來。”
原來這陳駙馬出身秣陵陳家,陳家乃耕讀傳家,在秣陵也算一方大戶,家里良田千頃,祖上也出過三品高官。陳家家風廉善,得到當今陳員外當家,生有兩個兒子。大兒子陳琦隨了陳員外,性格敦厚純善,那小兒子陳靈卻自幼聰慧伶俐,才名在外。
卻說那陳靈周歲時,陳員外意外搭救當時仍是太子,暗訪重案隱名埋姓在外的當今圣上,圣上感其救命之恩,遂與陳員外小兒子定下婚盟。陳靈3歲啟蒙時,因其鐘敏靈秀,得先生青眼,悉心栽培,6歲時傳出滿腹靈氣的詩作,震動秣陵。13歲更是做出《吳嘆》,傳名士林。遠在京城的太子聽聞此子名聲,想起當初婚約,派人來聯系陳員外,陳家才知那人竟是太子。
太子一貫禮賢下士,賢名在外,然膝下只得一女,讓人喟嘆。
本朝祖制,駙馬擔虛職都尉,有供奉,但不得參加科舉,不可出任高官,哪怕公主過世也不得出仕,只有上諫議事權而無行政權。
陳家自是推拒不應,然太子心意誠懇,幾次來信,如此鴻雁傳書兩年,待到陳靈15歲,眼看著才氣愈發充盈,陳員外決定赴京與太子說清楚。
誰知在路上就發生了太子被陷害之事,待到京城,太子府已被封數日。
此刻再談拒婚已是違背道義。陳家在朝堂已三代無官,自是也無能為力。此刻卻是陳靈,一篇《孝賢策》,陳述太子事上之孝,行事之磊落,立足嫡庶大義,辭藻激憤而行文流水,激得眾人群情激昂,一時打亂了亂黨的部署,讓太子一脈得以尋到機會一舉擊潰,撥亂反正。
然太子獨女卻在此亂中不堪其擾,香消玉殞了。
太子登基后,召見陳家父子,道謝之外也談及解除婚約之事。哪知陳靈竟認下此門婚事,并愿接公主入陳家祠堂,并許下今生不負之諾。
新皇再三招攬,陳靈卻之不恭,言到:“昔日推拒,乃父愛子,不欲吾之前途不明。今吾受之,因公主以吾之未婚妻之身赴黃泉,怎可讓她沒了歸處。”新皇嘆息,遂允,封獨女為秣陵長公主,封邑秣陵,并在秣陵城賜下駙馬府,許駙馬迎公主入陳家祖墳。陳靈回到秣陵,寫下《與妻書》,并在公主墓前結廬,誓言服喪三年,天下皆嘆其高義。
而今三年將過,陳靈將歸,秣陵又是公主封邑。大齊朝的公主封邑,公主雖然僅有稅賦權而無行政權,但名義上,封邑就是公主私產,只是朝廷派人幫忙打理。換而言之,現在身為秣陵駙馬的陳靈,可以說是秣陵公司的董事長,不過總經理另有其人且不是董事長任命而已。雖然如此,作為主人的陳靈守制歸來,不論是秣陵官場還是地方豪族,有頭面的人都遞上拜帖。
“所以秣陵城的各家,才會一股腦的往駙馬府送拜帖,哪怕見不到人,也要盡到禮數。”
客棧中,大家都在聽此人講古,此刻都議論起來,有佩服的,有惋惜的,也有毫不在意的,三年不見文章傳出,傷仲永自古有之,誰知這陳駙馬是不是靈氣散盡,正借此脫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