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致謝
其實,這本書起源于我的博士論文,如何將鬼谷子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運用到我們的生活實踐中,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然而,即便是相同的主題,寫一本書和寫一篇論文是完全不同的。由于讀者的不同,需要考慮的問題也會截然不同。因此,在很多方面我都絞盡腦汁。杜甫曾言:“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在寫作中,我深感力不從心,應該說沒有他們的幫助,本書不可能付梓,現一并致謝。
首先,我要特別感謝生活幫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王宇先生。本書從選題到完成,每一步都離不開王先生的悉心指導,大到文章架構,小到語詞拿捏,都傾注了王先生的大量心血。在一開始的寫作中,我往往在不經意間,使用了大量的專業詞匯,致使內容晦澀難懂,而在王先生的悉心教導下,文字由學術化轉向口語化,例子從晦澀拗口的文言文,變成了通俗易懂的小故事,為全書增色不少。在此,我謹向王宇先生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其次,我要感謝資深編輯劉燕玲女士。書籍寫作不同于論文寫作,畢竟論文是給專家看的,書籍是給大家讀的。在劉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本書在體例上發生了質的變化,由之前的大段說理,變為現在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加符合大眾審美。為此,我要向您道一聲:劉燕玲老師,謝謝您!
再次,我要感謝資深編輯鄭建玲女士。古人云:文以載道。無論是現代文,還是文言文,二者均可作為傳播道理的載體,但是側重各有不同——現代文通俗易懂,文言文言簡意深。在行文中如何平衡二者之間的關系,一直是困擾我的難題。鄭老師很好地平衡了這一點,在鄭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大到書籍名稱,小到章節標題,無不體現出古今結合。為此,我想對您說:鄭建玲老師,您辛苦了!
最后,我要感謝我的母親崔捷女士,是您含辛茹苦地將我撫養成人,能做您的兒子,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寫作的順利完成,離不開您的支持與幫助。在未來的日子里,我會更加努力地學習和工作,決不辜負您對我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