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4評論第1章 序言
面前這部書中的208篇古詩文,是我們的孩子們在未來的中小學十二年學習生涯里一定會學習、熟悉乃至背誦的篇章。它們中間的一些,毫無疑問是經典之作,久已膾炙人口;有一些則未必是字字珠璣,但至少也值得一讀。
很可能,這些篇章是孩子們在整個基礎教育階段所接觸的最有長遠價值的部分,他們所諳熟成誦的一篇、一句甚至一詞,很多年后還會縈繞在他們的腦際,出入于他們的口耳;在世界的某個角落,無論是繁華喧鬧的都市街頭,還是遙遠幽僻的鄉鎮路口,他們會憑著這一篇、一句甚至一詞,相視一笑,莫逆于心:這些古詩文,會是他們未來相互辨識和相互認同的一種憑借。往大了說,有關這些古詩文的教與學,是塑造我們未來的文化認同的重要部分。
說到古詩文的教與學,因為這些篇章并不是以我們現在所熟悉的字句、程式、規范來書寫的,初初接觸,一定會有異樣的隔膜之感。進入古詩文的世界,自然得有相應的方式和路徑。
或許首先還須熟讀成誦。雖然漢語古今之間有差異,但兩者的關系畢竟屬一種語言的變化延展,即使以陶淵明“不求甚解”(《五柳先生傳》)的姿態去讀,古典詩文的意蘊依稀仿佛還是能略有了解;況且就是在過去時代,學童的學詩習文,也多以不斷交替而連續的讀書、背書、溫書的方式開始,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當然要真切把握,熟讀成誦遠遠不夠。字詞意旨,句式語法,格律規范,篇章結構,都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積累相關知識,漸漸熟悉其中的細節和曲折,終至于了然于心。這一部分,往往是如今的古詩文教與學投入最多時間和精力的環節。這很自然,因為打通古典篇章古今之隔膜的關鍵即在于此,否則恐怕難免霧里看花。
然而猶有進境,桐城古文一代大家姚鼐曾指這一類“格、律、聲、色者,文之粗也”,而“神、理、氣、味者,文之精也”(《古文辭類纂序目》)。打通字句程規的隔膜之后,向上一路,還得深入體會其中的氣韻精神,如此才能真正領略古典詩文之美之妙——那就得多閱讀、多涵詠、多思考了。當然,最后的理想,是由詩文而知作者、知時代、知文化,鑒往而察今,化傳統為骨血,走向未來。
你們面前的這部書,集十二年基礎教育將要教學的208篇古詩文于一冊,可以提供熟讀成誦的方便;各篇章都給予了簡要的注釋,可以幫助打通古今之間字詞句篇的隔膜;每一篇詩、詞、文,我們都寫出了或全面綜合或立足獨特視角的認識和感受,當然“詩無達詁”,不能說我們的理解和體會是唯一的——事實上也不可能有唯一的——但相信一定能有助于你拓開思路,更好把握這些古詩文的格律聲色、神理氣味。
古詩文是浩瀚的海洋,要真正認知其美其妙,得多學多思,揚帆遠航。我們編撰的《你應該熟讀的中國古詩》《你應該熟讀的中國古文》以及《你應該熟讀的中國古詞》等冊,或許可說是更大的航船,期待你向大海的深處探尋,我們共同來領略瑰麗多彩的海天勝景。
陳引馳
2018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