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滁州西澗
- 中小學必背古詩文208篇
- 陳引馳
- 495字
- 2018-08-29 15:33:11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賞析】
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提出藝術境界可以劃分為“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兩種。按照王先生的標準,韋應物這首詩刻畫出了“無我之境”。瞧,在春天傍晚的野外,澗邊青草叢叢,隨意生長,樹冠枝葉茂密,有黃鸝清脆的鳴叫聲從枝葉中傳出,只聞其聲,不見其處。一陣雨過后,澗中水勢上漲,水流湍急。渡口一只空空如也的渡船橫在岸邊,既沒有擺渡人,也沒有要渡河的行人。這首詩中沒有人,只有充滿野趣的大自然。
不過“無我之境”其實并非真的無我,只是讓“我”隱藏起來,藏到詩的更深處。而且不論怎樣隱藏,總會露出痕跡。這首詩開頭的第一個詞“獨憐”,便讓“我”若隱若現地顯露出來了。“獨憐”即偏偏喜愛,原來這看似無人的世界,詩人一直站在旁邊,眼中帶著欣喜。
王國維先生又說:“無我之境,人惟于靜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美,一宏壯也。”誠然,這首《滁州西澗》,真是優美極了。
韋應物(約737—約791),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官至蘇州刺史,故稱韋蘇州。中唐著名詩人,擅長寫山水田園詩,后人將他與王維、孟浩然、柳宗元并稱為“王孟韋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