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風
- 中小學必背古詩文208篇
- 陳引馳
- 425字
- 2018-08-29 15:33:11
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5]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賞析】
如果我們將這首詩的題目掩去,能知道它寫的什么嗎?
能讓秋天的樹葉飄落,能讓春天(這里的二月自然是傳統(tǒng)陰歷的二月而不是陽歷的二月,所以這時開的花算是春花)的花開放?是不是指天氣的寒暖啊?
能讓江上掀起千尺大浪,能讓竹林向一邊傾倒?哦,這應該是風了!回過頭來看,前兩句所謂能讓秋天的樹葉飄零,是說秋風能吹落秋葉;能讓春天的花開放,是指春風會催開春花!
獲得了謎底,也就能體會這首詩的妙處了:全篇二十個字,沒有一個“風”字,卻每一句都在形容“風”的力量和作用;“風”是無形的,但它的力量則都通過有形的圖景呈現(xiàn)出來。
其實,要表現(xiàn)“風”,我們還可以訴諸觸覺,寫風的強勁或者和煦;我們還可以訴諸聽覺,寫風的輕吟或呼嘯。這首《風》只關涉我們的視覺,可以說它有些單面;不過,一首短篇,能抓住一個側(cè)面,也是一種聚焦吧。
李嶠(645—714),字巨山,唐代政治家、文人,曾三次拜相,與蘇味道、杜審言、崔融并稱“文章四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