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前言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這是許多人在談到“唯心主義”時常常引用的話,王陽明也因此被當作唯心主義的代表。雖然王陽明提出的“心是萬事萬物的主宰”的觀點屬于哲學中的唯心主義,但如果狹隘地給王陽明貼上“唯心主義”的標簽,就曲解了這位智者創造心學的本意,他的目的是呼吁人們認識并挖掘內心潛藏的強大力量,幫助人們修煉強大的內心,減少人生的煩惱和痛苦,增加快樂和幸福。

心是天地萬物的主宰,心外無理,心外無物,是王陽明心學的基本觀點。在陽明心學體系中,“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是三個重要的命題。“心即理”是陽明心學的邏輯起點,也是其哲學思想的理論基礎。王陽明主張“吾心之良知,即所謂天理也”,認為求“理”不在于“格物”,而在于“致知”,即“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則事事物物皆得其理”。

“知行合一”是陽明心學的核心,是其理論體系的主體結構,是以“心即理”之說作為理論基礎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互相聯系、互相依存,強調認識過程中“知”“行”兩個階段之間的統一與聯系。

“致良知”是陽明心學關于認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對“心即理”“知行合一”等心學命題的理論概括與升華,標志著陽明心學的發展到達了頂峰。在王陽明看來,“良知”就是“道”“天理”“本心”,“致”就是使良知“明覺”和“發用流行”,“致良知”也就是把“良知”擴充、推及萬事萬物之中,予以發揚光大,從而將人的潛在道德意識轉化為現實的人生價值。

王陽明認為,人心是根本問題,是產生善與惡的源頭。任何外在的行動、事物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一切統一于心。他還說,人的“心”本來就有著神奇的作用,如行云流水般變動流轉于萬事萬物之中,反映著各層次事物的客觀規律。

如果人能靜下心來,自然就能發現其中的規律,將事情做得十分完美。我們心靈的能力之所以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是因為它被各種詆毀、贊譽等利害關系遮蔽了。如果能夠摒棄“自我”的束縛,保持我心不動,遵循萬事萬物的自然規律,并以此對待各種事物,心靈就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將看似異常神奇的良知妙用發揮出來。

正確認識自我與天地自然的關系,便能擺脫“自我”的束縛,獲得更高的智慧。有詩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只有心靈達到一定境界,才能看到更深更遠的地方。心境提高了,人的智慧、能力、素質也會隨之提升。

不過,想要讓心靈達到一定境界,人們需要用一顆虔誠的心去認真思考人生,猶如《大學》中所言:“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只有心靈達到清明的境界,人才能洞察萬物的規律,思考問題才能全面,處理事情才能完善。正如王陽明的勸誡:放松你的心,使你充盈的“天理”立刻就會出現在眼前。因為真正的生活在于內心,一切斗爭都是心戰,所以只有內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點亮一盞心燈,釋放內心的光芒與力量,修得強大的內心,便能在浮躁的社會氛圍中獲得寧靜,收獲內心的充實與幸福。

品牌:卓文天語
上架時間:2018-08-22 10:47:01
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卓文天語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科技| 五家渠市| 台前县| 常宁市| 临泉县| 个旧市| 特克斯县| SHOW| 新津县| 佛山市| 安丘市| 奉新县| 贵港市| 阳春市| 同江市| 元江| 义乌市| 阳西县| 平罗县| 东乌珠穆沁旗| 永济市| 安陆市| 永宁县| 雷波县| 井研县| 乃东县| 长沙市| 峡江县| 永州市| 呼图壁县| 黄石市| 富锦市| 崇州市| 县级市| 扶风县| 苍梧县| 沁水县| 稻城县| 大理市| 余庆县| 洛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