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一
1977年9月。
在這個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幫”的一年之后。
希亞,一個十三歲的美麗女孩要上中學了(那個年代小孩七歲上學,中途恰逢國家教育招生改革,春季該秋季招生,希亞他們上小學又集體蹲了一年,因而13歲才小學畢業)。
希亞的對口中學是古城第十三中學,簡稱十三中。距希亞家只隔一條馬路,這條馬路叫陵園路。
九點鐘,希亞的好朋友,李艷站在希亞家樓下,沖著樓上扯著嗓子使勁喊:“希---亞!希----亞!報---到---嘍--!”
“來-------了!”希亞回答的嗓門更大。
希亞一邊答應著,一邊抓起桌上母親留下的學費,揣進兜里直奔樓下。
希亞家住在三樓。也就是最高一層,希亞家的樓有一個很時髦的名字叫“向陽樓”。
這棟樓是文革產物,簡易樓。冬天冷,夏天熱,但比起希亞的那些同學住的平房來說,希亞家的住宿條件已經是不錯了。畢竟是單元房,盡管廁所在外,三家公用一男一女兩個廁所。李艷她們平房住的上百號人家可是公用一個大旱廁。希亞扶著樓梯扶手,連蹦帶跳地竄下樓去。
“你這回咋不著急了?”李艷埋怨道。
“剛把屋子收拾完,”希亞說。
“你也太愛干凈了!”李艷說。
“沒辦法啊,別說了,趕緊走吧。”希亞摟著李艷肩膀連哄帶拽地說。
希亞和李艷從小玩大,希亞是家里老二,上面有個哥哥,比希亞大好多。瘦弱單薄的希亞,有雙會說話的大眼睛,在巴掌大的臉上,顯得特別大。與希亞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李艷長了一對可愛的小眼睛,黑黝黝,胖乎乎。李艷嗓音很甜美,歌唱的特別棒。
上中學對希亞和李艷說既興奮又緊張,兩個女孩相互鼓勵,互相戲耍著來到十三中校門口。
十三中的校門口對她倆來說并不陌生。因為她們的哥哥姐姐都曾在這里上過學。離他們家也近,是他們每月買煤買糧的必經之路。
兩個人來到學校的時候,校門口已經是人山人海。“歡迎新同學”的大幅標語讓兩個女孩子特別好奇:
“這是歡迎咱倆的吧!”希亞和李艷嬉笑的說道。當然聲音只有他們倆人才能聽到。
新生分班的大紅榜一溜七張張貼在學校校門口的宣傳欄上。希亞和李艷擠進人群,踮著腳尖,伸長脖子在大紅紙上尋找著自己的名字。
“李艷、李艷,”李艷心里默默地說著。
“我在一班!”突然,李艷像發現新大陸似地的叫嚷起來。希亞一看李艷找到了自己的名字,更加著急,拽著李艷焦急的在紅榜上尋找這自己的名字。從第一張一直看到第七張,脖子都仰得有點發酸了,終于在第七張的名單上發現了自己的名字:“喬希亞”
“看!看!我在七班,我在七班!”希亞也興奮的叫起來。兩人興奮的擠出了人群。
“我還以為咱倆在一個班呢!”希亞有些傷感地說。
希亞說這話是有原因的。
希亞和李艷上的是父母所在企業的子弟小學。一個年級一個班,全班同學都在一個大院里。上學一起走,放學一起回,全校總共不到三百人。
希亞和李艷沒見過這么大陣勢有點發懵。倆人在墻角悄悄耳語了一翻,決定一起報名。希亞先陪李艷報名,完后李艷再陪希亞報名,相互借膽,有個依靠。商量完畢,倆人便根據指示牌找起了“初一一班。”
初一一班在臨街教學樓二樓把東頭第一間。
臨街教學樓是一幢五十年代蓋起的樓房,總共有三層,磚混結構,人字形大屋頂,外墻是青磚。整棟樓內沒有廁所。
樓道里熙熙攘攘,新生們在昏暗的走廊里擠來擠去都在抬頭尋找自己的班。李艷找到班級所在的教室后,發現講臺上站著一位短小精悍的男老師,鼻子上架一副眼鏡。男老師特年輕,正被一群學生包圍著。
“這老師咋是個男的?”李艷心里怪怪的。
李艷他們子弟小學老師清一色女性。所以在她心里就烙上了“老師一定是女性,女性才能當老師”的印象。李艷沒敢多想,紅著臉趕緊交完錢,領了書本陪希亞報名。倆人又開始在人群里往西頭擠。希亞的班在二樓最西邊把頭。
“哎,我們班老師是個女的,還挺年輕,扎倆小辮。”希亞悄悄對李艷說。希亞是隔著教室門看到講臺上的老師的。
同樣,希亞交完學費,領了書本后便和李艷在學校轉了一圈就回家了。
她們倆沒敢在學校多停留,都要急著回家給家長做午飯。
第二天,希亞一大早就趕到李艷家,催促李艷趕緊上學。李艷是個慢性子。每次出門前都要照鏡子。這不,又在打扮著,一會兒把劉海梳上去,一會兒又把劉海梳下來。看的希亞急催促,可再怎么催促李艷就是不著急,只等李艷打扮停當,自己滿意為止,倆人才相伴來到學校。上了二樓倆人分手各自進了各自的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