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亂世離歌之愛在楚國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輪回歲月幾紅顏 煙花瞬間成桑田
戰國末年,群雄并起,各諸侯國之間的戰爭接連不斷,社會呈現天下大亂的形勢。北起長城,南達長江流域,先后出現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大國,這七個大國為了擴張自己的勢力,一面在本國實行變法改革以圖強,一面相互混戰,侵伐小國,互相兼并,戰爭愈演愈烈,那是一個最動蕩不安的年代.....
秦國歷六世而逐漸強大,先后滅韓、魏、楚、燕、趙、齊,贏政稱霸江湖,一統天下。
敦不知,十五年后,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劉邦在垓下以60萬大軍將10萬楚軍包圍,項羽在烏江自刎,劉邦開創西漢鼎盛功業。
有四位高人,隱姓埋名,誰也說不清,他們從何處來,他們是何處人,他們神秘的出現在商山上,從此結茅山林,蟄居商山,人稱“商山四皓”,他們許是看透了世事人情,過著采食商芝、棲身洞穴的清貧生活,人們叫他們“東園公”、“夏黃公”、“綺里季”、“甪里先生”。
商山四皓曾留下《采芝操》詩句,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曄曄紫芝,可以療饑。唐虞世遠,吾將何歸?駟馬高蓋,其憂甚大。富貴之畏人兮,不如貧賤之肆志。”
公元前200年左右,四位品行高潔、銀須皓首的八十歲老人出山輔政,保太子劉盈不被廢黜。
話說這商山,位于陜西省商洛市丹鳳縣境內,商山秀麗奇特,其高峻與嵩山華山齊名,造型起勢,形如商字,十分幽靜偏僻,它也被稱為“楚山”。
“商山四皓”所作《采芝操》流傳于后世。唐代李白曾留詩句“功成身不居,舒卷在胸臆”,白居易則評價商山四皓“皤皤四先生,高冠危映眉。從容下南山,顧盻入東闈”。以商山四皓為題材的詩篇和繪畫作品很多,“眉如松雪齊四皓,調笑可以安儲皇”,商山四皓的政治功業與隱逸思想成為文人土大夫政治理想的寄托,也成為文人雅士借以寄托自身的精神抱負的象征和隱喻。
江湖笑,恩怨了,路迢迢,明月照。
紅塵笑,笑寂寥,心太高,到不了。
江湖笑,恩怨了,人會老,心不老。
愛不到,放不掉,忘不了,你的好。
江湖笑,愛消遙,琴或簫,酒來倒
仰天笑,全忘了,歸去來兮,輕飄飄
江湖笑,愛消遙,愛或恨,都不要
仰天笑,全忘了,歸去來兮,輕飄飄
“木黎,你說這些人,整天爭什么,斗什么,到頭來,還剩下什么?”一位銀發老婆婆拄著拐杖,背后是蒼山云海,看著山腳下幾不可見的長隊馬車,巡著山路,執著的上山。
“莫愁,世人看不透而已。”木黎的眼神看著遠方,有點空洞,但是他的神態里沒有顯出一絲的老態龍鐘,一身磊落的青布長衫在山風的吹動下,更襯出他的凜然浩氣。
“你沒聽說,爭名奪利幾時休,騎著驢騾思馬駿,官居宰相望王候,只愁衣食既勞碌。不過是為名為利而已。”一旁的另一個高個子老頭兒不置可否的也望著山下來拜訪的人——原來是留侯張良奉太后之命上山來請四位長壽老人出面,在劉邦面前為太子謀個情面。
“難道不是么?當年秦國滅韓國的時候,可沒有一丁點兒的手下留情!現在山下來的,正是當今大漢朝的留侯張良,他的祖父、父親兩朝為韓國宰相,到了他這輩兒,沒有沾到這個福氣,韓國被滅了,他一心抗秦,終于秦國被滅了,痛快啊........”穿著奇裝異服的這個老頭兒手上拿著一朵白芷花,摸摸山羊胡子,咯咯的笑起來,像個小孩子。
“嗯!這個張良也不是什么好東西,項伯殺了人逃到睢寧,曾受他庇護,吃里扒外的項伯百般疏通,要不然在函谷關一戰,他們就該死了!哪有什么大漢朝,哪有什么留侯!”一旁的另一個老嫗卻十分惱恨的說道。雖然她年齡大了,但是頭發仍舊漆黑,雙眼冒著精光,一看就是個練武的把式。
“那我們幫,還是不幫?”銀發老婆婆問向他們三人。
“這主意,不一直是你拿的么?”高個子老頭兒笑問道。
“怎么,我這個老太婆,不能當這個家嗎?”銀發老婆婆朝他們翻了個白眼,仍帶著調皮的味道,一笑起來仍舊令人動容,鶴發童顏的她,皮膚白里透紅,精神爽朗,只是眼神里似乎藏著無限的滄桑和哀傷。
“哪敢哪!哪敢哪!”他們三人齊聲戲謔道。
“哼!這事,我看還是別管了,管他劉邦立誰為太子呢,真要算起來,我們還是仇家,憑什么幫他處理家務事啊?!他的家事,也讓我們這四個老人來操心,費勁!”老婆婆絮絮叨叨道。
“還忌恨羽兒被他們所殺么,已經過去三十年了.......”木黎高個子老頭兒擺擺袖子笑道。
這四個曾經在戰國末年叱咤風云的人物,這會兒,也只是站在山巔上,含著微笑,看著世界。
他們曾經那樣的風流倜儻、風華正茂,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現在,他們退出了江湖,退出了歷史的舞臺,退出了人們的視線,他們活得那樣自在、瀟灑、如意。
過去,他們是人杰;現在,他們是傳奇;后來,他們是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