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
隋唐五代史(上下冊)書評詳情
最后談一下本人對于作者的史評感想,作者對于隋唐帝王評價未免過低,個人認為這可能還是作者長期處于民國時代,而民國時代乃中華文化發展之低谷,人們對于中國歷史多抱懷疑乃至貶斥的態度,此是作者時代局限性,似乎不必苛責。今人處于盛世,當對中國歷史抱有敬意。
先生不諱言唐太宗的雄才,卻也點破:“貞觀之治”的根基,是隋末戰亂后“地廣人稀、無兼并之患”的特殊環境。
- 隋煬帝國力耗盡留下的“均田制殘卷”,反而讓初唐百姓“有田可耕”;
- 突厥內亂、高句麗分裂的“外部真空”,給了唐朝休養生息的窗口期。
他寫:“盛世之成,非一人之功,乃時勢與人力共鑄之果。”(打破“圣君創造歷史”的單維敘事,堪稱歷史觀啟蒙!)
2.?安史之亂:不只是“紅顏禍水”,更是制度潰爛的必然
世人多罵楊貴妃誤國,先生卻直指核心:
- 府兵制崩潰,導致中央無兵可調,節度使“手握雄兵而天子無威”;
- 均田制瓦解后,流民激增,安祿山的“胡漢雜糅軍團”,本質是吸納了大量無業游民的“亂世武裝”。
一句“叛亂之根,早埋于開元盛世的繁華之下”,道盡“盛極而衰”的歷史規律——原來真正的歷史教訓,從來不是“防某個人”,而是“防制度之弊積重難返”。
3.?五代十國:亂世里藏著“唐宋變革”的密碼
這段被視為“混亂”的時期,先生卻看到進步:
- 門閥士族徹底消亡(朱溫殺盡“白馬驛清流”),科舉制真正成為“寒門上升通道”;
- 商業市鎮興起,“交子”萌芽于蜀地,市民文化初現(比宋朝早了半個世紀)。
他說:“五代之變,乃貴族政治向平民政治的‘劇痛轉型’——舊秩序崩塌時,新文明的種子已在廢墟中破土。”??【為什么說這是“讀史入門的天花板”?三個“硬核”理由】- “翻案”卻不武斷,全靠史料說話:
先生每提一個觀點,必引《舊唐書》《資治通鑒》等原始史料對比——比如考證“玄武門之變”,既列《唐書》的“正義性敘事”,也摘《大唐創業起居注》的“李淵派系記載”,讓讀者自己看見“歷史書寫中的立場博弈”。
- “小切口”見“大脈絡”,拒絕碎片化:
看似在講“牛李黨爭”,實則串聯起“科舉制與門閥殘余的對抗”;寫“黃巢起義”,卻深挖“中唐以來賦稅苛重與流民問題”——每一個歷史事件,都是“經濟、制度、人性”交織的結果,讀來如同解一道復雜的歷史方程式。
- 語言老辣如刀,卻暗藏現實關懷:
他寫“隋亡于急功近利(大運河、征高句麗)”,筆鋒一轉:“治國如治水,急疏則潰,緩導則安。”看似說古,實則在談“發展節奏”;寫“五代武將亂政”,又嘆:“權力若無制衡,匹夫亦可成虎。”字里行間,都是“以史觀今”的清醒。??【一句話總結:讀呂思勉,是給歷史“卸妝”】不同于通俗歷史的“故事化包裝”,這本書帶你看到歷史的“素顏”——盛世有陰影,亂世藏新機,英雄背后是時勢,昏君腳下有積弊。
讀罷合卷,忽然懂了先生說的:“學歷史不是為了記住年份和事件,而是學會‘看清楚一件事如何變成今天的樣子’。”從隋唐的“三省六部”到五代的“樞密院雛形”,從均田制到租庸調法,那些藏在制度變遷里的“歷史邏輯”,至今仍在影響著我們理解世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