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37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作者簡介
- 一 災害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
- 中國傳統農業災害觀的早期形態
- 歷史災荒資料的信息識別和利用
- 我國歷史農業災害信息化資源開發與利用
- 先秦時期西北地區災荒資料探研
- 中國古代救荒書中的減災技術資料價值評估
- 中國古代救荒書研究綜述
- 中國災害史研究中的自然與人文學科趨向——第三屆中國災害史學術研討會會議紀要
- 科技史視野下的災害與減災問題——陜西省科技史學會學術年會紀要
- 歷史災害研究中的若干前沿問題
- 二 歷史災害風險與糧食安全研究
- 傳統農業時代鄉村糧食安全水平估測
- 《科學時報》問糧系列之六:傳統中國的糧食安全——一個“高水平的陷阱”
- 《詩經》中糧食安全問題研究
- 中國的糧食安全及應急預案:糧食儲備的意義
- 中國的干旱與饑荒:基于歷史記錄的災害風險評估
- 三 中西方災荒史比較研究
- 中西方歷史災荒成因比較研究
- 中西災荒史:頻度及影響之比較
- 農業技術進步對中西方歷史災荒形成的影響
- 災民生活史:基于中西社會的初步考察
- 四 歷史災害與社會發展研究
- 西漢時期的水患與人水關系
- 瓠子河決的歷史記憶——西漢洪水事件及其兩千年災害敘述
- 霧霾的歷史觀照與現實關注——基于科學史的霾態問題思考
- 政區調整與災害應對:歷史災害地理的初步嘗試
- 古代災后政區調整基本模式探究
- 兩漢時期關中地區的災害變化與災荒關系
- 西漢時期西北地區農業開發的自然災害背景
- 歷史時期西北地區的農業化及其自然與人文原因
- 西北地區傳統農業減災技術史考察
- 重評西漢時期代田區田的用地技術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選題申報單
- 內容簡介 更新時間:2025-04-24 18:54:18
推薦閱讀
- 海上絲綢之路地緣風險評估與決策支持
-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生物處理及穩定化
- 銀川平原第四紀地質環境演變研究
- 環境監測實驗
- 地下水在線監測、模型應用與污染預警
- PM2·5和氣體凈化技術
- 水污染控制案例教程
- 從綠到金:打造企業增長與生態發展的共生模式
- 場地環境精準調查技術與應用
- 恪守紅線:新形勢下企業安全環保工作的探索與實踐
- 遼寧省高影響天氣預報技術
- 生態與能源:國際視野、中國戰略、前沿探索
- 情境中的行動者:大氣污染防治政策有效執行研究
- 中國水處理行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再生水卷)
- 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貴州實踐研究
- 生態文明建設:湖南實踐
- 反滲透系統優化設計與運行
- 中國室內環境概況調查與研究
- 地震勘探原理與解釋
- 探尋對策 興利除害:山東省淮河流域防汛抗旱研究文集
- 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百問百答(新時代鄉村振興百問百答叢書)
- 中國二氧化碳地質封存環境風險評估
- 流域生態系統恢復價值評估:CVM有效性與可靠性改進視角
- 地震資料在隱蔽圈閉識別中的應用
- 生態文明建設知識簡明讀本(知識篇)
- 地震資料人機聯作解釋概論
- 生態城鎮化發展之路:以蘇豫兩省為例
- 物聯網與公共安全
- 河南省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
- 重金屬污染廢水的微生物修復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