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65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作者簡介
- 文前輔文
- 編委會
- “無我報心”的思想淵源與含意
- 一 問題之所在
- 二 報心的含意
- 三 “無我報心”的思想淵源與含意
- 四 結論:“無我報心”的展開與關聯
- 義湘的戒律觀
- 一 緒論
- 二 《涅□經》與義湘
- 三 與道宣交流的可能性
- 四 “義凈洗穢法”的意義
- 五 結語
- 參考文獻
- 義湘及其后學的“一乘”思想
- 一 “一乘”與“華嚴一乘”
- 二 “一乘”與“理理相即”
- 三 “一乘”與“三乘”
- 四 “一乘”與《起信論》的思想定位
- 五 結語
- 東亞佛教史上的義湘敘事
- 一 法藏對義湘的記述
- 二 新羅末高麗初時期的義湘敘事
- 三 贊寧《宋高僧傳》的義湘敘事
- 四 高麗時期的義湘敘事
- 五 日本《華嚴宗祖師繪傳》的義湘敘事
- 六 結語
- “一乘法界圖”題名諸家解
- 一 義湘的解釋
- 二 神琳對“一乘法界圖”的解釋
- 三 《法融記》對“一乘法界圖”的解釋
- 四 《大記》中的解釋
- 五 《真秀大德記》對“一乘法界圖”的解釋
- 六 結論
- 參考文獻
- 7~10世紀東亞華嚴學中的十佛說
- 一 中國華嚴學的十佛說
- 二 韓國華嚴學的十佛說
- 三 日本華嚴學的十佛說
- 結論
- 《華嚴經》和澄觀著作里的普賢菩薩概念和普賢菩薩修行
- 一 普賢菩薩作為真理、法界和信仰的對象
- 二 普賢菩薩修行
- 三 普賢與懺悔
- 參考文獻
- 《大乘起信論》“體相用三大”義解之研究
- 1.The“Three/Great”in the Awakening of Faith
- 2.The“Great”and Its Exegetical Interpretation
- 3.The“Three”and Its Exegetical Interpretation
- Bibliography
- 澄觀的人性觀
- 1.Subtle Interpretive Differencesas Shown in the Huayan Commentaries and Treatises
- 2.Development of the Huayan School as a Reaction to the“New”Yogācāra School
- 3.Yogīācāra Thesis of Transforming Consciousness into Wisdom—Its Origins and Types
- 4.Huayan Masters' Interpretations of the Thesis of Tran-sforming the Support
- 5.Concluding Remarks
- Bibliography
- Abstracts
- 編后記
- 投稿須知
- 文后
- 封底 更新時間:2025-04-08 18:51:32
推薦閱讀
- 寧夏文化發展報告.2020
- 寧夏地方歷史文化論叢(第五輯)
- 美國大眾文化軟實力研究
- 何草不黃:《漢書》斷章解義
- 文化研究視野中的英美文學
- 孟子解說(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解說)
- 區域文化與文學研究集刊(第13輯)
- 中國繪畫常識
- 百年白話:中國當代詩歌訪談
- 創傷與敘事
- 劉一明:棲云筆記
- 汕頭埠老報館
- 中國傳統美術思想與藝術性研究
- 茶之書
- 當代中國文化國際影響力的生成:“第三極文化”論叢(2018)
- 楚辭精讀
- 閩臺戲苑
- 文化
- 格桑花開在希望的原野:北京師范大學燕化附屬中學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成果
- 廖承志研究備覽(廖仲愷家族·東江歷史文化叢書)
- 中國古代女詩人在英語世界的傳播與研究
- 從文學到哲學:愛默生超驗主義研究
- 從價值傳播到國家形象
- 衣不蔽體:二十世紀中國人的服飾與身體
- 宋代筆記的文體自覺與新變
- 漫步山水樓臺間:休閑審美與創意景觀
- 陶淵明經緯
- 跨文化研究(2016年第1輯/總第1輯)
- 盎格魯:新教源流與早期美國文學的文化建構
- 茶道入門三篇(修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