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68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報告(2019)》編委會
- 序言
- 評價篇
- 第一章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總體評價
- 一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指數測算與評價
- 二 長江經濟帶三大區域綠色發展評價
- 三 長江經濟帶11?。ㄊ校┚G色發展評價
- 第二章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現實研判與對策思路
- 一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進展與成效
- 二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問題與挑戰
- 三 全面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對策思路
- 第三章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湖南位勢與對策方向
- 一 湖南省綠色發展水平測度與評價
- 二 湖南省與長江經濟帶各省市綠色發展比較分析
- 三 湖南省融入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對策方向
- 第四章 湘江流域綠色發展的總體評價
- 一 湘江流域綠色發展指數評價體系構建
- 二 湘江流域綠色發展縱向累計指數變動分析
- 三 湘江流域各市綠色發展橫向比較指數變動分析
- 案例篇
- 第五章 流域綜合治理的“湘江模式”
- 一 湘江流域綜合治理的背景與意義
- 二 湘江流域綜合治理的主要做法
- 三 湘江流域綜合治理的主要成效
- 四 湘江流域綜合治理的經驗與啟示
- 第六章 湖區濕地保護的“岳陽模式”
- 一 洞庭湖濕地保護的重要意義
- 二 岳陽湖區濕地保護的主要做法
- 三 岳陽湖區濕地保護的主要成效
- 四 未來岳陽湖區濕地保護的方向和路徑
- 第七章 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綠色發展的“郴州模式”
- 一 郴州推動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綠色發展的背景及意義
- 二 郴州推動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綠色發展的做法與成效
- 三 以郴州模式為鑒走好綠色發展之路
- 第八章 海綿城市建設的“常德模式”
- 一 常德海綿城市建設的初心、做法與成效
- 二 常德海綿城市建設的主要模式和創新點
- 三 常德海綿城市建設的經驗與展望
- 第九章 生態旅游扶貧的“平江模式”
- 一 平江縣開展生態旅游扶貧的背景與初衷
- 二 平江縣推進生態旅游扶貧的基本做法
- 三 平江縣生態旅游扶貧的主要成效
- 四 平江縣生態旅游扶貧的經驗啟示
- 附錄
- 本書各類評價模型計算部分程序示例
- 報告精讀|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報告(2017)
- 一 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 二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是多元素、多層次的復合決策目標系統
- 三 “長江指數”穩步上升,但發展不充分、不平衡
- 四 長江經濟帶產業綠色發展面臨挑戰
- 五 加快推動長江經濟帶城市綠色協同發展
-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報告(2017)》出版發布社會反響
-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水平前三名出爐 上海居首
-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報告(2017)》發布
-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指數平穩上升
-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報告(2017)》發布
-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報告(2017)》發布 湖南綠色增長度表現搶眼
-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舉行《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報告(2017)》成果發布會
-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指標要形成特色
- 始終把出高質量成果作為智庫建設的生命線
- 偉大的事業,產生史詩般的成果
-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報告(2017)》發布正當其時
- 讀《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報告(2017)》的四點體會
- “長江指數”及其背后的思考
-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報告》的特色及現實意義
- 封底 更新時間:2025-04-07 15:32:07
推薦閱讀
- 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報告(2013)
- 雄安新區發展研究報告(第四卷)
- 貴州營商環境百企調查(2019)
- 能源神話與現實
- 共建世界級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二十年發展歷程
- 西部陸海新通道與產業融合發展理論與實踐
- “一帶一路”與浙商全球化
- 近代粵港澳經濟史研究
- 珠三角區域發展報告(2012)
- 2014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報告
- 旅游資源規劃與開發
- 中國公司治理分類指數報告No.15(2016)
- 東北全面振興方略
- 鄉村振興背景下羅霄山郴州片區縣域城鎮化發展路徑研究
- 中國民族地區經濟社會調查報告:洛扎縣卷
- 現代化長株潭大都市圈
- 低碳經濟時代的四川產業發展戰略
- 強農惠農政策促進陜西農民增收研究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網絡研究
- 城市區域經濟運行分析
-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民財產性收入問題研究:以青海東部農業區為例
- 尋路中國制造:佛山樣本解密
- 上海郊區發展報告(2013~2014)
- 創意產業發展戰略與路徑研究:以寧波為例
- 城市規模預測方法與應用:以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市群為例
- 中原經濟區空間俱樂部趨同研究
- 地方政府基礎設施債務融資研究
- 內蒙古自治區民營經濟發展報告(2022)
- 山西農政要覽1990-2019
- 共同富裕的一面旗幟:賈家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