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指數測算與評價

基于層次分析—灰色關聯(AHP-GRAP)聯合評價法,以綠色發展總指數為目標層,以綠色增長度、綠色承載力、綠色保障力為一級指標,以結構優化、創新驅動、開放協調、水資源利用、水生態治理、綠色投入、綠色生活為二級指標,以36個具體指標為三級指標,對2011~2017年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水平進行測度與評價。

(一)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總指數綜合測算結果與評價分析

2011~2017年,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總指數測算結果如圖1-1所示。

1.總指數變動態勢

2011~2017年,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總指數由49.39上升至60.44,其間,雖有小幅震蕩但總體而言呈平穩上升的態勢。從總指數次級指標來看,綠色承載力貢獻最大,綠色保障力其次,但綠色保障力指標值年均增速不高,而綠色增長度指標對總指數貢獻偏低,僅在2013年略超綠色保障力,2016~2017年其發展加速,與綠色承載力的貢獻相當(見圖1-1、1-2)。

圖1-1 2011~2017年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總指數

圖1-2 2011~2017年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一級指標得分對比

2.總指數增速變動情況

2011~2017年,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總指數年均增速為3.42%,其間,雖有小幅震蕩但總體而言呈平穩上升的態勢,尤其是2016年與2017年保持了穩健增長勢頭,年均增長達3.57%,表明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穩步推進,綠色發展水平穩健提升(見表1-1)。

表1-1 2011~2017年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總指數增速

同樣,綠色承載力對總指數增速的貢獻最大,其次為綠色保障力,雖然綠色保障力年均增速僅為2.70%,但后期加速發力,穩定提升,2016年與2017年年均增速幾乎追平另外兩項指標。相對而言,綠色增長度對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總指數增長率的貢獻偏低,但2016年后提速,與綠色承載力并駕齊驅。由此可知,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不斷提高綠色增長度,將是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方向。

(二)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分項指數測算結果與評價分析

將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總指數分解為綠色增長度、綠色承載力和綠色保障力3個一級指標,分項進行分析和評價。

1.綠色增長度的測算結果與分析評價

測算結果表明,2011~2017年,長江經濟帶綠色增長度由45.82上升到56.51(如圖1-3所示),年均增長率為3.56%,其中2013年表現出色,增幅達12.03%,2014年增幅逆轉為負,此后保持平穩上升態勢,2016~2017年年均增幅為3.58%,略高于總體平均水平。

圖1-3 2011~2017年長江經濟帶綠色增長度變化趨勢

從二級指標對綠色增長度的貢獻來看,結構優化的貢獻居首,創新驅動的貢獻排尾。2011~2017年,結構優化指數由49.31升至69.24,略呈勻加速態勢,年均增速5.82%。源于其次級指標即三級指標中人均GDP、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工業勞動生產率均實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其中人均GDP在近五年間增長接近40%。特別是2016~2017年兩年人均GDP增幅達29.33%,工業勞動生產率甚至達44.84%;與此同時萬元GDP能耗也出現較大幅度下降,由0.68噸標準煤/萬元下降到0.46噸標準煤/萬元,共同為結構優化指數的快速增長提供了強勁支撐。

開放協調為長江經濟帶綠色增長度的提升做出了較大貢獻,但近兩年受大環境影響,部分指標表現欠佳,2011~2017年,開放協調由49.83上升到58.64,然后回落至56.88,年均增速2.23%,2016~2017年兩年總體出現負增長,跌幅接近3%,年均跌幅為1.51%。從三級指標看,其中城鎮化率由50.29%小幅上升到58.29%,外商投資企業投資總額增速由12.26%升至15.52%,地方財政住房保障支出比重基本平穩,2017年回落至3.49%,甚至低于2011年的3.65%;出口交貨值相對規模呈現逐年微幅下降趨勢,2016~2017年增幅為-16.51%,城鄉居民收入比由3.15平穩下降至2.70,泰爾熵指數由0.10下降到0.09。

從圖1-4可以發現,綠色增長度與創新驅動的表現具有一定的同構性,只是前者增減程度更為緩和,綠色增長度在2013年前后的上升下降是與創新驅動能力的大幅升降及開放協調發展過于平緩分不開的。2013~2014年,創新驅動由53.27大幅下降到45.09,2015年持續降至43.17,年均增速為-3.27%,但開放協調在2015~2016年的大幅下降沒有改變綠色增長度的態勢,這主要得益于結構優化的穩定支撐和創新驅動能力的階段性平穩發展的支撐。從三級指標來看,R&D經費投入強度、萬人擁有科研人員數都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但是新產品銷售收入增速出現明顯波動,萬人發明專利授權量先升后降,但總體呈上升趨勢,技術市場成交額增速明顯下降,信息產業占GDP比重波動變化,整體呈現微幅下降趨勢,其中,技術市場成交額增速2011年為19.54%,2013年達到峰值31.7%,2015年降至14.01%,2016年開始回升,2017年升至19.51%;信息產業占GDP比重由2011年的4.24%波動下降,到2017年降至4.05%。由此可見,著力提高創新驅動能力將是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主攻方向。

圖1-4 2011~2017年長江經濟帶綠色增長度二級指標變化趨勢

2.綠色承載力的測算結果與分析評價

測算結果顯示,長江經濟帶綠色承載力由2011年的53.11持續上升,2017年達到65.62(見圖1-5),年均增速達3.59%,2016~2017年基本保持同等速度延續遞增態勢。從其次級指標來看,水資源利用指數和水生態治理指數均呈現穩定上升趨勢,其中水資源利用對長江經濟帶綠色承載力指標貢獻較大,2011~2017年分析期間水資源利用指數由55.40上升到70.64,年均增長率達到4.13%。從三級指標看,其中萬元GDP水耗2011年為123.39立方米/萬元,2017年降至71.08立方米/萬元;七年間工農業用水效率均大幅度提高,其中萬元農業增加值用水量由708.09立方米/萬元降低到515.07立方米/萬元,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由81.84立方米/萬元降低到52.00立方米/萬元;但人均生活用水量始終保持微弱上升勢頭,由61.29立方米/(人·年)提高到67.60立方米/(人·年)(見圖1-6)。

水生態治理指數也有較快提高,由2011年的51.92穩定提高到2017年的63.00,年均增長3.28%,這說明,近年來長江經濟帶水生態治理已取得明顯實效。具體而言,2011~2017年,長江水質前五年明顯上升,長江流域國控斷面三類(水質)以上占比由2011年的80.9%,到2013年升至89%左右;2016年降至82.3%,2017年回升到84.5%;濕地面積前兩年為3.89%,后五年基本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比重為5.65%,保持穩定;萬人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總體增強,自2012年持續穩步遞增,2017年回調至2056.63立方米/(萬人·日);化學需氧量排放強度與氨氮排放強度均出現持續明顯下降,萬元GDP化學需氧量排放由4.26千克/萬元下降到1.33千克/萬元,萬元GDP氨氮排放量由0.53千克/萬元下降到0.18千克/萬元;化肥施用強度由0.50噸/公頃降至0.49噸/公頃,而農藥施用強度總體保持小幅下降,時有波動但變化不大,基本保持在17.2~18.3千克噸/公頃。

圖1-5 2011~2017年長江經濟帶綠色承載力變化趨勢

圖1-6 2011~2017年長江經濟帶綠色承載力二級指標變化趨勢

3.綠色保障力的測算結果與分析評價

測算結果顯示,2011~2017年,長江經濟帶綠色保障力由49.98上升到58.63(見圖1-7),年增速為2.70%,其中2016年和2017年兩年增幅達7.19%,年均增速為3.53%,保持了2013年以來的增長態勢。從數值上看,大多年份綠色保障力指數低于綠色承載力指數、高于綠色增長度指數。從增長率來看,與綠色增長度及綠色承載力相比,綠色保障力的年均增速低不到1個百分點,也比長江指數3.42%的年均增速低0.72個百分點。由此可見,長江經濟帶綠色保障力一方面基礎比較薄弱,另一方面保障力提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長江經濟帶的綠色發展水平和速度。

綠色投入增長較快是綠色保障力提高的主要原因。2011~2017年,綠色投入指數由41.07上升到48.28,年增長率為2.73%。從三級指標看,2011年,節能環保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比重為2.51%,此后總體呈先降后升態勢,2016年微弱回落,到2017年大幅增長到2.73%,后兩年年均增速為6.79%。此外,水利環境固定資產占全社會固定投資比重由8.33%提高到13.91%,增速明顯,特別是2016年及2017年年均增幅達25.76%;但萬人擁有環保人員數自2015年開始有所下降(見圖1-8)。

2011~2017年,綠色生活指數由63.93提高到74.85,呈現先升后降再持續上升的狀態,年均增長率高達2.66%。從三級指標看,突發環境事件次數評分由2011年的99.09升至2013年的131.18,2017年降至33,總體而言,說明環境保護與治理卓有成效。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由84.89%上升到98.87%,建成區綠化覆蓋率也由39.57%變為40.92%,略有提升。公共交通覆蓋率每萬人擁有公共交通車輛由11.39標臺/萬人上升為14.35標臺/萬人,小幅提升。地級及以上(省會)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重由2011年的90.76%降為2013年的59.18%,2017年升至76.63%,波幅較大,但后兩年增幅明顯,超過10%。

圖1-7 2011~2017年長江經濟帶綠色保障力變化趨勢

圖1-8 2011~2017年長江經濟帶綠色保障力二級指標變化趨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阳县| 襄汾县| 吴忠市| 墨竹工卡县| 施甸县| 徐州市| 黄冈市| 珠海市| 乐安县| 百色市| 琼海市| 堆龙德庆县| 盐边县| 张家界市| 来安县| 和平区| 高安市| 资中县| 疏勒县| 额敏县| 白沙| 平阳县| 筠连县| 区。| 景东| 溧阳市| 乾安县| 呼玛县| 衡山县| 五指山市| 自贡市| 桂东县| 上饶市| 诸暨市| 隆德县| 双鸭山市| 白朗县| 咸宁市| 昌图县| 辽宁省| 屏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