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言

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核心理念的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尊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規律,順應發展潮流,為推動我國區域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增長帶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和部署。開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研究,是國家戰略層面的現實需求,是對中央和政府有關文件的準確領悟,在當前和未來都將是理論界、智庫界探討的熱點命題。

湖南地處長江中游,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省份之一,承擔著“一帶一部”的建設使命和“守護一江碧水”的歷史重任。作為省委、省政府的核心智庫,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早在2016年就組建了由區域經濟與綠色發展研究所專業技術人員為主的研究團隊,啟動了《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報告》的研究和編撰工作。通過團隊人員的共同努力,《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報告(2017)》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正式出版。這是國內推出的關于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整體性研究的首部專著,在全國率先構建了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體系,首次從流域、區域、省(市)域3個層面對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進行了評價分析,并對長江經濟帶城市、產業、消費3大領域的綠色發展進行了專題研究。著作的出版發布在國內產生了廣泛的積極影響,省內外專家學者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人民日報·海外版》、《湖南日報》、《國際商報》、《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湖南經視、紅網等新聞媒體進行了宣傳報道。

本書是《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報告》年度系列報告的第二本,被列入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智庫團隊重大委托課題并給予資助。謝瑾嵐研究員總體負責全書調研與撰寫工作,劉敏研究員具體負責書稿撰寫過程組織管理。本書由謝瑾嵐提出總體研究思路和框架體系,經多次集體討論細化章節提綱后分工執筆。初稿完成后由劉敏、楊順順、羅黎平初審并提出修改意見,經各章執筆人反復修改后,再由謝瑾嵐終審定稿。

本書由“評價篇”、“案例篇”兩大部分和“附錄”組成。其中“評價篇”包括4章,其結構的邏輯關系如下。首先,繼續發布“長江指數”和對長江經濟帶東、中、西3大板塊、11省(市)綠色發展水平進行測度評價,在此基礎上對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現狀、問題進行研判,并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建議;其次,對湖南融入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位勢與作用、問題與不足進行評價與剖析,對未來發展方向與路徑進行探討;最后,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對湖南省湘江流域綠色發展水平進行測度評價,以期為湖南“守護好一江碧水”提供數據支撐與決策依據。“案例篇”包括5章,選取地處長江經濟帶中游的湖南省為研究對象,分別從流域綜合治理、湖區濕地保護、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綠色發展、海綿城市建設、生態旅游扶貧等方面,對湖南省綠色發展實踐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與成功案例進行總結與提煉。“附錄”主要收錄了本書各類評價模型計算部分程序示例,以及《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報告(2017)》出版發布的各類反響。本書各章節分工如下:第一章,曾召友著;第二章,肖琳子著;第三章,謝瑾嵐著;第四章,楊順順著;第五章,羅黎平著;第六章,劉敏著;第七章,陳文鋒著;第八章,曲婷著;第九章,高立龍著。“附錄”的評價模型計算程序示例由楊順順承擔,反響資料由肖琳子收集整理。此外,楊順順承擔本書模型運算工作,曾召友承擔部分數據收集與處理工作,高立龍、周靜分別承擔第一章、第三章圖表繪制,鄭小鳴對本書的撰寫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見,付出了辛勤勞動。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報告》的研撰,是湖南省社會科學院依托湖南本土平臺,立足國家大區域發展戰略,致力于“跳出湖南來研究湖南”的一次重要嘗試和探索,也是團隊不斷磨合、認識不斷深入、體系不斷完善、方法不斷健全、文字不斷凝練的過程。但受時間、經費和研究能力等條件限制,依然存在評價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調研深度與廣度不足、專題研究剛剛展開、針對性政策建議偏少等問題,這些都有待今后年度系列報告的不斷完善與提升。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報告》在研究、寫作過程中,得到湖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黨組、科研處的關心與支持;在調研過程中,得到湖南省政府有關部門和常德市、岳陽市、郴州市、平江縣等市、縣有關部門的幫助與支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皮書出版分社鄧泳紅社長對著作的出版給予了關心與幫助,陳穎編輯付出了辛勤勞動,本書也參考了國內外許多學者頗有見地的相關研究成果和分析資料,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謝!

謝瑾嵐

2019年12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萨尔县| 沂源县| 杭锦后旗| 建昌县| 庄河市| 新蔡县| 长泰县| 崇礼县| 丹凤县| 虞城县| 曲阳县| 名山县| 大安市| 德昌县| 大安市| 望城县| 青铜峡市| 江都市| 桃源县| 崇州市| 和平县| 吉木萨尔县| 江山市| 南宁市| 东安县| 丽江市| 张家口市| 安吉县| 桓仁| 扎兰屯市| 伽师县| 东安县| 遂昌县| 新源县| 老河口市| 加查县| 内黄县| 靖远县| 镇平县| 呼玛县| 板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