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71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內容簡介
- 項目資助
- 序一
- 序二
- 前言
- 上編 唐代民族文學研究的理論范疇、學術范式和史料基礎
- 第一章 唐代民族文學研究概觀
- 第一節 唐代民族文學研究的學科特點
- 第二節 唐代民族文學研究的理論基礎
- 第三節 唐代民族文學研究的史料基礎
- 結語
- 第二章 百年李白、白居易“氏族”爭議與唐代“民族——文學”研究
- 第一節 李白、白居易“氏族”公案始末
- 第二節 李白、白居易“氏族”公案的社會文化及學術背景
- 第三節 從李白、白居易“氏族”公案看唐代“民族文學”研究的出路
- 結語
- 第三章 回到陳寅恪——陳寅恪民族文學研究方法述略
- 第一節 發凡起例——種族及文化通論
- 第二節 融會貫通——民族文學與比較文學之溝通
- 第三節 鉤沉索隱——民族作家與民族文化研究
- 結語
- 第四章 新出石刻與唐代民族文學史料
- 第一節 民族作家生平史料
- 第二節 民族作家作品史料
- 第三節 民族語言文學史料
- 第四節 民族宗教文學史料
- 結語
- 中編 族裔文學視角下的唐代民族文學研究
- 第五章 唐代鮮卑族裔文學個案研究——于志寧家族文學
- 第一節 于志寧家族文學淵源及傳承述略
- 第二節 于志寧家族的婚姻網絡與文學關系
- 第三節 于鄴與于武陵詩集考
- 結語
- 第六章 敦煌與長安之間——唐代內遷突厥族裔文學考論
- 第一節 內遷突厥的安置和漢化
- 第二節 內遷突厥族裔的漢文學之路
- 第三節 敦煌寫卷所見突厥族裔詩歌考辨
- 結語
- 第七章 絲路奇葩——唐代粟特族裔文學考論
- 第一節 粟特族裔文學概說
- 第二節 粟特族裔文學的典范——安雅《王昭君》詩
- 結語——粟特族裔文學的特質問題
- 第八章 胡越同風——浙東唐詩之路上的“胡聲”
- 第一節 中古浙東地區的胡人蹤跡
- 第二節 浙東詩壇的“胡聲”
- 第三節 浙東唐詩之路與絲綢之路的交會
- 結語
- 下編 多元視角下的中古胡、漢關系研究
- 第九章 中古胡、漢文化融合模式——以話語和文本為中心的分析
- 第一節 “話語權力”與“文化想象”
- 第二節 “身份焦慮”與“文化展演”
- 第三節 “自我宣稱”與“話語建構”
- 第四節 “文本的張力”——契苾何力“誦古詩”故事新解
- 結語
- 第十章 中古胡、漢氏族理論的反思——以《氏族論》為中心
- 第一節 《氏族論》與《唐書》的關系
- 第二節 韋述之譜學與《氏族論》
- 第三節 《氏族論》史源和關鍵概念辨析
- 結語
- 第十一章 中古胡姓郡望的成立與民族融合
- 第一節 胡姓郡望的成立過程
- 第二節 胡姓郡望的社會認同
- 第三節 “想象的共同體”——胡姓郡望成立與中古民族融合
- 結語
- 第十二章 中古胡族譜系的“制造”——“遺忘”與“記憶”的兩個案例
- 第一節 白居易家族譜系的“改造”和“遺忘”
- 第二節 阿史那家族譜系的“斷裂”和“重構”
- 結語
- 后記 更新時間:2024-04-12 15:53:54
推薦閱讀
- 古代經典諫議檄文(中華千年文萃)
- 美國生活中的反智主義(人文與社會譯叢)
- 中華文化年表
- 清代地域學派《論語》詮釋研究
- 中國尋茶之旅
- 外國文學經典生成與傳播研究(第七卷)當代卷(上)
- 中國文化論衡(2019年第2期/總第8期)
- 美國大眾文化軟實力研究
- 詩人的散文:帕斯捷爾納克小說研究
- 蒲寧創作研究
- 景觀與想象
- 區域文化與文學研究集刊(第13輯)
- 一城草木
- 如何寫甲骨文
- 費正清新漢學的文化解讀
- 清代甘肅義學研究
- 言之有范:融合時代的文化思考
- 新詩美學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朝鮮時代《詩經》學史
- 論巴爾特:一個話語符號學的考察
- 菊與刀(谷臻小簡·AI導讀版)
- 新國學(第十四卷)
- 吳中海岳:祝允明人生與書學考論
- 孟姜女故事研究及其他(120年紀念版)
- 盧梭的面具:《論劇院》與啟蒙戲劇
- 日本動漫在中國的傳播研究
- 烏逕古道與珠璣文化
- 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龍順成京作硬木家具
- 歸去來:不一樣的陶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