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孫子兵法》新研究:以銀雀山竹簡本為中心
最新章節:
后記
本書依據銀雀山出土文獻并結合傳世文獻,對《孫子》進行綜合研究,對其人其書、流傳著錄、版本校勘、思想價值和歷史地位等論題都有較為深入的探討。結合《孫子》成書年代問題,對宋代以來歷代學者針對《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所提出的疑問重新進行考量,并評估銀雀山竹簡的史料價值。從銀雀山竹簡出發,考察《孫子》的早期注釋情況,探討孫子學派的基本情況和孫子兵學在戰國時期的發展流變。本書還對《孫子》的流傳和著錄情況,及簡本、傳本異文情況進行爬梳分析,并結合出土篇題木牘,考察了《孫子》篇題、篇次情況。另外,還對《孫子》兵學思想體系進行解讀,對若干有爭議論題進行辨析,分析探討其歷史影響和現代啟示意義。
目錄(57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作者簡介
- 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出版說明
- 序一
- 序二
- 第一章 緒論
- 一、簡本《孫子》的發現
- 二、簡本《孫子》的研究概況
- 三、選題依據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孫子》成書再考察
- 第一節 竹簡為司馬遷舉證
- 第二節 《見吳王》與《孫子吳起列傳》的比較研究
- 第三節 竹簡所見《孫子》成書線索再探
- 第三章 孫子學派和《孫子》早期注解
- 第一節 《孫子》早期注解
- 第二節 從《孫臏兵法》看孫子兵學之流變
- 第三節 孫子學派的創立和滅亡
- 第四章 《孫子》在漢代的流傳和著錄
- 第一節 《孫子》在漢代的流傳
- 第二節 《孫子》在《漢書》的著錄
- 第五章 簡本傳本異文比較
- 第一節 傳本優于簡本舉證
- 第二節 簡本優于傳本舉證
- 第三節 簡本傳本兩可舉證
- 第四節 異文現象分析
- 第六章 篇章結構考察
- 第一節 《孫子》篇題考察
- 第二節 《孫子》篇次考察
- 第三節 《九變篇》再考察
- 第七章 思想體系解讀
- 第一節 “先知后戰”:兵學體系的邏輯展開
- 第二節 “為客之道”的中心論題
- 第三節 “以利為本”的核心思想
- 第八章 兵學論題辨析(上)
- 第一節 論力謀統一
- 第二節 論軍政關系
- 第三節 論備戰之法
- 第四節 論仁義思想
- 第五節 論攻守之道
- 第六節 論奇正相生
- 第七節 論虛實之術
- 第九章 兵學論題辨析(下)
- 第一節 論爭奪地利
- 第二節 論將帥職守
- 第三節 論愚兵之術
- 第四節 論情報分析
- 第五節 論用間之策
- 第六節 論反情報
- 第十章 評價與影響
- 第一節 “包四種”駁議
- 第二節 孫子兵學傳承的基本路向
- 第三節 “知論”的接受與商兌
- 第四節 走向世界的兵典
- 結論
- 主要參考文獻
- 后記 更新時間:2023-10-17 11:21:16
推薦閱讀
- 古戲經典
- 宋代文選學研究
- 域外漢籍研究集刊(第二十三輯)
- 中國尋茶之旅
- 中國建筑常識
- 中庸注參
- 中國文化論衡(2019年第2期/總第8期)
- 利瑪竇:中西數學文化交流的使者
- 日本文化研究
- 《白鹿原》的文化透視
- 唐宋義興蔣氏家族文化研究
- 阿里斯托芬喜劇六種(羅念生全集·第五卷)
- 中國繪畫中的“女性空間”
- 劉一明:棲云筆記
- 浙南村落敘事傳統中的共同體觀念
- 民俗娛樂
- 公園北京:文化生產與文學想象(1860—1937)
- 神仙意境
- 活在日本的魯迅
- 《意義的邏輯》與卡羅爾的胡話文學
- 景德鎮文化研究·第一輯
- 通濟堰歷史文化研究:戴建君論文集
- 天籟新聲:客家山歌研究與創作
- 客家社會歷史研究
- 詩經與楚簡詩經類文獻研究
- 西南多民族的文學與文化研究
- 整齊世傳:前四史人物列傳編纂研究
- 非文學翻譯理論與實踐(第二版)
- 區域文化與文學研究集刊(第6輯)
- 揭秘福爾摩斯:名偵探背后的虛構與真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