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83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出版說明
- 緒論:同一文化語境中的男女兩性的道德建構
- 一 認識傳統女德的必要性
- 二 研究視閾——在同一文化語境中看男女兩性的道德建構
- 三 追求目標
- 四 “漢晉”“女德”“建構”
- 第一章 《列女傳》的女德建構
- 一 從《列女傳》的組織結構看其女德建構
- 二 《列女傳》的女德建構及其與男性德行原則的一致性
- 小結
- 第二章 《女誡》的女德建構
- 一 《列女傳》類敘事在東漢的影響及其局限
- 二 《女誡》與士大夫宗族建立的文化背景
- 三 《女誡》與誡子、誡女書的書寫傳統
- 四 班昭的儒家思想及其樸素的表達
- 五 鄧皇后的人生啟示
- 六 《女誡》女德之由來及其建構思路
- 七 《女誡》之立論卑淺處
- 八 《女誡》“曲從”思想的由來和發展
- 九 讀《女誡》的馬融女兒
- 小結
- 第三章 曹魏皇室文化特征與女德的被置換
- 一 獲得婦女:犯禁的快樂、權力的征服而非興國顯家
- 二 曹操的婚姻悲劇:不順從的、決絕的妻子
- 三 皆從所愛:魏世前后立皇后原則及其實踐
- 四 女德不存:女人禍水論的成立和流行
- 五 建立在性別歧視之上的制度和法律
- 六 “以色為主”的新女德觀及其反論
- 小結
- 第四章 從魏晉史書對皇后的不同書寫看其時的女德建構
- 一 不同的卞后
- 二 有同有異的甄后
- 三 不同的郭后
- 四 關于王經母的不同敘事
- 小結
- 第五章 魏晉士族女性生活中的女德實踐和女德建構
- 一 曹植的列女傳頌
- 二 鐘繇的離婚事件:堅決出妻和愛不失禮
- 三 王沈母的被出和改葬
- 四 為國為家:漢魏之際士族婦女的忠義
- 五 賢明、仁智:魏晉易代時的士族女性
- 小結
- 第六章 孫吳的女性生活和女德建構
- 一 吳夫人:引之以正的教育者、積極政策的支持者、酷烈政治的補救者
- 二 圍繞“妒”來書寫:孫權的后宮及其特征
- 三 為不妒的母親報仇:全公主政治
- 四 江東道德精英家族的女性
- 五 東吳政權的女德建樹
- 六 可入《列女傳》的東吳女性及其他
- 小結
- 第七章 巴蜀地區的女德建構
- 一 常璩巴蜀文化建構的思路
- 二 《華陽國志》的婦德建構
- 三 《華陽國志》中的母儀建構
- 四 《華陽國志》塑造的女性典范
- 五 女性在巴蜀道德文化建構中的地位
- 小結
- 第八章 《世說新語》男女記事原則的一致性以及新女德建構
- 一 《世說新語》的德行原則及其敘事特點
- 二 其它門類的收錄標準及其敘事特點
- 三 《世說新語》收錄記事的深層原則
- 四 分門標準和記事原則在《賢媛》篇中的貫徹
- 五 其它門類中的女性記事分析
- 六 從女性改適、不改適例看《世說新語》新女德
- 小結
- 第九章 情色的力量和規訓
- 一 先秦兩漢對于情色的基本認識:自然而力量強大
- 二 宋玉《高唐》、《神女》賦書寫的情欲和政治
- 三 《登徒子好色賦》:男女的好色、懂情、守禮
- 四 《美人賦》:對《登徒子好色賦》情色觀的承接和轉變
- 五 蔡邕三類情色賦:激情和婚姻
- 六 建安的系列檢逸、止欲賦:以理性控制激情
- 七 《洛神賦》:諷喻意旨的回歸與轉換
- 小結
- 結語:漢晉女德建構在中國女性道德建構中的價值和意義
- 附錄
- 今本劉向《列女傳》能否作為分析漢晉女德的材料?
- 《列女傳圖》的文獻意義
- 論傅玄的“善言女兒”
- 《世說新語》所涉及之婚姻、性別關系材料及其意義
- 引用書目 更新時間:2020-11-20 12:33:59
推薦閱讀
- 未讀思想家·人生金句系列(套裝共4冊)
- 處境倫理研究
- 林語堂的半半哲學
- 從罪過之辯到克罪改過之道:以《七克》與《人譜》為中心
- 金錢不能買什么
- 中國倫理學史
- 中國道德智慧十五講
- 做人要大氣
- 社會轉型下的恥感倫理研究
- 窮男人 富男人
- 人生要學會留白
- 人和自然關系的探討:從馬克思到當代(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現實研究文庫)
- 秘密之書:赫爾墨斯智慧秘典
- 中國倫理思想簡史
- 少年哪怕千錘百煉
- 傳統道德與中華人文精神
- 論愛與生命意義:一項分析倫理學研究
- 分配正義(中華道德文化研究叢書)
- 人格
- 交換正義:和誰交換?交換什么?怎樣交換?
- 呼吸.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
- 在這急速的世界,且尋一味閑適人生
- 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 后現代道德
- 納米技術發展的倫理參與研究
- 道德客觀性及其限度:倫理學與政治哲學的邊界問題研究
- 反對完美
- 日和手帖·打包你的人生
- 隨波逐源
- 文化倫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