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中國博物學評論(第三期)
最新章節:
“博物繪畫全國巡展”在北京植物園開幕
長期以來,博物學是人們了解山川、巖石、動物、植物等自然物,對其進行觀察、記錄、分類的重要學問。首先是世界各地的普通百姓對自己生活區域周圍事物的熟悉和利用,其次是專門家對遠方世界中自然物的探索、收集。現在,在近或在遠,無論曾經如何輝煌,博物學在宏觀層面探究事物的方式已不再時髦,各種專門學科和技藝似乎完全取代了其功能,各級學校的課程表已難覓博物學的字樣。博物學已經淪為前科學、膚淺探究的代名詞。博物學在衰落中,但是并沒有徹底死掉,相反它在主流教育體制之外意外獲得了廣闊生存空間。在許多國家中,博物學得到公眾前所未有的高度認可和廣泛參與,博物類圖書和博物類活動均受到大眾的普遍歡迎。可能的解釋在于,博物學有獨特的視角和眼界,重視普通人對“生活世界”的感受,在乎系統在大尺度上的價值權衡,它相當程度了彌補了主流“現代性”話語的不足。
目錄(27章)
倒序
推薦閱讀
- 卵石之書(天際線叢書)
- 奇妙植物博物館(共3冊)
- 海洋發現之旅:千奇百怪的海洋動物
- 纖維家族的歷史
- 昆蟲記·全譯插圖珍藏本(全10卷)
- 昆蟲記2(少年簡讀版)
- 顯微鏡下的微世界:微生物(探究式科普叢書)
- 征程:從魚到人的生命之旅(中文典藏版)
- 實用麻蠅彩色圖鑒
- 不可思議的鯨
- 動物秘密最有趣(探索發現漫游記)
- 有趣的植物:圖解神秘的植物世界
- 披上動物的外衣
- 生命的運作方式
- 性選擇
- 細胞生命的禮贊:一個生物學觀察者的手記
- 昆蟲記(有聲雙語經典)
- 走進科學·自然奧秘
- 普林斯頓恐龍大圖鑒
- 進化史上的滅絕物種
- 奇妙的魚類世界
- 一只螢火蟲的旅行
- 常見觀賞植物識別圖鑒
- 酷蟲成長記
- 昆蟲記
- 生物:小生物的大發展
- 生物的奧秘
- 恐龍時代的黎明(谷臻小簡·AI導讀版)
- 不可思議的史前哺乳動物
- 懸崖邊的造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