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康德與啟蒙(“經典與解釋”第3期)
當我們心中充滿如此沉思和凝視寧靜夜晚那遍布繁星的天穹時,我們自然產生一種只有高貴純潔靈魂能夠感受的歡愉。在自然的通常沉默和感覺的冷靜中,不朽精神那潛藏的直觀能力說著一種難以描繪的語言,以那些只能感受不能描述的尚未展開的觀念給我們表現出來。哲學上的迷狂,或者應該說,哲學,只要它不僅僅作為職業來干,而且也不僅是特定“行話”進行言說這種惡習所構成,可能就是對一種值得認真對待的心靈上的問題的表達。
目錄(24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經典與解釋》緣起
- 論題一:康德與神義論——紀念康德逝世二百周年
- 論神義論中一切哲學嘗試的失敗
- 試對樂觀主義做若干考察
- 康德的先驗方法論
- 康德與約伯的安慰
- 康德、維闌與哲學的啟蒙
- 論題二:作為生活方式的古典哲學
- 作為生存背景的天人合一論
- 立言與行教:重讀《論語》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哲學如何『來自』生活——以《論語》和《孔子閑居》為例
- 慎獨即慎德
- 三足鼎——讀《名哲言行錄》筆記
- 經典作品研究
- 由《禮經》看古代喪祭之禮中所蘊涵之形神與身心觀念
- 從《公羊傳》看《春秋》之『隱微』
- 《史記》中的《莊子》
- 歷史指令哲學——修昔底德《波羅奔尼撒戰爭史》中的“希望”和言辭“初考
- 古文今刊
- 荷馬與赫西俄德之間的辯論
- 書評
- 儒學傳統中的詮釋經驗與詮釋類型——黃俊杰教授《孟學的詮釋學:中國的詮釋史》述要 更新時間:2020-05-22 17:44:12
推薦閱讀
- 癥候與解釋:尼采解釋學及其解釋學類型
- 瓦格納事件·尼采反瓦格納
- 聽培根談人生哲理
- 房龍三部曲:寬容
- 尼采的使命:《善惡的彼岸》繹讀
- 附錄和補遺·第1卷
- 現代保守主義的興起
-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 性與性格
- 西方道德哲學通史(導論卷):道義實存論倫理學
- 施米特文集:論斷與概念
- 斐洞:希漢對照
- 施萊爾馬赫至善學說研究
- 現代性的輝煌與危機:走向新現代性
- 文化偉人代表作圖釋書系:柏拉圖對話錄
- 世界之戰:科學與靈性如何決定未來
- 巴什拉文集(第12卷):土地與憩息的遐想——論內在性形象
- 物體系
- 牛津通識讀本:德里達(中文版)
- 榮格生態文藝思想研究
- 反對方法:無政府主義知識論綱要
- 打開: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學課
-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 西方哲學史講演錄
- 牛津通識讀本:尼采(中文版)
- 赫爾墨斯的計謀(“經典與解釋”第7期)
- 阿里·沙里亞蒂思想研究
- 沉思錄(大全集)
- 關于痛苦的七堂哲學課
- 幸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