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明王廷相的哲學代表作。分上下篇,約四萬言。王氏自稱:“余不自量,每于讀書之暇,其于天道人事,變化幾宜,諸所擬議有不符于圣者,時置一論,以求合道真。積久成卷,分為上下二篇,名曰《雅述》,謂述其中正經常足以治世者云爾。”書成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四月。全書以批判宋以來的理學思想為宗旨,闡述了“理在氣中”的唯物主義思想,認為元氣是物質世界的根源,提出“元氣之上無物、天道、無理”的觀點,反對老莊的“道生天地”、宋儒的“天地之先只有此理”
王廷相 ·國學 ·2萬字
詞論著作。近代陳洵著。一卷。前半為通論,闡述其詞學觀,后半則選周邦彥和吳文英詞,逐篇串釋。精義迭出,但也時墮玄虛。有《彊村遺書》本和《詞話叢編》本。
陳洵 ·國學 ·1.8萬字
凡二卷。宋代僧古月道融撰,寧宗慶元五年(1199)刊行。收于卍續藏第一四八冊。本書系道融為有見賢思齊、衛宗弘法志向之學人所作;輯錄其平日于叢林之所見所聞,及有關古今諸禪師、居士之嘉言善行。內容包括程大卿參黃龍、佛印解東坡玉帶、寶峰祥叉手、普慈聞、最庵印、滎陽郡王等,計一四一項。有注釋書叢林盛事別考一卷,其作者不詳。
道融 ·國學 ·3.5萬字
清代白話章回小說。16回,分風、花、雪、月四卷。無名氏撰;題“古吳娥川主人編次”。每回后有題“古吳青門逸史(或青門逸客)”的點評。又有學憨主人的《世無匹題辭》。有坊刻本流傳。此書為《生花夢》的二集。第一回有類似話本入話的一段文字,寫江寧秀才權一庵忘恩負義,終遭報應的故事。正文則敘述明初干白虹救危濟困和陳與權以怨報德的經過。廣東南雄干白虹性格豪邁,仗義疏財。一日雪中救活凍餒幾死的淮南書生陳與權,并供他讀書,成家,為他花費萬金捐買監生、舉人,又因替他報仇而自遭流放。但陳與權不思報答,反而趁干白虹流放在外,趕走其妻金麗容和幼子干浚郊,侵吞了干家的全部財產。浚郊成年后千里尋父,在京應試,進士及第。又賴干白虹義弟曾九功之力懲辦了陳與權。干氏父子得以還鄉,合家團圓。作品通過干、陳二人的恩恩怨怨直寫人心善惡和世態炎涼,以達到“使人勇于為義,速于去非,知善之可嘉,惡之當改,人人做個忠厚長者”(第一回)的勸戒醒世目的。盡管小說對世情的描寫還失之膚淺,但在藝術上確有可觀之處,尤其在人物刻畫上,時有生動、形象之筆。
娥川主人 ·國學 ·9.4萬字
三卷。明梅鷟撰。梅鷟為安徽旌德人,正德八年(1513)中舉,官南京國子監助教,后遷至鹽課司提舉。為學善于辨偽,力攻《古文尚書》,撰有《尚書志異》、《周易積瑩》等。該書認為《連山》、《歸藏》、《周易》皆本伏羲,故為此以考其原。認為伏羲之《易》已有文字,畫卦在前,河圖后出,伏羲只是用揲蓍來效法它們而已。八卦、六十四卦卦形為伏羲之畫,八卦及六十四卦之卦題為伏羲之文,卦畫既成,龍馬負圖,衍天地之數為五十有五,伏羲則衍此數而治蓍策。又說大衍之數應是九十九,以五十數為體,以四十九為用,而沒有中五乘十、置一不用之理。其論說頗多新創,但古無來歷,恐怕都是臆測,不足取信。《浙江采集遺書總錄》載《古易考原》三卷,寫本。《四庫總目》即據此寫本著錄存目。有《續道藏》刻本。
梅鷟 ·國學 ·1.8萬字
本書為公版書,為不受著作權法限制的作家、藝術家及其它人士發布的作品,供廣大讀者閱讀交流。匯聚授權電子版權。
李商隱 ·國學 ·2838字
凡十九卷。清世宗撰。又稱雍正御選語錄。收于卍續藏第一一九冊。其內容系集錄我國古今禪僧、居士及清世宗自身之禪語等,計有正集十二卷、外集一卷、前集二卷、后集三卷、當今法會一卷。其中,正集收錄僧肇、永嘉玄覺、寒山、拾得、溈山靈祐、仰山慧寂、趙州從諗、云門文偃、永明延壽、紫陽真人張平叔、雪竇重顯、圜悟克勤、玉琳通琇、筇溪行森、和碩雍親王圓明居士(世宗)等十五人之短篇語要。外集收錄云棲袾宏之凈土問答等,前集、后集均為歷代禪師語錄。在御制總序末,有雍正癸丑十一年(1733)四月朔日之字樣,在各師之初,冠有自同年四月望日至八月望日之御制序。據御制后序載及有關編撰本書之緣由,乃因不滿于古今語錄而重新選集本書。本書于乾隆元年(1736)正月入藏,收錄在乾隆三年十二月完成之清龍藏,另有光緒四年(1878)金陵刻經處之刊本。
(清)愛新覺羅·胤禛 ·國學 ·33.6萬字
一卷,吳支謙譯。有梵志名迦羅。具足五通,能說法。閻羅王來聽法,悲梵志七日后當死,死墮閻羅界。梵志懼,見佛證果。
佚名 ·國學 ·1406字
清鮑東里撰。六卷。四言韻語童蒙讀本。起太古開辟,迄南明滅亡。旁注史事,既便記誦,亦可考史。道光年間成書,有同治年間刊本。《史鑒節要便讀》是晚清時兒童學習中國歷史的教科書。
鮑東里 ·國學 ·2萬字
源清 ·國學 ·4434字
鄧廷楨 ·國學 ·4142字
(清)陳夢雷 ·國學 ·2920字
地理雜志。清朱景英撰。四卷。景英字幼芝,一字梅冶,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乾隆舉人,官至北路理藩同知。著有《畬經堂集》。歷官臺灣,遍及南北路,凡所見聞,俱成雜記,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成書,記事止于乾隆三十三年,約三萬字。正文含方隅、巖壑、洋澳、政紀、氣習、土物、叢璅、社屬等八記。方隅,考臺灣名稱由來、歷史沿革、地理位置、土地面積、四至八到;巖壑專載臺灣山水、一年四季自然景觀、地理形勢、火山噴泉;洋澳則自廈門出海,有澎湖、鹿耳門、海嘯、風雨以及航海須知;氣習記颶風、臺風、風向、風信、氣候(四時皆夏,一雨成秋);土物、叢巢分記臺灣動物、植物,物產尤多,大陸鵲至此難活,土氣不宜,馬小且弱等目以自然地理為主。政紀、社屬則專載行政區劃、社會組織,偏重人文地理。有乾隆三十七年刻本,1968年福州古舊書店據此復印本。
朱景英 ·國學 ·3萬字
(明)李夢陽 ·國學 ·1738字
《夜雨秋燈錄》摹仿《聊齋志異》,多是神奇怪誕、撲朔迷離的故事,僅人、鬼、狐、妖等形象便八、九百個。全書內容及主題,主要是通過一個個短篇故事,反映了作者宣鼎所熟悉的普通百姓的命運和清末動蕩不安的社會狀態,其中有的抨擊了封建禮教和婚姻制度,有的揭露黑暗吏治、諷刺時弊,有的歌頌豪俠,有的取材于神怪傳說,還有的描寫普通民眾的高尚情操,為讀者展現出一幅闊大的晚清社會生活長卷。
宣鼎 ·國學 ·17.1萬字
(清)陳夢雷 ·國學 ·4.9萬字
佚名 ·國學 ·6429字
尼量海 ·國學 ·4292字
童華著。華字心樸,浙江會稽(今紹興)人。曾于甘肅河西走廊一帶辦理屯田與軍運。河西郡軍需官杭州人楊載揆善馴養駱駝,作者就教于楊及當地牧民,著成比書。約成書于雍正十年(1732)。其內容為相駝之法,牧養知識和治駝之方。有清雍正刻本,又收入《童氏雜著五種》。
童華 ·國學 ·861字
佚名 ·國學 ·7454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